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最近教育圈有了一個新概念,叫做

“第十名效應”

而這新概念的由來,是在1989年,杭

州天長小學周武老師

參加畢業學生的聚會。

結果發現,

混得比較好,有出息的孩子,當年都不是第一名、第二名。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這個現象讓周武老師很疑惑,也很好奇。

於是他花費了10年的時間,對151名畢業班的小學生進行跟蹤,對比他們從升入初中到高中,乃至大學的成績。

結果發現:

上小學時成績前5名的學生進入初中高中以後,成績出現後退的人超40%;

上小學時成績在第7名到15名左右的學生,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後,出現成績上升的人佔了81。2%。

後來,教育專家就把周武的這個發現,稱為“第十名效應”。

也就是

在上學時,成績偏上但又不頂尖的學生(一般排在班級第十名上下),未來的發展,大多會比成績排名第一第二的學生好一點。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馬雲

《與鄉村教師談教育》

中發表的觀點就可以給出答案。

“我招聘的時候,不太喜歡從小到大是前三名的學生,前三名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失敗機率實在太大。

他覺得我就是最好的,我出來也得最好的,一點挫折就掉下去了,可社會上不吃這一套。”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逆商不高的孩子,成績再優秀,也很難在社會中立足。

第十名左右的孩子,能夠或許智力不是最高的,但是始終保持在中上游,說明,他是

有上進心和學習能力的。

同時,他也是

能夠抗住挫折,不玻璃心的。

而這樣的孩子,在未來進入工作中,會使非常可靠的力量。

在學校,一道題,一個知識點可以改變很多,因為成績是唯一的稽核標準。

但是到了社會, 就是多方面考量了。

知識量在全面,也不過是在某一方面比其他人強,但是其他方面都是短板,這樣的孩是並不吃香。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當然,也不是說,第一名第二名的孩子,一定就沒出息。而是說

作為家長,在注重孩子成績的同時,不要忽視孩子逆商的培養。

《兒童情緒管理與逆商培養繪本》,這套書是可以幫助

3-8歲的孩子

學會

應對挫折和壓力。能夠正確看待和調節負面情緒。

共8本,涵蓋8個主題:

《沒得第一名也沒關係》《發脾氣也沒關係》《愛哭也沒關係》《爭吵了也沒關係》《失敗了也沒關係》《膽小也沒關係》《被批評了也沒關係》《說的不對也沒關係》。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沒得第一名,也沒關係》

講了生動有趣的愛迪生、愛因斯坦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堅持做很重要,不急於一時的成功,

不在意一時的得失,貴在持之以恆去做事。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失敗了也沒關係》

,科學家們失敗了無數次才得知真理、運動員摔倒了無數次才拿到金牌,

保持樂觀才能更接近成功…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還有,

《說的不對也沒關係》

,鼓勵孩子

勇敢說、多表達

,愛因斯坦推理100次只對了1次,都大方告訴全世界;、

為什麼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第十名效應”瞭解一下

踩中了日常中讓孩子崩潰的各種雷點。生動、貼近日常的例項,引起孩子們的共鳴,讓孩子擁有直面挫折的勇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