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十年後,最能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這四種家庭

李玫瑾:十年後,最能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這四種家庭

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家庭教育已經對孩子健康發育,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古來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庭的時間要比學校多的多。因此父母在家的某種行為會無形中暗示著自己孩子。“有什麼樣的家庭出什麼樣的孩子。”也有人這樣說道。

可見,家庭環境對孩子影響重大,一個孩子將來的成就和高度都與什麼樣的家庭息息相關。那麼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最大呢?有的人認為有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這四種家庭。來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有讀書氛圍的家庭

李玫瑾:十年後,最能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這四種家庭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孩子從小開始看小人書,到漸漸的古典名著,文學經典,長篇小說……在孩子看來,書是孩子們心靈的花園,閱讀是享受的樂園。父母的書卷裡藏著一個小孩兒,父母在閱讀時候,耳濡目染,孩子也就拿起故事書開始郎朗上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回憶他兒時,母親省錢給自己買書的經歷。從小給孩子培養讀書的習慣,讓孩子涉獵很多課外的書籍。讀書不僅可以增長智慧,而且還可以盪滌浮躁的塵埃汙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讀書多的人,你自然會發現自己變得與以前不一樣了。

當你讀書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書中有知識遼闊的海源,莫言的出口成章,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經典書籍不正是很好的寫真嗎?

對孩子不溺愛的家庭

著名詩人汪國真說:“愛過了頭,便是最大的傷害。”

從古至今,哪一個溺愛的例子,不是令人唏噓。現在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寵兒”已經越來越多,不是孩子在家可以很愛,但是不能溺愛。在溺愛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父母很少會為孩子建立規則,他們對孩子過度地寬容放縱,同時又一味地沒有節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李玫瑾:十年後,最能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這四種家庭

在溺愛教養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同情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為他人著想。同時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這些孩子長大之後欠缺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將步入社會的艱難程度增加,與同齡的人相比動手能力比較弱。還有一些父母對孩子物質上過度地滿足,容易使得孩子不懂珍惜,節約,看不上就扔的臭毛病,萬萬要不得。

不存在暴力、負面情緒的家庭

對於生活在有家庭暴力環境中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產生一些不利於健康成長的心理。自卑、懦弱、暴力傾向、抑鬱等等都是方面影響。

因為在發生家庭暴力時,父母都會打孩子,在這之後父母不僅不會認錯,還會讓孩子認錯,所以孩子從心底就會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或者父母的情緒暴動,會潛移默化的帶動孩子的情緒,在家庭諾諾切切,不敢主動要求。

李玫瑾:十年後,最能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這四種家庭

教育學者李玫瑾曾說:“父母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那種極端負面的情緒,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的發展。”

孩子的自尊心、好奇心、求知心等等行為都是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在父母的長期陪伴下成長起來,父母的不和諧,直接扼殺孩子的少年心。

存在約束力、規矩的家庭

人無禮儀就亂,適當的約束孩子是好事。

李玫瑾:十年後,最能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這四種家庭

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甚至經濟實力強的家庭確實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但家長不重視規矩的樹立,就算有錢,也無法讓孩子學會約束自己、控制自己,未來進入社會,孩子肆意妄為,就只能被他人排斥,最終影響到各方面的發展。

約束力好的家庭可以早期培養孩子的家庭感恩觀念、社會責任感、外出獨立性,更夠更好的融入大環境生活。

憨爸爸有話說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種修行,修的父母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終日爭吵的父母,成日把孩子捧在手心的父母,不教孩子如何獨立自處的方法,真的是對孩子好嗎?父母的情緒穩定,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不亂爭吵,給孩子創造好的讀書環境,孩子長大後要感謝的人,必定是父母!

動動小手指,“關注小編”更多育兒知識

如何養出自律的孩子?父母瞭解這5種方法,夯實孩子成才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