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是什麼造句”,孩子:我是驢,作業都一樣,答案千萬種

孩子們開學了,這意味著,我們家長又要面臨一大新的挑戰:

家庭作業

有網友說,現在最不利於家庭和睦的一個因素就是,家庭作業。它不僅讓父母懷疑孩子智商遺傳了對方,還讓孩子懷疑作業才是父母親生的。總之,

家庭作業就像一條無形的線,將父母和孩子間悄悄劃出了一道鴻溝。

我們首先來看看,那些被作業“逼瘋”的家長們:

一:千姿百態的家長

作業都一樣,答案千萬種。導致有一千個輔導作業的家庭,就有一千種不同狀態的父母,:

①朝窗外怒吼型

“九九四十五,你說我生氣不?啊,九九四十五!”

爸爸手裡緊緊捏著掃把,使勁控制著體內的“洪荒之力”,把滿腔怒氣都撒到窗外。不過,現在全小區都知道你家孩算乘法“九九四十五”了。

②叫孩子“大哥”型

這個爸爸說話倒是斯斯文文,

奈何他慢條斯理的語氣裡,滿是無可奈何的悲涼

:“我覺得你就是上天派來收拾我的,不過你對我算是仁慈,還沒把我氣到醫院去。

我感謝你啊,大哥。

”說罷,爸爸還真的朝孩子作起了揖。你想叫娃大哥,娃也不敢認啊。

③懷疑人生型

題目:“這麼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媽媽要孩子用“到底”造句。孩子:“

我到底幹什麼寫作業?

”媽媽氣到懷疑人生:“我到底生了個什麼玩意?”

④自報家門型

“15減8 ,5減8不夠,你上前借啊。”爸爸輔導得聲音都沙啞了,刻意壓低了嗓子。“要是它不借呢?”但孩子接下來這句話,頓時讓爸爸炸毛:

“不借?不借,你講我的名字啊,你講我的名字它能不借啊?!”

孩子,放心吧,爸爸面子倍兒大,它一定會借的!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也無奈地一笑,覺得這簡直就是自家的日常?

但其實,輔導作業“逼瘋”的又豈止是家長,孩子一樣啊。

二:壓力大的孩子

一位媽媽輔導兒子作業,用“什麼是什麼造句”,兒子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

“我是驢。”

孩子寫作業,都寫得否定自我了。

還有一位女孩,因為作業做不出來,

當眾掩面大哭:“太難了!”

媽媽問:“升旗時要奏什麼?”孩子:

“要揍那些不聽話的小朋友。”

快別揍了,都給孩子揍出心理陰影來了。

面臨家庭作業,崩潰的真不止是父母,孩子一樣也承受著壓力。但其實,這些孩子還算好的,至少還能正面應對作業。而有些孩子,為了逃避作業:

撒謊

:“媽媽,老師說今天沒有作業。”

磨蹭

:“媽媽,我渴、我餓、我要上廁所。”

麻木

:“我就是笨,什麼也不會。”

你可能都會驚訝:

怎麼我的孩子,一到寫作業,不僅智商降下降,連品德都發生變化了?

三:我們要承擔一半責任

我們先來聽聽,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你怎麼這麼笨啊?”

“你要氣死我了!”

“跟你說多少遍了。”

“為什麼別的小朋友會,就你不會?”

……

我們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確實是在“幫忙”。

但也有可能,我們的行為和態度,給孩子帶去的壓力和恐懼感,多於幫助。

孩子撒謊

,可能是因為他擔心自己做錯事,不會得到正確的指導方案,反而迎來的是父母的失望、咆哮以及責罵。

出於害怕,他選擇了撒謊。

孩子磨蹭

,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問過他對於作業有什麼打算,並且不顧他的感受和想法,直接做好安排。

出於對父母權威的反抗,他選擇了磨蹭。

孩子越做越錯

,可能是因為他需要幫助時,得到的卻是家長責罵的話語,這讓他覺得自己確實沒用。

既然笨,做不出來,那為什麼還要努力去嘗試呢?直接放棄不就好了嗎?

