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犯同一個錯誤,不是孩子不聽話,問題出在家長身上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不希望孩子有一身臭毛病,所以會用心教育孩子,但是有時候發現自己付出的努力與收穫不成正比,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有時候孩子會犯同一個錯誤,屢教不改,家長認為孩子特別不聽話。其實這件事還真不能怪孩子,而是應該怪家長。

孩子喜歡仍玩具,家長感到很頭疼

雅雅的兒子3歲了,名字叫小豪,是個特別淘氣的小男孩,非常不聽話,不是小潔不管,而是她感覺自己管不聽孩子。

小豪特別喜歡扔然具,媽媽剛把玩具收拾好,沒過多久他就會再次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家裡總是被他搞得亂七八糟。

雅雅經常給孩子上“教育課”,孩子有時候會被她訓哭,當時覺得孩子應該能夠改正,可是第二天仍然會扔然具,根本沒有任何改變。

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雅雅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了,

也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不知道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而從始至終,雅雅都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即使發現孩子沒有發生改變,

也從來都沒有認為自己有問題。

孩子總犯同一個錯誤,不一定是壞事

很多家長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反覆犯同一個錯誤,當時把孩子教育一頓之後,孩子認錯了,但是事後還會再犯這個錯誤。

其實家長不要因為這件事而感到頭疼,我們先不說孩子總犯同一個錯誤到底是不是不聽話的表現,也不分析是誰的責任,

因為這孩子這種表現不一定就是壞事。

在《快思慢想》這本書當中,作者指出,

“快思”和“慢想”是不同的思維繫統概念,

家長可以根據這兩種概念,來找出孩子屢教不改的原因,

所謂的“快思”,其實就是指直接思考,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直覺”,

孩子思想比較單純,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快思”。

“慢想”是指邏輯思維,

做事之前需要仔細分析,經過理性的思考,才決定是否要做這件事,或者怎樣去做這件事。

對於孩子來說,很少會有“慢想”,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快思”,這也說明孩子反應靈敏,大腦比較活躍,所以說孩子總犯同一個錯誤,

說明大腦發育良好,

是一件好事。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問題其實出在家長身上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每次犯錯誤之後,都會把孩子教育一頓,孩子應該學會“慢思”,可孩子仍然屢教不改,這就是孩子不聽話。

這件事真不能怪孩子,家長頻繁批評孩子,一味地告訴孩子不可以那樣做,孩子當時雖然答應了,但下次仍然會“快思”,

所以家長的教育並沒有起到效果。

比如孩子喜歡扔玩具,家長每次都大聲呵斥孩子,告訴孩子不可以那樣做,孩子之所以會停下來,

是因為受到了驚嚇,

而不是停下來“慢思”。

家長此時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用,於是就停止教育孩子,

根本沒有告訴孩子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導致孩子下次還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如果家長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能夠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且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最後教會孩子應該怎樣做,孩子就不會屢教不改,而是變得越來越優秀。

家長應該怎樣做?

如果想讓孩子不斷改正錯誤,而不是屢教不改,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

1、要讓孩子承擔後果

孩子犯錯誤之後,家長只是批評幾句,孩子不會往心裡去。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承擔後果,比如孩子非要碰裝滿熱水的水杯,家長可以讓孩子輕輕摸一下,當孩子感覺燙之後,就能知道“燙”是很疼的,下次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但讓孩子承擔後果的前提,

是保障孩子的安全,

別讓孩子的健康出現問題,不然可能得不償失了。

2、別急著批評孩子

看到孩子犯錯誤,家長會很生氣,有些家長是急脾氣,會馬上發火,把孩子批評一頓,甚至會動手打孩子,這都是錯誤的做法。

家長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進入“慢思”狀態,

這樣做比大聲批評孩子更有效。

3、放下自己的架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有架子,覺得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一定要嚴厲一些,必須讓孩子聽自己的,不然以後孩子會更不聽話。

家長這樣做,無法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家長應該放下架子,多和孩子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夠更好地糾正孩子的錯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