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週末,我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發現他家孩子性格相較於之前,好像發生了比較大變化。孩子似乎變得不太愛說話,一遇到些小問題,就各種亂髮脾氣,試圖躲避問題的解決,讓朋友非常尷尬。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家小孩性格並不是這樣,非常活潑開朗,見到別人也非常熱情,絲毫不像現在這樣。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當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碗摔到了地上,弄得到處都是米粒。但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當場發起了脾氣,表示都怪這個碗不好,所以才會害他把碗給弄到了地上,絲毫不顧忌家裡還有客人。

其實像朋友孩子的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出現了“迴避型人格”,所以才會有這種比較反常的表現。因此家長如果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一定要從根源出發,對迴避型人格進行了解才可以。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其實說起迴避型人格,我們從字面就能看出其含義,主要就是指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表現出一種不敢主動解決事情的狀態。

育兒專家崔玉濤就曾經談到存在迴避型人格的兒童,他們身上往往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徵,這些特徵會表現在人際交往以及諸多方面,所以家長應當留意。

◎表現一:遇到困難不願直面

絕大多數出現迴避型人格的小孩,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想要逃避,不願直視問題的行為。

就像我朋友家的孩子,正是因為孩子存在迴避型人格,所以在遇到事情後,

只會想著透過發脾氣的行為,把問題拋向別處,而不會想辦法進行解決。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過於寵愛,所以在孩子出現這種表現的時候,也只會覺得孩子是在發脾氣,並不存在其他什麼問題。

但時間久了後,孩子無論遇到大事還是小事,可能都會習慣性地逃避。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表現二:對自己非常不自信

很多存在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他們在行為處事上,往往會出現非常不自信的表現。

通常這類孩子會有非常

不自信的心理

,他們會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如別人做得好,所以會覺得別人不管做什麼都比自己厲害。

因此他們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會習慣性的覺得

自己並不能獨立地把問題解決

,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在開始並不是迴避型人格,但因為他們長期對自己不自信。

今後,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把自己歸為“不行”的那類人,因此這種人格也就逐漸形成了。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表現三:人際交往方面比較差

存在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往往也會表現出比較弱勢的狀態。因為他們在與同齡小孩相處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自己內心的不自信或自卑,讓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表達自己。

因此在這種心理之下,他們甚至會認為自己和自己玩,可能也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所以有的時候,他們寧願自己與自己相處,也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人際上的往來。

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直面他人,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所以只能透過迴避的方式解決。

雖然這在外人看來,他們可能只是性格比較孤僻,但這種行為處事如果久了的話,也許會給今後的工作、生活,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迴避型人格?

其實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出現迴避型人格感到納悶,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並不是迴避型人格,為什麼生出來的孩子存在這種人格問題呢?

這其實和孩子自身原因,以及家長的教育有一定關係

,所以家長也應該帶著聯絡的目光去看待這一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過多訓斥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

不太喜歡使用鼓勵式教育,而是會對孩子施以比較嚴格的批判式教育。

因為很多家長覺得,這種教育方式能夠避免孩子太過驕傲,所以能讓孩子變得謙虛,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但事實上,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多訓斥,其實很容易讓孩子出現迴避型人格。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可能真的像家長口中所說的那樣,所以不管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而在這種打壓的批評下,孩子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弱,甚至會出現自卑心理以及性格,導致迴避型人格出現。

√遇到事情總讓別人解決

有些孩子出現迴避型人格的原因,可能和家長對孩子成長插手過多有關。

因為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所以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家孩子的時候,往往會

主動包攬各種事情。

那麼孩子在家長的這種幫助下,也會習慣性的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主動交給家長去解決。

所以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覺得不管遇到什麼麻煩,都會有其他人幫忙解決,並不需要自己考慮太多。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的迴避型人格也就逐漸出現了。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在《依戀與家庭治療》當中就曾提到這一問題:孩子如果存在非正常的親密依戀關係,將對他們其他方面造成影響。

我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如此,因為鄰居對於孩子非常溺愛,所以無論孩子提出什麼樣的要求,鄰居一家都會答應。

但是在這種狀態下,孩子也變得越發無理取鬧,甚至很多次在小區惹出麻煩後,都會習慣性的將“皮球”踢給家長解決,這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出現了迴避型人格導致的。

√孩子的抗壓能力過弱

作為家長,肯定不願承認自家孩子的抗壓能力弱,但事實上,孩子的抗壓能力也決定了他們是否存在迴避型人格。

因為有些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能

內心並不如其他孩子強大

,所以他們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後,很難將心態及時的調整過來。

那麼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抗壓能力也就變得越來越差,導致他們在遇到問題後,不願去直面問題,反而願意以躲避的方式解決。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迴避型人格?

孩子存在迴避型人格,只能說是他們的成長暫時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家長可以透過一些方式,幫助孩子擺脫迴避型人格。

首先,家長要多多鼓勵引導孩子。

其實想要幫助孩子擺脫迴避型人格,如果能夠非常

巧妙地利用霍索恩效應

,往往可以取得較為不錯的效果。

霍索恩效應是指人們在察覺到自己被他人關注的時候,往往會因為他人對自己關注的態度,做出不同的變化。

這意味著孩子如果能被家長不斷地引導,那麼他們在被引導的過程中,就能朝好的方向發展。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對於孩子的鼓勵與引導,遠比其他外人要強得多。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其次,可以幫助孩子強化內心。

因為很多出現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都是內心力量比較弱的,例如對自己非常不自信,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所以家長幫助孩子強化自己的內心,其實不僅能讓孩子走出迴避型人格,同時也能幫助孩子提升對自我的認知力。

家長可以在孩子做完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對孩子進行適當地鼓勵,這樣能讓孩子的自信心得到相應的提高。

但是

對孩子進行誇讚鼓勵的時候,

也要選對方式,

要儘可能地利用事實進行誇讚,而不是太過泛泛的誇讚。

即使孩子做錯了一些事情,家長也不要對孩子過分地批評,最好使用孩子能夠接受的語言以及方式。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然後,家長儘量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面對存在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家長儘量不要包攬孩子的生活瑣事,特別是在面對一些決定和選擇的時候,最好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

因為家長如果總是

替孩子做選擇,孩子的依賴心理會變得非常嚴重

。他們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可能都會習慣性的迴避,不願意自己做決定,甚至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做決定的能力。

所以家長可以

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放手

,例如每天的穿衣搭配,想要吃的東西選擇,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在面對一些大事的時候,家長如果覺得孩子沒有能力進行選擇和把握,不妨可以在旁邊做一些輔助性引導,但是不要直接替孩子做出選擇。

透過這樣的引導與提升,孩子能夠逐漸看清自己內心想要的是什麼,並且有助於他們擺脫迴避型人格,同時對於他們內心力量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孩子遇事就發脾氣逃避, 小心“迴避型人格”, 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點選載入圖片

育兒寄語

孩子出現迴避型人格的確不利於成長,但是家長在面對這一問題的時候,也不要顯得太過慌張,因為這可以透過相應的引導進行解決。

但是在引導孩子走出這一人格的過程時,家長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千萬不要因為太過急於求成,而出現得不償失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