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與黃河有著密切關係的千年古都!

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流,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在其兩岸建立起了眾多雄偉的都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歷史上與黃河有著密切關係的千年古都!

中國歷史上與黃河有著密切關係的千年古都!

開封,位於黃河下游南岸之濱。地處中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多為粘土、壤土和沙土,適宜各類農作物種植。在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開封一帶建都217年,史稱老丘,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史稱囂。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戰國魏惠王六年,魏國君主魏惠王遷都於大梁。魏國遷都大梁之後,引黃河水入圃田澤開鑿鴻溝、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興,農業、商業得到極大發展,日趨繁榮。他還修魏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乃得稱霸於諸國,使大梁成為當時繁華的名都大邑之一。公元前225年,秦國戰將王賁堵截黃河大堤,引黃河水入鴻溝,淹沒大梁城,致城毀人亡,成為一片澤國。

中國歷史上與黃河有著密切關係的千年古都!

隋朝建立後,今天的開封,當時的汴州迎來一次新的生機。為加強南北物資運輸能力,大業元年,隋王朝組織河南、淮北諸郡100萬民夫,開挖通濟渠。該渠由洛陽開始,引谷水、洛水達於黃河,經過一段黃河後,於板渚引黃河水東南行,經過開封城下,到現江蘇盱眙縣北入淮河。這條通濟渠向南透過江淮之間邗溝及江南運河,可達杭州,向北透過永濟渠,可達涿郡。這就是歷史上隋煬帝時期開鑿的京杭大運河,通濟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段。當時的汴州位居該渠咽喉,在漕糧的運輸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到了唐朝,開封除了具有水路交通的樞紐地位,還是陸路驛道的樞紐。從西安東行至洛陽後,再向東、東北、東南行,有三條主要驛道,其中兩條都必須經過汴州。特別是去當時唐王朝的財賦要地長江下游三角洲和江淮地區,必須由此經過。從那時起,汴州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漸成為國內水陸交通重鎮和國家經濟命脈的總關卡。安史之亂之後,為避免因漕運中斷而使首都受困,唐王朝特別在此設宣武軍,節度使李勉又於建中二年,重築汴州城,從此,汴州成為中原的軍事重鎮。至到唐末的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滅唐,建立後梁王朝,都汴京,稱東都。後梁之後相互更迭的政權中,除了後唐遷都洛陽外,後晉、後漢和後周均以汴州為都,稱東京。後周時期,開封的首都地位易發鞏固,北宋時期開封的外城就是後周時期興建。北宋時期,開封的水運能力一時間達到頂峰。《清明上河圖》中的百萬城內官軍商民,都是依靠複雜的水運系統維持生活運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黃河分支汴河為東京汴梁送來了繁榮昌盛。然而,黃河的隱患卻一直伴隨。由於長期的農業開墾,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從北宋開始,黃河攜帶的泥沙量明顯地在河道內堆積,並不斷向南變道逼近開封,而其附近繁密的水道也成為了黃河洩洪的最佳渠道。黃河的多次氾濫,使北宋時期以黃河汴河為主的“四大漕運”都因黃河水害而淤沒,也改變了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使曾堪稱“北方水城”的開封的周邊成了茫茫一片沙海。元明清以來,開封城曾7次被黃河水所淹。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之下,深深影響了開封城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與黃河有著密切關係的千年古都!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