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要他童年過的好還是未來過的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昨天有一個朋友很鬱悶

跟我聊起他家孩子,她家孩子因為這次的單元測評卷沒有拿到滿分而哭泣。一直在自責當中,連飯也不怎麼吃,過不了自己這道門檻。

我試圖跟她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小測驗而已,好好安慰下孩子就好了。可她卻說,安慰有用的話我也不會那麼困擾了,現在的情況是我們不停

安慰她,卻讓她很是反感,一句也聽不進去,甚至話中帶刺的反駁你:

“錯了就是錯了,那有那麼多的重新再來一次”。

“現在都能犯這低階的錯,以後高考怎麼辦?後悔有用嗎?”

很多家長以“激勵”孩子為由說各種大道理想讓他們好好學習,可孩子聽進這些話卻成為了他們內心的負擔。

你是要他童年過的好還是未來過的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編輯

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這個朋友聽到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很不好受,她覺得孩子有強的競爭的心理應該說是好事情,但孩子把得與失看得太重,讓她更是擔心,

未來走的路會遇到更多甚至更大的挫折,那孩子還能承受

起嗎?

說完這些,我陷入了沈默,沒有

再繼續聊下去了,我知道那個朋友的孩子也是她的驕傲,也是我們眼中的“模範”。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還在玩的年紀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早教認字等。剝奪了他們愛玩的天性。

你是要他童年過的好還是未來過的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編輯

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孩子參加各種的比賽拿獎,也成為了父母眼中的驕傲,父母為自己的一番苦心付出而感到欣慰。但這往往忽視了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這是他們出自內心的想要的嗎?這些被父母帶著“競爭意識”走的孩子,已在高點難在下來了。

很多父母沉浸在孩子的榮譽中,忘記了教育孩子以後要怎麼面對得與失,使他們無法認識到自己,成為了競爭的受害者。

1、競爭在童年時期,成功的卻很少

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競爭也越來越強,父母便在無形中給孩子帶入“競爭”的道路上。但真正的成功人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競爭意識”的嗎?

有一對父母都是碩士畢業,在父母眼中孩子也應該比一般人優秀,每次跟朋友和家人聚會時,成績總是掛在嘴上,可這恰恰相反,他的孩子成績一般般,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久而久之,這樣的競爭壓力給孩子帶來了陰影,他開始孤僻起來了,不喜歡去接觸這些人,特別反感。父母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反而拿成績來跟他說事,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跟你爸從小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怎麼就生出你這麼笨的。”

你是要他童年過的好還是未來過的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編輯

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孩子無力反駁,他覺得父母根本不是愛他,只關心他的成績,從來沒有關注他想要什麼,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他開始不那麼貪玩,不在每天抱著他的積木,按父母的要求去達成他們的心願,果不其然,他做到了,他也站在了成績的最高點。

當他把這份成績交給父母時,父母並沒有很滿意,他們反而來一句,競爭是永遠存在的,光有成績還是遠遠不夠的,你應該在各個方面全面發展。於是各種“專項練習”開始了,

這並沒有他所要的自由和父母給予的愛,而是父母無止境的要求和索取。

隨著父母對他要求越來越高,他開始崩潰了,他害怕面對失敗而被父母責怪,害怕面對未來而無處可逃。

有很多故事案例中告訴家長,

你所謂的“為了孩子好”,卻不是真正的為了孩子好,最後只會給孩子帶來毀滅。

你是要他童年過的好還是未來過的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編輯

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2、童年的任務是快樂的成長,而不是比來比去

你是要他童年

過的

好還是未來

過的

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如果你總是拿你的孩子跟別的孩子作比較,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好的,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扭曲,比較並不能成就孩子,只會讓他們反感。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愛玩的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不斷創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看向未來發展。

你是要他童年過的好還是未來過的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編輯

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有的家長經常會說,孩子的學習要從小抓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並非如

神經學洪蘭教授從腦科學分析:學習是沒有先後的,大腦是終身可塑造,逼迫成就不了孩子,要他自己想去學,才是最最好最快的。

也有一個學家在很多案例中得出,如果孩子童年不快樂,長大後也可能不會快樂,那適應新的社會壞境的能力就會很難。

3、放下競爭的意識,培養好的品格

因為父母的焦慮強加給了孩子,使得孩子也在這種焦慮環境中,只有父母放下競爭的意識,正確的評估和把握競爭的尺度,輕鬆的營造這種環境,孩子也能變的輕鬆坦然。

你是要他童年過的好還是未來過的好?這也是給很父母的一道選擇題。

編輯

搜圖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形成好的心態,遇事坦然處理。不至於大喜大悲。有這種積極的心態,才能學會與他人合作共贏,學習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不是構建者,他們的人生應該由他們自己做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