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長大後, 大多都不想去外婆家, 真的是“白眼狼”嗎?

按道理,人會和小時候照顧自己的那個人,有濃厚的親密感。

孩子小的時候,大部分是由外公外婆悉心照顧,等逐漸長大了,外公外婆會逐漸放手,迴歸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中。

可是一個普遍的奇怪現象是:孩子長大一點了,卻不喜歡去外婆家,對看望外婆這件事,會產生抗拒。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 大多都不想去外婆家, 真的是“白眼狼”嗎?

點選載入圖片

從媽媽角度來看,孩子是自己最親的人,孩子的外婆也就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自然也希望孩子和外婆親。

看到這種情況,媽媽們就不禁心裡難過了,自己的孩子難道是個“白眼狼”?

同事曉麗最近就總抱怨,說這幾天在和兒子鬧得不愉快,原因是假期想帶他去外婆家玩幾天,因為自己平時工作忙沒時間,

想趁放假去看看老人,可是兒子卻表示抗拒,甚至用紅包誘惑他,也不想去。

同事很不理解,兒子小時候幾乎是外婆帶大的,現在上學了,偶爾去看一次都不願意,真的是白疼他了,自己竟然養了一個“不孝子”。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 大多都不想去外婆家, 真的是“白眼狼”嗎?

點選載入圖片

其實這類現象也很普遍,

俗語就說:“外甥是喂不熟的狗。”

意思是,外公外婆就算再怎麼對外甥或者外孫女好,他們也不知道感恩。

事實真是如此嗎?

小孩子心思單純,僅僅是拒絕去外婆家,就斷定是不孝子孫,真的是冤枉他們了。

分析下來可能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假期想在家放鬆

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較大,平時放學後除了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有的家長還另外報了文化補習班,藝術特長班等。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 大多都不想去外婆家, 真的是“白眼狼”嗎?

點選載入圖片

自己的課餘時間被安排得很緊密,好不容易有個週末,孩子就想用自己的方式休息下,比如:在家睡懶覺或者找小夥伴一起玩等。

在外婆家有約束感

孩子在自己家是輕鬆隨意的,但只要出了家門,

無論去到哪裡都感覺是別人家,感覺自己是客人;

其次,在孩子看來,外婆是長輩,和同齡的小夥伴相比總是有點生疏,和父母比總是有點距離,在這以上心態作用下,自身會有約束感,因此,表現出一種逃避的姿態。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 大多都不想去外婆家, 真的是“白眼狼”嗎?

點選載入圖片

媽媽很少去孃家

有的媽媽是遠嫁過來,孃家和自己住的距離較遠,經常去探望也不太現實。由於探望的次數少,孩子也不經常見到外婆,加上孩子的內心比較單純,相比和自己住在一起的爺爺奶奶,對外婆就會感到生疏,只會把她當做長輩,但從心底裡感覺不是特別親近。

外婆家有自己不喜歡的親戚

有的外婆和舅舅、舅媽住在一起,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舅媽對待孩子的態度有時就像外人,甚至很明顯偏袒自己的孩子。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心思細膩,自己是能感覺出來,因此,會不喜歡舅媽,孩子不是不想見外婆,是不喜歡外婆家的其它親戚。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 大多都不想去外婆家, 真的是“白眼狼”嗎?

點選載入圖片

家長遇到此類情況,不能武斷地認為孩子不孝順或者“白眼狼”,對孩子產生失望的想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慢慢糾正:

耐心聆聽、正面溝通

聽到孩子不想去外婆家的想法,

家長首先不能責罵、逼迫孩子,這樣反而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更加抗拒這件事。

要多聽下孩子不想去的原因,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然後多引導溝通,良好的雙向溝通可以促進親密關係,也可以避免誤會。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 大多都不想去外婆家, 真的是“白眼狼”嗎?

點選載入圖片

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心理

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會主動與人溝通協作,待人接物自然大方,

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會對處理人際關係產生抗拒

,她們會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對走親戚見長輩的事情產生抗拒。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是單純善良的,作為家長髮現問題不要第一時間就否定她們,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就不會冤枉她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