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發怒之前,父母不妨這麼試試看

對孩子發怒之前,父母不妨這麼試試看

在很多育兒機構,不難看到許多父母不小心失控打罵小孩,且事後懊悔的懺悔告白。但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對孩子有無限的耐心,但難免會有情緒,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失控、對孩子發洩怒氣前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並及時煞車、轉移注意力。

情緒失控很正常,雖然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預防,或是假裝自己從來不會失控,但如果我們能提前預知,就能做一些措施減少傷害。

抓狂通常會牽扯到強烈的情緒,不只是憤怒、暴怒,有時也包含了恐懼、悲傷、困惑、無力、壓力、煩躁、焦慮、尷尬、內疚、羞愧……等等;有時候我們會意識到自己有這些情緒,有時則不會。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當下的情緒反應,但可以發揮注意力並察覺,才能選擇適當的行為迴應。

抓狂大多都是無意識、且無心的行為,我們抓狂的當下幾乎都無法控制自己,而且往往可以追朔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或是父母對我們失控、發怒的情況。

讓我們做出反應的行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對其他人所做出的言行有關。一定是有什麼事情發生才會令我們抓狂,有時原因非常明顯,但有時候我們完全不曉得自己為什麼會暴怒,而背後的緣由可能是長時間下來所累積的壓力,或是身體上的不舒服,例如:上班時的挫折,回家後又看到孩子調皮,長時間所忍耐的壓力一下爆發;又或是剛好這天頭很痛、生理期不舒服,小朋友的噪音讓你受不了,失控大吼。

另一個會讓我們做出反應的原因則是涉及到我們對真實危險或主觀感知道的危險,能否迅速作出迴應的能力。人的大腦和身體機制會保護我們免受物理威脅傷害,但目前人腦與人體尚未意識到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大多是情緒或心理壓力來源,並不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它們仍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迴應那些無需激烈與快速反應的情境。

這一點是最多父母在意的一點:憤怒的言行會傷人,而且說出的話更是無法收回,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像這種毒性爆炸指的是不可預測且過度的反應,包含了憤怒的言語、激烈的肢體動作、人身攻擊、羞辱與責備,像小孩可能只是走路太慢就被賞巴掌,或是看到孩子打翻水而大吼大叫,這些都是屬於反應性爆炸,破壞並削弱你跟孩子之間的關係。

有的小孩就是比較難帶、有的父母自己本身有情緒障礙,卻依然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又或是從小生長在失能的家庭,他們本身就不知道要怎麼成為好父母;但我們能還是能多多觀察、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減少崩潰的機會。如果能事先發覺我們的臨界點,就能事先選擇要不要離開現場、或是轉移注意力,調整自己的行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