輔導作業,便也進入了一個迴圈:

父母嗓門越來越大,孩子表現越來越“笨”,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如果我們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把孩子作業看得這麼重,是因為:

來自外界的壓力

:“自己孩子作業都不管,你這家長怎麼當的?”

來自自身的壓力

:“孩子學不好,他將來怎麼可能過得好?”

在雙重壓力下,我們無形中把焦慮傳達給孩子,而忘了做作業的初衷:

鞏固知識、查漏補缺

。我們是那麼看重作業的結果,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真正需要。

就像前面那個孩子問的:“我到底幹啥寫作業?”

是啊,孩子到底為什麼要寫作業?

是為了他自己啊!為了他的學業,為了他的未來,為了他的人生!

但孩子知道嗎?

不!

他不知道。在他心裡,學習,是為了老師,是為了家長。

這才有11歲揚州女孩,在開學之際,選擇從樓上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在此之前,她因為作業問題,與父母發生了爭執。

以前,傷害孩子心靈的東西可能有千萬種。但如今,作業幾乎成為了最主要的一種。

四:如何破局?

父母管,孩子做不好,還破壞親子關係。父母不管,孩子作業一塌糊塗。這難道就是一個解不開的局嗎?

當然不是。

面對孩子的作業,我們首先要認清的一個事實是:

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

只有明白了這點,我們才能以一個正確的心態,和孩子一起去解決作業中遇到的難題:

1讓孩子自己面對老師

當老師跟你抱怨孩子作業馬虎不認真時,

不要第一時間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你沒有做錯什麼,出現問題的,是你的孩子。

你要讓他學會承擔責任。

可以問問孩子,他對作業有什麼想法,需要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並且,

老師的電話,讓孩子自己接。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會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為了你,也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人,是為了他自己。

2讓孩子體驗後果

孩子愛磨蹭,通常要等到最後一天或者大半夜,才想起來做作業。

不要責罵一通後,又幫著他補。也不要說“我早就告訴過你”這類的話。

你的孩子不會從中學到任何有用的東西,也不會從他的行為中汲取經驗教訓。

讓他自己承擔後果:辛苦熬夜且第二天早起,或者挨老師批評。

你可以以朋友的身份,

問問他對此有什麼感受或想法。

問問他,

如果下次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有什麼打算

3看到孩子的進步

孩子不是笨,也不是智力不如我們小時候。他們犯錯,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回想起我們小時候,也不是每次都能把每一道題都做對。當你大喊大叫、情緒失控時,

孩子會被你感染,也進入緊張壓抑的狀態,這時候,他很難再集中注意力思考。

如果我們能不那麼過分注重結果,而看重過程時,你會發現,豁然開朗。

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鼓勵他思考,允許他出錯。給孩子一個放鬆而寬容的環境,他往往表現得更好。

4用感受代替說教

我們在輔導孩子時,很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說教、說教、再說教。其實我們自己也會承認,當一個人老是跟我嘮叨說教時,我會產生逆反心理,並且偏要對著幹。

我們不妨告訴孩子真實的感受

:“我希望你能看重學業,是因為社會經驗告訴我,想要把自己的人生過好,就必須努力讀書。我肯定希望你能有一個好的未來,所以我真心希望你能好好對待學業。”

命令可能不會讓一個人真心去做某件事,但真心的建議卻可以。

布穀媽媽說:

作業對孩子來說,確實很重要。但作業的結果,卻不是最重要的。想要在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同時,又讓孩子自覺做好作業,我們得先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責任,不是父母的。另外,我們自己也要嘗試改變心態和行為,才能讓孩子越學越肯學。

每日一篇科普原創,解決育兒路上的百種難題,喜歡就關注吧~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