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有樣東西父母給足了,娃大腦發育好,長大更聰明

閨蜜生完孩子後,重心就完全放在了

“如何培育優秀寶寶”

上。她每天給自己安排得滿滿的:智力開發、音樂欣賞、名畫賞析以及各類教育課程……

在給娃做早教上,閨蜜可謂不遺餘力。

想必大部分的父母,都像閨蜜一樣,希望能養育一個

高智商的聰明寶寶

。畢竟,誰都不願意自家孩子落後。但你知道,

孩子的大腦到底是怎麼發展的嗎?給娃做一系列早教,真的能贏在起跑線嗎?

布穀媽正好在讀

《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表明,孩子的頭3年確實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並且書中講述了孩子大腦發育的原理,以及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的方法。其中很多養育理念,或許能給父母們一些啟發。

一:孩子的頭三年很重要

《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一書認為:寶寶的大腦,一開始只是小小的一撮細胞,然後根據功能分類,連線成一個被稱為“突觸”的網路。

沒想到吧?我們的孩子生下來就會“上網”,而且他們大腦會自動摸索“網路”的運用:

2歲時,大腦“上網”需要的突觸數量,就已經與我們大人相同了;

3歲時,大腦中的突觸數量超過1,000萬億個——相當於我們成年人的兩倍;

10歲時,大腦開始修剪,那些很少用到的“突觸”會被淘汰掉;

青春期時,大腦進行第2次修剪和生長。

孩子的大腦發育,就像一盆肆意生長的花草,隨著慢慢成長,會修剪成一株精美的植物。而他出生的頭三年,又尤為重要。因為他會在大腦中奠定一個基調:

a我值不值得被愛?

b我有沒有能力?

c外界是安全的還是危險的?

d我應該消極還是積極應對?

一旦孩子大腦奠定了某種基調,並且常用其中一些突觸,那麼剩下不常用的,就會被修剪掉。

而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對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受父母的影響。所以,我們不僅養育著孩子的身體,還在塑造著他們的大腦。

二:早教有必要嗎?

既然孩子的頭三年這麼重要,那我們給孩子做一系列早教,是不是就會促進大腦發育,提高他的智商?

未必。

孩子在0-6歲期間,確實有很多“敏感期”(比如手、口、空間、語言等等……)。如果我們能配合這些敏感期,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那麼大腦的確會得到更好地開發。

但如果我們讓孩子過早地學習知識,特別是他沒有能力掌握的知識,那對他大腦發育其實是有害的:

比如數學,

如果大腦還沒有發育到掌握“數”和“量”的概念,但為了學習,

它就會拼湊出一個“線路”。

而這個“線路”,往往會比正常發育時

效率低很多

並且不幸的是,這個低效線路,會成為以後的固定線路。

2、正因為孩子用的是低效線路,父母難免會懷疑:“這孩子怎麼這麼笨?教了這麼多遍還做不好。”孩子在你的否定中,也會否定自己,慢慢形成

“我不聰明”

的信念。

這種不自信,很可能會影響一生。

這其實,就是“揠苗助長”的故事。

三:有樣東西父母給足了,大腦發育才更好

既然在孩子生命早期,不能著急地教知識,那意味著我們什麼也不做,讓孩子自由生長嗎?

當然不是。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後頭3年,大腦的發育,完全在於與他人的情感連結。

心理學家簡.M.希利也認為:“孩子的大腦,塑造他的行為,而行為,又反過來塑造大腦。”

也就是說,孩子3歲前,最需要學習的東西,不在課本里,不在電視裡,而在行為上。

這個“行為”,其實說的就是我們與孩子的

“情感連結”

3歲前,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是他大腦發育最重要的營養來源。

他在這3年裡學到的東西,決定了大腦進行“修剪”時,應該保留什麼以及遺棄什麼。

孩子的智商,也就是在這3年裡奠定了基礎。

當然並不是說,這3年大腦是怎樣,以後就怎樣。大腦也跟孩子一樣,是不斷成長的。只是如果我們能

把握好孩子出生的頭三年,與他進行足夠的情感連結,那他的大腦會被塑造得更聰明。

四:如何有效進行情感連結?

《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一書,在提到父母與孩子如何進行更好地情感連結,塑造更聰明的大腦時,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父母可做參考:

1、迴應寶寶的“訊號”

及時迴應寶寶的訊號,就意味著:

他朝你咿咿呀呀學語時,你會帶著笑臉去迴應他;

孩子哭鬧時,你會檢查他的身體、照顧他的情緒,而不是相信所謂的“嬰兒哭不抱,不哭才抱;

孩子渴了、餓了,你會及時滿足他的需求。

……

當寶寶的需求,能被父母及時感應和滿足時,寶寶就能學會信任,並且

構建安心、從容的大腦模式

。我們對孩子需求迴應得越多,就越容易識別出他的訊號,也就越能建立更牢固的情感連結。

孩子越放鬆,他學習東西也就越快,越容易。

2擁抱和說話

曾有研究表明:孩子除了會身體飢餓,還會“面板飢餓”。

孩子如果長期得不到父母溫柔地撫摸和擁抱,那他情感上就會出現“飢餓”。這會嚴重影響大腦的發育,導致孩子對外界反應遲鈍。

多擁抱孩子,會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愛和接納的。

另外,我們多跟孩子說話、講故事,會讓他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並且沒有功利性地讀繪本,能讓孩子在認知和語言上發展得更好。因為在輕鬆的環境下重複學習,他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汲取知識上。

3和孩子一起玩耍

透過玩耍,孩子會探索各種角色和個性,其實也是在不斷表達自我。孩子在玩耍中,能接觸不同的新事物,開啟認知。也只有透過玩耍,孩子的好奇心能得到極大的滿足。

我們在與孩子一起玩耍時,不僅能建立親密的情感連結,還能趁機教給孩子生活中的常識,啟用大腦中的連結。

4欣賞孩子的優點

父母愛孩子,我們都知道,但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

因為我們常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責罵孩子。而孩子的思考方式很直接,你罵他,他就以為你不愛他了,情感連結也就斷開。

多欣賞孩子的優點,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多鼓勵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感覺更好的時候,他會做得更好。少一些懲罰,多一些耐心和指導,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歸屬感的。

布穀媽媽說:

我們總是很忙,忙得都沒有時間好好陪孩子。但當我們慢下來,在孩子3歲前,多和他互動,建立牢固的情感連結。這便是非常好的“早教”,為孩子的大腦發育打好基礎,等他長大後也就更聰明。這其實,就是贏在了“起跑線”。

每日一篇科普原創,解決育兒路上百種難題,喜歡就關注吧~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