如何度過寶寶行走敏感期?建議家長放開手,讓孩子學會“獨立”

行走敏感期,顧名思義就是寶寶在一到兩歲的時候,熱衷於走路,總是在不停地走。

執筆:長安

編輯:長安

定稿:歐陽比文

一般來講,寶寶在一歲的時候就會開始走路,對他來講,行走是除了爬行之外的第二種“探索世界”的方式。

如何正確地引導寶寶,讓他學會獨立行走,是每一位家長困擾的事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女兒最近愛上走路了

愛麗的女兒一歲多了,最近她發現自家寶寶好像迷上了走路,而且好像不知道累,從早上起床就開始走個不停,東瞧瞧西看看。

有次她帶女兒去公園溜達,這小姑娘可厲害了,走得比自己都快,而且還專挑那種不平坦的道路走,有坡的地方或者有樓梯的地方就是她的最愛。

愛麗怕女兒摔倒,在後面一個勁讓女兒停下。這時候路過一位寶媽說,“沒關係,她這會正處於行走敏感期,讓她自己去探索吧,多注意一下安全就行。”

寶寶獨立行走,好處多多

❤ 其實寶寶跟大人一樣,在學會一種新的技能的時候都會歡欣鼓舞,走路也不例外。當寶寶學會獨立走路的時候,他會很有成就感,更好地幫助他樹立自信。

❤ 行走能夠帶給寶寶不一樣的體驗,可以感知周圍的人和事,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讓寶寶的智力“更上一層樓”。

行走是寶寶的第二次誕生,因為他從無法行動的狀態轉變到自行行動的狀態。——蒙臺梭利

❤ 當寶寶學會走路的時候,他不再依賴於父母就可以到達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他的活動開始由自己支配,有助於鍛鍊寶寶的獨立意識。

如何度過寶寶行走敏感期

1)放開寶寶的手

寶寶在行走的過程中能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他可能走得不夠穩當,這時候家長就怕孩子摔倒,總愛稍微扶著寶寶。

“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經歷過“摔倒”,寶寶才能“站起來”,所以家長可以放開自己的手,讓寶寶自己獨立行走。

2)讓寶寶不走“尋常路”

研究發現,高低不平或者充滿障礙的道路更容易激發寶寶行走的慾望。

處於行走敏感期寶寶,“畏難心理”是不存在的,總是喜歡“爬個坡”“走個樓梯”,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去制止寶寶,在安全的條件下,讓寶寶自己去探索。

選擇一些不同環境的道路,比如公園的木棧道、石子路或者草地、沙灘等等,讓孩子不走“尋常路”,還有利於寶寶腳部肌肉的發育。

3)耐心更重要

行走敏感期的寶寶總是停不住自己的腳步,走來走去,有的家長就會沒有耐心,孩子去哪都得跟著,又累又煩,就選擇讓孩子“安靜”待著。

殊不知這樣會讓寶寶的行走能力得不到更好地鍛鍊,時間久了就對行走產生逆反心理,更不可能自己走。

所以家長在寶寶鍛鍊行走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時刻關注著寶寶的安全,如果寶寶的走路姿勢不正確也要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

溫馨提示:學步車“不要碰”

據調查,有55%-92%的5-15個月的嬰兒,家長都會讓他使用學步車,每年至少售出三百萬臺。

隨著學步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方便直接把寶寶往學步車一放,自己的事情一點也不耽誤。

可是在2011年我國就在《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中明確表示,導致嬰幼兒摔倒損傷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學步車。

兒科醫生還表示:學步車很容易造成寶寶“O”型腿或者“X”型腿。

學步車會阻礙寶寶運動能力的發育,而且起不到讓寶寶更快學會走路的作用,對於學步車,家長“不要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