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會走路,為什麼出門就要抱?知道原因後,你忍心拒絕嗎?

當孩子不會走路時,媽媽總期待他能快點走路,好解放雙手。殊不知,孩子對走路這件事,只有“3分鐘的熱度”,沒走幾步就要回歸“樹袋熊狀態”,各種撒嬌、哭鬧求抱。身邊不少媽媽都吐槽:

孩子明明學會了走路,為啥一出門就要抱抱?

我家閨女也是如此,下樓買菜回家就要求抱,我以雙手提著菜為由拒絕了她。不料,她拉著爸爸的手,示意讓爸爸來提兩個袋子,然後伸手,滿懷期待地說道:

“媽媽,抱抱”。

孩子明明會走路,為什麼一出門就要抱?

前段時間,跟朋友一起帶孩子去重慶旅遊,一路上,

閨女就像“樹袋熊”一樣

,不是趴著爸爸肩上,就是抱在媽媽懷裡,自己一步都不肯走……整個出遊途中,文文爸硬是抱著20多斤的女兒爬坡上坎,在人潮中“殺出了一條條血路”來逛景點。

一路同行的朋友們,也個個吐槽道:帶娃出門玩真的是太難!完全就像牛皮糖一樣黏在身上甩不掉。回家後,我特意查閱了相關資料、諮詢了身邊從事心理學的朋友,終於搞明白孩子出門要抱的原因。

01、孩子眼前的風景,只有數不盡的大腿

對於大多數出門求抱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身高直到大人的腰部,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孩子能看到的只有數不盡的大腿

,街上再美麗的風景,他們倘若自己走,都看不到。

但如果讓爸爸媽媽抱起來,視野瞬間會開闊很多,無疑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風景

無論是高樓大廈還是車水馬龍,都能盡收孩子眼底

。想要看到更多風景的孩子們,當然就想要抱抱了。

02、體力透支,想要透過父母抱來“充電”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走路可是項體力活,在重慶這個山多、梯子多、上坡多的地方,走不了幾步路就會累得慌。

而年幼的孩子,本身身體發育還未成熟,小腿力量弱,肌肉收縮能力差,走不了幾步就容易疲憊。

在大人眼中的10米遠,對於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或許就是“千里之外”了。

因此,真的累了,也是孩子出門求抱的一大原因。而在不累的情況下也要求抱,很可能就是撒嬌、耍賴,單純地不想走路,想要父母抱抱。

03、已經學會了走路,對走路失去了“成就感”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做任何事往往就是“3分鐘熱度”。剛學會走路時甚是積極,等完全學會了走路,“3分鐘熱度”已過,走路帶來的成就感就會消失,他們就會回到最初的原點——抱著。

心理學家將孩子的這種情況稱為“退行”,即在不累的情況下,也想要父母抱著。

多數情況下是孩子感受到了壓力或焦慮,

就會放棄已經習得的“走路”技能,轉而以

最幼稚、原始的方法來應對,比如“求抱”

。畢竟,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懷抱更有治癒力量了。

04、出生自帶“喜歡被抱”的基因

在網上曾看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日本腦認知研究專家,招募了一批6個月內的嬰兒,研究他們“被抱”與“不抱”時,動作、聲音及心電圖的變化。

經過對比資料證實:

寶寶在被抱時,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顯著提高

,換句話來說,

就是寶寶被抱著時,會感到更放鬆

研究者還表示:

嬰兒們的這種反應模式,在媽媽肚子裡時就產生了

看完這個有趣的實驗,也就不難發現,為啥女兒在旅行時非要抱著走,即便姿勢彆扭、難受,但只要抱著,她就會一聲不吭;一旦放下來走,她就各種苦惱、求抱,原來是自帶了“喜歡被抱”的基因。

當孩子“求抱”時,父母到底要不要抱呢?

孩子依戀父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當娃“求抱”時,父母就應該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畢竟孩子們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求抱,多數情況下就是累了、怕了;

若此時索抱不成功,只會讓娃內心感到恐懼與不安。

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就告訴我們:

對於孩子而言,媽媽的懷抱,比食物更加重要。

透過觀察研究發現,小猴子們大部分時間都會依偎在布偶猴媽媽身邊,只有在非常飢餓時,才會去到鐵絲猴媽媽身邊喝奶。

當研究人員透過小熊玩偶打鼓時,受到驚嚇的小猴子們,幾乎都奔向了布偶猴媽媽,在布偶猴媽媽的懷抱中直到安靜下來。

美國醫學院研究:從小經常被擁抱的孩子,成年後幸福感更高

媽媽的懷抱,不僅是孩子勇氣的源泉,而且還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幸福。美國一家醫學院曾對500名小嬰兒就和父母擁抱的頻率進行研究,研究員發現:

當孩子被父母抱著時,大腦會分泌一種讓孩子感到被信任、被支援的“催產素”。

透過長達30年的調查追蹤發現:

那些經常被擁抱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最佳,成年後幸福感更高,不容易產生焦慮。

所以,當孩子再次向父母發出“愛的抱抱”時,父母就請不要拒絕了,畢竟在這世上,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懷抱更溫暖。其次,父母抱孩子,其實也就那幾年,別錯過!

演員黃磊在節目中聊到:有天晚上,多多跟媽媽一起睡覺,黃磊本想叫醒女兒回自己房間睡,後來一想還是抱回去。在抱起女兒時,黃磊就感慨道:

抱女兒這件事,就算結束了。

2個小技巧,讓孩子願意自己走路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若能激發起孩子走路的好奇與興趣,讓走路變成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還怕孩子不走路嗎?不妨試試這3個小技巧

①“你追我趕”小遊戲

“你追我趕”小遊戲,是我跟女兒出門最常玩的遊戲。遊戲之前,我們會設立一些獎懲規則,比如誰追趕上了,誰就贏了,就可以得到一個小禮物或者輸了的就接受懲罰,比如掃地、洗碗等。

為了得到禮物的女兒,不是在前面一路奔跑,就是在後面一路狂追,不知不覺就達到了讓孩子自己走路的目的。

②佈置路上的小任務

鑑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們可以順勢而為,比如給孩子佈置路上的小任務,找找路上的紅綠燈,路邊是否有紅色的花朵等。

這樣既能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轉移注意力,最重要的是在完成任務的途中,達到了走路的目的。

總之,在瞭解了孩子“求抱”的原因後,我又忍不住轉向身邊的女兒,給她了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一本正經地告訴她:在任何時候,只要你想抱抱,媽媽都會張開雙臂。

互動話題:當孩子要抱抱時,你是怎麼應對的呢?

宣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