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受媽媽的影響有多大?不是一點半點,看完你就懂了

在商場或公園的兒童遊樂區,如果你有留意觀察過,很容易發現玩耍的孩子們明顯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場景一:有的孩子自己玩的很好,也可以很快的與旁邊的小夥伴玩在一起,而他的母親只需要坐在家長休息區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需要擔心孩子在這邊會發生什麼狀況;

場景二:還有的孩子能夠自己一直玩很久,但是卻很少和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互動玩耍,當母親在一邊叫他時,他們依然自己玩著,甚至頭都不抬,需要母親走到身邊強拽才會停止玩耍;

場景三:還有一種孩子只能自己玩一下,就要抬頭找媽媽,確定母親在哪裡,在做著什麼,還有可能會跑回去撒嬌一下,獲得安撫才能繼續玩,不久會再次確認媽媽在哪裡。

而媽媽們也會在休息區討論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好帶,自己家怎麼就是個“討債鬼”,要麼就是“磨人的小妖精”。

但是,當你知道母親的性格是如何在

嬰兒

初生的頭一年,對孩子產生的作用和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會延續到孩子的一生時,在兒童遊樂區看到的各種“討債”孩子,就是那麼合情合理了。

孩子的性格受媽媽的影響有多大?不是一點半點,看完你就懂了

點選載入圖片

母親的性格會帶給孩子不同的四種依戀關係,分別是: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矛盾型依戀、混亂型依戀。

01

安全型的依戀

孩子在母親的身體裡從無到有、生長到成熟、到呱呱墜地,十個月的時間,孩子已經清楚瞭解母親的一切。因此,孩子一出生,哪怕還看不清任何東西,卻依然知道母親在不在。而母親也因為孕育的過程,天然的成為擔負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環節。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發展階段理論有講到,在嬰兒一歲以內最重要的性格發展就是安全感的建立,是對生存希望的確立,是需要確信母體之外的世界是不是一個適合生存的安全環境。

而一歲以內的孩子由於生理的侷限性,生活在很小的空間範圍內,絕大多數都是母親的身影。在嬰兒安全感建立的階段,母親迴應孩子所有需求的方式就會被嬰兒直觀的理解為是世界迴應自己的方式。

比如,一位積極有愛的母親,每次懷抱孩子哺乳時,都滿眼溫情看著孩子,小心託著孩子的脖頸,無論自己是否舒服都要讓孩子在最舒適的姿勢中享受到母愛的溫暖。這份呵護這份愛,不僅僅是母親天然的本能,更是愛的滋養與傳遞。

這樣安全型的母親,性格溫和,張弛有度,即使有時候情緒不好也很快能自己調整過來,不會肆意發洩到孩子身上。這些母親和自己的父母是基本和解的狀態,不會有明顯的衝突存在。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好的一種母嬰依戀關係,母親和孩子在這種依戀狀態下既可以舒適的做自己,又可以彼此有度的融合而不侵犯。在這種環境成長的孩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有自主的想法,自信果敢,進退有度。是我們最常評價中陽光自信、活潑開朗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受媽媽的影響有多大?不是一點半點,看完你就懂了

點選載入圖片

02

迴避型的依戀

當然,我們也見到過很多母親,在哺乳孩子時,因為各種原因的不安、煩躁、抱怨、冷漠。可能剛剛對伴侶不滿意,也可能剛想補覺又被打斷,還有可能是姿勢不當剖腹傷口再次撕扯。這份無奈與抱怨也會悄無聲息的透過懷抱傳遞給孩子,雖然孩子沒有什麼表達,但是已經全盤接收到了。

這種型別的孩子在現在一些不恰當的育兒外力帶動下,變得更多起來。在孩子不明原因的求抱求安慰時,一種聲音響起“抱的多了就慣壞了,不能一哭就抱”。當孩子需要母親,而母親卻因為這些聲音而不迴應,造成孩子習得性無助,孩子眼中的世界成為呼喚是不被迴應的,最後形成消極的迴避型依戀狀態。

正如,場景二中母親如何叫喊都無動於衷的孩子,他是聽不到嗎?實際上,不一定是聽不到,更多可能是消極的不想回應而已。這類孩子往往會有更多的學業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拖拖拉拉等問題。

孩子的性格受媽媽的影響有多大?不是一點半點,看完你就懂了

點選載入圖片

03

矛盾型的依戀

場景三的孩子屬於典型的矛盾型依戀。這類孩子與迴避型孩子完全相反。他們往往被母親的過度關注和慢性焦慮淹沒,以至於不能自由探索,反覆處在“母親在哪裡”的焦慮中。這種孩子往往擁有過度擔憂和焦慮的母親,她們阻止孩子自由探索,擔心孩子處在各種“威脅”之中。這些母親100%的盡責,自身卻嚴重缺乏安全感。

曾經聽過一個真實案例就是描述這類母親:孩子已經一週歲牙齒還沒有長出來,家裡擔心孩子營養缺乏而到醫院做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沒有任何營養缺乏或身體疾病。醫生反覆探尋後才發現,母親害怕孩子吃固體食物噎著,至今都是給孩子吃軟爛、泥糊狀的食物。孩子沒有機會自己啃食食物,牙齦、牙齒得不到鍛鍊而無法破齦而出。

這類孩子成長中最常聽的話語就是“不行,不行,這個你不能做”、“不要,不要,這個你不要拿”。孩子在成長探索的需要和不斷被否定的話語中越來越矛盾糾結,越來越難以自處,孩子的性格逐漸走向兩極化,平常看著很溫順卻會因為某些事情突然的暴躁,顯得小孩子脾氣,讓人難以琢磨。

04

混亂型的依戀

這類依戀關係在生活中不會特別的常見到,屬於依戀關係中最糟糕的一種。這種依戀關係的背後,母親往往有很嚴重的心理創傷或心理問題存在。由於母親與自己的創傷問題難以調和,在對待孩子上隨意性就比較大。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無法預測自己每一次行為之後,母親忽好或忽壞的極端、甚至異常的反應。備受折磨的孩子,性格也會跟隨著忽好忽壞的難以琢磨。如果不及時介入,孩子的成長就比較容易引發更多的成長挫折,甚至是嚴重的心理問題。

05

寫在最後

孩子早期的依戀型別隨著成長環境的變化會有一定的轉變,而且每個孩子的依戀型別也是至少兩種以上的結合。心理學最早測試孩子依戀型別的年齡是在六歲。在此之前無論孩子的外在表現是什麼樣子的,都不會對孩子的性格有心理學意義上的界定。

作為母親,當你意識到因為自己的性格導致對待孩子的方式有所不同,而造成孩子性格、社交、命運的不同時,你還會任由自己的脾氣和性格肆意發揮嗎?

所以母親的修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養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