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貪玩怎麼辦?家長試試“引導式教育”,培養興趣

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難以改變。家長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巧妙地引導它。

上次回家的時候,堂弟的故事給予了我頗深的觸動。

堂弟算是我們這一代子輩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了,現在在上小學。叔父叔母,同樣較為年輕,三十來歲的樣子,一個在某私企上班,一個邊帶孩子,邊做著兼職填補家用。

這樣一來,堂弟平時幾乎沒人管,到處鬧騰。在學校的時候,上課不聽講,打瞌睡、開小差,經常被老師喊到辦公室訓話;下課放學後,跟著一幫孩子到處瘋玩,不管不顧。回到家中,作業不寫,照舊玩耍,叔母的話全當作耳旁風。

叔父叔母,平日裡工作繁忙,看著“精力充沛”的孩子,無計可施。慢慢地,堂弟的學習成績開始變得越來越差,身上的壞習慣也變得越來越多,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矛盾也越來越深。貪玩小毛病,逐漸演化成了家庭裡的大問題。

堂弟的問題,很多家庭都會遇到,或輕或重。

貪玩是怎麼形成的?

人的天性

對於小孩而言,玩耍,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源自本能。每一個新生的個體,生來追逐自由。父母的職責是,並非打壓或是抑制孩子的貪玩心,而是理性地引導,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氛圍。

貪玩,實則是站在父母的角度,進行的詮釋,是一個相對性的理解。小孩不寫作業,跑到樓下玩耍,家長則指出小孩“貪玩”,沒有出息。實際上,作業枯燥無趣,樓下的世界精彩萬分,選擇玩耍並非錯誤。

環境影響

拋開天性,環境對於個體的影響最為重大。生活在一個家規嚴厲的家庭,孩子懂事成熟;生活在一個懶散悲觀的家庭,孩子幼稚自卑;生活在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孩子溫和知禮……

一是家庭氛圍,二是家長言行,這兩點至關重要。倘若家庭氛圍懶散,家長觀念佛系,那麼孩子逐漸變得貪玩。畢竟,原生家庭對於個體的影響,不可磨滅。

貪玩有何危害?

學習成績下滑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無聊的事情。只有克服內心的躁動,一心投入學習,才能取得進步。

貪玩,即為放棄學習,選擇玩耍。貪玩的人,選擇沉溺於淺層的、低階的、即時的趣味反饋,荒廢時間。學習,恰恰相反,需要長時間的精力與專注投入,並且難以獲得即時的愉悅反饋,與人體的生理反饋活動相異。

不利於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的習慣養成,需要21天的堅持。”

多數人應該聽過這句話。貪玩的人,一個顯著的特徵是“自制力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恰好需要較強的意志力。好的習慣,一般伴隨著不太舒適的過程,需要人的自律。貪玩的人,缺失行為管控能力,做事往往“三分鐘熱度”,難以養成好習慣。

難以獲得成就

著名的“一萬個小時定律”,恰到好處地說明了這一現象。

一萬小時定律:任何人做一件事,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鍊,都能從普通人變為某一領域的頂級人才。

堅持10000個小時,對於貪玩的人來說,絕非易事。在他們的認知中,即時的愉悅感反饋,才是人生的追求。10000個小時過於長久,貪玩者沒有耐心,不會等待。而且,10000個小時的過程,充滿著困難與挫折,這是貪玩者不能接受的。

怎麼解決?

耐心引導,切忌心急

對於貪玩的小孩,“引導式教育法”能夠保證教育物件情緒穩定的前提下,起到有效的矯正治癒效果。

引導式教育:透過他人的引導、誘發和教育,採用綜合的引導手段,調動個體的主動積極性,以娛樂性和節律性意向來激發個體的興趣和參與意識。

“引導式教育”注重“情緒引導”,需要引導者耐心處理,切忌急於求成。引導過程中,家長作為核心引導者,需要細心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利用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的言行,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父母的言行與觀念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模仿心理不可小覷。

總之,孩子的成長過程充滿著各種困難,需要父母與孩子齊心協力,才能順利度過。工作重要,家庭更加重要,家長們避免因小失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