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冷戰來溝通?因為他沒度過“嬰兒共生融合期”

文丨福林媽咪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用賭氣冷戰的溝通方式來解決問題?

一位心理諮詢師回答說:“其實這是在尋求‘共生融合’,我不說出來,但是我的感受和需要你應該懂。這種共生融合的關係,正常應該發生在一個嬰兒的早期,媽媽可以360度全方位地圍繞嬰兒的需求轉。”

如果沒有順利地度過這段時間,那麼尋求共生融合就會成為他本能的願望

,會在他以後的各種關係裡去不斷地尋找。”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冷戰來溝通?因為他沒度過“嬰兒共生融合期”

我們常常會聽到老人說孩子不能總抱,不然會慣壞的,他會總讓你抱。

從帶孩子輕鬆的角度來說,這是沒錯的,但是這個度需要把握,如果認為越是不管孩子,孩子就長得越好,這就不對了。

像之前有人提倡“哭聲免疫法”,認為孩子一哭就給迴應,這樣會讓孩子形成條件反射,動不動就哭,所以應該反過來訓練孩子,在孩子不哭的時候抱,孩子哭的時候不去迴應。

前兩天去看一個生了寶寶沒多久的姐妹,她的寶寶兩個月大了,我坐在床邊注視著寶寶,這個時期的寶寶是最惹人憐愛的,她清澈的眼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一會兒寶寶就發出不愉悅的聲音,閨蜜顯然開始焦慮起來,寶寶望向媽媽有點迫不及待的樣子,閨蜜趕緊抱過寶寶開始餵奶給她,果然寶寶安靜下來了。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冷戰來溝通?因為他沒度過“嬰兒共生融合期”

寶寶兩個月左右大的時候眼睛只能看清30釐米以內的事物,這個距離剛好是母乳時寶寶看到媽媽臉龐的距離,再遠的距離就模糊了。所以媽媽只需要溫柔專注地注視著寶寶,寶寶馬上就能放鬆下來。

這才是正常的帶孩子的場景吧,孩子用哭聲來表達需求,父母發現孩子最的需求,然後幫孩子解決問題,餓了餵奶,拉了換尿布,如果就是單純想粘媽媽,那就抱一會兒。

其實,兩歲前寶寶的需求很簡單,就是吃喝拉撒睡,解決好這些生理需求其實都是很簡單事。

其次,還需要滿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求,及時迴應寶寶,和寶寶共同度過這個共生融合期。

積極迴應

心理學有句論述是這樣的:“無迴應之地,即絕境。”這句話就是說明在嬰兒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時養育者“積極迴應”的重要性。嬰兒在未出生前在母親的子宮裡,母親在什麼地方,他就在什麼地方,子宮的環境讓他感到很安全。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冷戰來溝通?因為他沒度過“嬰兒共生融合期”

當他出生以後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嬰兒內心會充滿恐懼,這時撫養者要能夠及時從嬰兒的哭聲、表情、肢體動作中Get到嬰兒的需求,也就是我們說的能夠與嬰兒共情,並給與積極迴應和滿足,嬰兒就會感覺到他是安全的,他才能保持放鬆。

老人說的孩子不能總抱,不然會慣壞的,他會總讓你抱。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嬰兒尋求抱抱其實是在尋求安全感,當你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時,他就會陷入絕望,內心對這個新環境充滿恐懼。所以,嬰兒在表達需求時,媽媽應該及時給與積極迴應會讓嬰兒感受到愛,進而放鬆下來。

安全依戀

孩子越小越依戀主要的撫養者,尤其是嬰兒時期,他更需要一個穩定的存在,在他有需求的時候總能及時出現,迴應並滿足自己。

因為嬰兒越小越沒有自我安撫的能力。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冷戰來溝通?因為他沒度過“嬰兒共生融合期”

我兒子之前上幼兒園,一般都是我去接送,我就發現一個現象。

我去參加學校的走進課堂活動,當孩子在活動室玩遊戲,家長出現在門口時,孩子們會有三種不同的表現方式:

第一種:看到媽媽出現在門口,愉快的朝媽媽撲過來,緊緊地抱住媽媽。

第二種:看到媽媽在門口,沒什麼反應,繼續回頭玩自己手裡的玩具。

第三種:看到媽媽在門口,很想過去,但又顯得有點矛盾,再看看媽媽,又猶豫了。

我兒子就是第一種表現,他從出生到現在是主要都是我在照顧,我能給孩子持續穩定的關注並對他的需求給予積極迴應,所以兒子對我的感覺是穩定而又安全的存在。

而我自己會是第三種表現,我小時候大多數時候是由奶奶帶,媽媽只是偶爾出現,所以我小時候對媽媽的感覺是忽冷忽熱,時而存在時而不存在,以至於到現在我對她的感情也時常處於矛盾中,有時候很想親近媽媽,卻又表達不出來。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冷戰來溝通?因為他沒度過“嬰兒共生融合期”

第二種表現方式的孩子,一般是有穩定的撫養者,但是這個撫養者對於孩子的需求的迴應通常是冷漠的,這樣的孩子長大通常也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人長大的,在他內心沒有感受親情的能力。

穩定的撫養關係會帶來穩定的依戀關係。

我們總會聽到有些媽媽說孩子和她不親,其實是因為他和孩子沒有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你有時在,有時不在,孩子在面對你時就會產生矛盾和猶豫的態度。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缺乏安全感。

調節情緒

也許當寶寶降臨時,媽媽還沒有安排好生活和工作,還在照顧寶寶和工作之間糾結。奔波忙碌是現在生活的基調,也許你會因此陷入無限的焦慮。但是,寶寶在出生的初期,甚至當他還在你肚子裡的時候,你的情緒波動都能夠影響他的身體狀況和情緒穩定。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用冷戰來溝通?因為他沒度過“嬰兒共生融合期”

因此,其實這將意味著媽媽必須在孕期就該儘早規劃好生活和工作,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

如果媽媽還沒有安排好這些,那麼從現在開始,自我調節情緒就是很重要的事,儘量保證以平靜的心態以及更多的時間陪伴你的寶寶。

其實,自我調節情緒是一種技能。

如果此刻你無法保持平靜的狀態,那麼你可以嘗試去習得這項技能。當寶寶熟睡後,你可以試著做一些深呼吸,覺察自己此刻的內心:我現在平靜嗎?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深呼吸幾次,感覺身體與外界的接觸,然後再次覺察自己的內心,覺察自己的焦慮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靜的狀態。這樣的反覆練習,會讓你感覺時間變慢了,在你面對寶寶,面對生活時可以先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狀態。平靜的心態終將給你一個放鬆和愉快的寶寶。

孩子嬰幼兒事情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在書寫他未來生活的底層程式碼,成年後的侷限性,在小時候就已經編輯好。很多問題我們只看到了果,不知道它的因在什麼地方, 所以如果有人說,你這樣養孩子沒必要,這是不對的,父母對孩子的每份用心,都不會是無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