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育遲緩, 是怎麼讓聰明孩子變成“笨孩子”的?

“我是一個月前發現孩子說話、認知有些不對勁的,當時沒有重視。”

“我本來以為孩子說話顛三倒四的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時間久了,誰知道是語遲。”

“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求著說話也做了,但就是和以前不一樣了。”

語言發育遲緩, 是怎麼讓聰明孩子變成“笨孩子”的?

點選載入圖片

正如沒有人想到口吃會影響人類幾千年一樣,語言發育遲緩在近一二百年當中造成的影響也成為眾多孩子一輩子都不願意提及的夢魘。在一部分家長看來,孩子都已經到了上

幼兒園

的年紀了,可就是不會說話,讓他說卻偏偏不說,搞得一家人天天一對矛盾。

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十年前,江浙地區有一對夫妻,歡天喜地地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為了紀念兩個人愛情的結晶,這個孩子被取名叫做“小愛”,象徵著夫妻兩個人長跑七年最終結婚生子的美好結局。如果事情到了這裡就結束的話,那這個結局無疑是一個非常圓滿的大團圓結局。

然而,在“精心呵護”了孩子四年半後,夫妻倆終於爆發了有史以來的最大一次衝突。衝突的起因就是因為孩子的上學問題,更準確來說,孩子被拒絕上幼兒園了。原先夫妻倆商量的是,等孩子在身邊時間久一點,到四歲或者四歲半再讓他去上幼兒園,這樣不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他們也能多陪伴一段時間。

然而,在四歲半準備上幼兒園了,孩子卻被十多個幼兒園接連拒絕,理由都一樣:我們懷疑孩子有智力方面的問題,擔心他在園內發生問題。可夫妻倆卻很疑惑,孩子從小到大的智力都沒有問題,他們還曾帶著孩子做過智商方面的測試,結果顯示正常。

就這樣,孩子在錯過了幼兒園之後直接等到年紀合適上了小學,直到八歲,新的檢驗報告表明,

小愛的智力發育真的出現了問題

語言發育遲緩, 是怎麼讓聰明孩子變成“笨孩子”的?

點選載入圖片

為什麼一個聰明孩子最終變成了“笨孩子”?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獲取資訊的渠道主要包括

視覺

聽覺

嗅覺

觸覺

等方面,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相對立體的

資訊模型

,將所獲取到的資訊透過

神經訊號傳輸

到大腦當中,形成一個

正反饋的訊號

,最終編譯為自我認識能夠理解的資訊。如果缺少任何一個方面,人類所獲取的資訊就會發生殘缺,從而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比如聽力障礙就是如此。

但想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資訊模型,不僅需要本體自身的“硬體”足夠好,還需要外部輸入的資訊足夠豐富完善,否則就會導致另外一部分語言問題出現,比如大舌頭。

漢語中的

音節有402個

聲調有四種

。而音節又可以分為

聲母

韻母

半母音

其他韻母

等等。很多語言障礙兒童在學習這部分音節的時候既做不到準確發音,也無法對應到自身的發音動作。而發音動作及發音的缺失、落後以及混亂,就會造成整體語言邏輯、語言能力以及認知水平的下降。

經由時間發酵,這些看似平常,充斥在每個人生活中的因素就會成為推動語言發育遲緩出現的動力。為什麼一個聰明孩子最終變成笨孩子,最重要的原因就在這些不起眼的音節、環境和問題當中。

語言發育遲緩, 是怎麼讓聰明孩子變成“笨孩子”的?

點選載入圖片

為了防止“笨孩子”出現,父母該做什麼?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師”。的確,在語言學習、認知世界、價值培養這些方面來說,父母一直且一生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你們的方式、方法乃至於行為舉止最終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小愛之所以最終被確診為智力發育損傷,其根源就在於父母的“精心呵護”。

為了孩子受傷,他們不願意讓孩子走動;為了讓孩子享受父母的愛,他們專門替孩子拿東西、取東西;為了證明一家人心連心,他們選擇使勁看懂孩子的眼神。

他們的確懂得很多,但卻讓小愛放棄了更多。

在錯過了語言矯正的最佳時間以及語言恢復的最後時間,小愛的智力在五歲半後遭遇永久性損傷的可能性大增,而父母,居然在八歲多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職。

語言發育遲緩, 是怎麼讓聰明孩子變成“笨孩子”的?

點選載入圖片

他們的經驗,成為如今對其他父母的

建議

1。三歲前引導孩子有序發展自身語言,不要揠苗助長;

2。引導孩子主動開口說話、提問,父母不要替代孩子;

3。認知與發音相統一,不應讓孩子混亂認知;

4。前後順序要記牢,語言邏輯不能忘;

5。要說話,先開口,要開口,懂發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