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作為一味常用的中草藥,荊芥在人們的眼裡還是很熟悉的。只要對傳統中醫略微有點興趣的朋友,都會聽說過這個名字。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荊芥,雖然是一種很常見的“草芥”,但卻也算得上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裡就被列為中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則把它叫做“假蘇”,意思是和紫蘇非常相似。

從植物屬性來說,荊芥屬於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入藥的是荊芥的乾燥全草或花穗。全國各地基本都有生長,以往大多是野生,現在則也有栽培品種。

從外觀形態來看,荊芥全株大概在60到120釐米高,莖杆筆直而方正,散發很濃郁的香氣。葉對生,花呈輪傘狀,密集在枝端,形成淡紅紫色的穗,有四枚小堅果。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南方出產者叫做南荊芥,為乾燥帶有花穗的枝梗,葉片多已脫落,莖稈為方形,黃紫色或紫色,有毛茸,斷面呈纖維性,中心有白色疏鬆的髓。黃綠色的花穗稀疏而細長,生於莖稈頂端,有薄荷樣香氣。

北荊芥:一般為除去花穗的莖枝。

摘芥穗:為短穗荊芥,不帶莖枝的穗,花萼排列緊密。內藏棕黑色小堅果,氣味較全草強烈。

鍘芥穗:為長穗荊芥,少帶莖枝的花穗,花萼排列疏散而長。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現代科學發現,荊芥含有豐富的揮發油,主要成分是右旋荷酮、右旋檸檬烯。大概有如下這些作用:

1、發汗解表,但作用較和緩;

2、消炎;

3、止血:炒炭後有止血作用。

傳統本草家認為,荊芥性味辛溫,能入肝肺二經,主要就是能發汗解表,散瘀止血,適用於外感風寒表證,以及透疹。此外,荊芥炒炭還有一定的止血能力。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而荊芥的炮製就相對比較簡單,置辦直接生用入藥即可。但用來解表時,習慣無汗用荊芥穗,有汗則用全荊芥;如果是為了入血分,則將荊芥炒炭後使用。

總結一下歷代先賢對荊芥的使用經驗:

1、疏風解表。

荊芥性味辛溫,但一般認為無論是風寒風熱均可用。如果屬於風寒外感,常與防風、生薑配伍,如荊防敗毒散;如果屬於風熱表證,則常與薄荷、柴胡等配伍,如銀翹散。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這是因為荊芥雖屬辛溫之品,卻溫而不燥。和辛涼解表之品配伍時,可增強疏散風熱的作用,感冒或流感初起,有風熱症狀時也可使用。

2、利咽:

古代中醫認為,荊芥對於咽喉問題也比較合適,甚至有“咽痛必用荊芥”之說。比如現在說的咽炎、扁桃體炎,很多時候都能用到它,常與桔梗、生甘草等配伍。

3、止血:

荊芥用於一些出血證候,一般炒炭後使用,如大便下血配槐花、地榆炭,鼻子出血與白茅根配伍。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4、透疹止癢:

古代中醫的“疹”,可能包括蕁麻疹、風疹、麻疹等多種情況,但多數風邪引起。而荊芥能起到疏風透疹止癢的作用,常與薄荷、防風等配伍,還可以熬水外洗。

5、產後血暈:

這是荊芥一個很有特色的方面,古代婦女產後血暈是一個比較危重的證候,一般用荊芥穗研末沖服。

走近中藥:認識一下荊芥,不僅僅是解表,還有多種功用

而女子經期感冒,生理期紊亂等情況,荊芥也是很常用、比較安全的品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生用或者炒炭。比如四物湯中配伍荊芥,就是很有名的方劑。

需要注意的是,荊芥畢竟是一味辛溫解表藥,如果裡熱、血熱、上火之證,還是不宜使用的,或者需要合理配伍才更妥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