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文|凝媽悟語

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青春期孩子出現問題的頻率很高。不管是網路中,還是身邊,經常看到類似訊息說,孩子因為抑鬱離家出走、輕生、休學等等。

人們都說,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不堪一擊,需要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其實,孩子接受的挫折教育也不少。不一定非讓孩子到野外、到雪地裡拉練,才算挫折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遇到很多挫折。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作業完不成或寫不好、考試成績不好,都會被老師和家長批評。想放鬆一下,結果就被認為是偷懶而挨訓。只能按照家長設定的目標,像陀螺一樣不停轉動。

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問題,還在以“為了孩子好”而自居。最後,孩子抑鬱了,還要責怪孩子心理承受力不行。

我以前也有這種錯誤認識,認為孩子生活太安逸了,受不了一點委屈,所以遇到點挫折,就難以承受。

直到看了一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才意識到: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起這個鍋。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為了讓人們瞭解深奧的心理學知識,作者使用了《柳林風聲》中的動物角色作為主角,用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淺顯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讓我們非心理學專業的人士也能看懂,從而提升自己的心理韌度。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蛤蟆抑鬱後,去找心理諮詢師蒼鷺諮詢的過程,用故事的形式,介紹了細枝末節的心理學知識。

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抑鬱產生的根源印象特別深刻,有助於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抑鬱傾向,在此進行一個梳理。

書中提到,

成功的人生,有三種狀態共存,分別是:兒童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當處於兒童狀態時,就會被童年的情緒圍困。

當處於父母狀態時,就會被父母的聲音驅使。只有處於成人狀態時,才能做出理性判斷,積極思考認真應對。

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沒有能力達到成人狀態,出現抑鬱就是原生家庭埋下的根。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童年的經歷影響成年後的感受

兒童自我狀態又分為兩種型別,自然型兒童和適應性兒童。

當處於自然型兒童狀態時,被一些與生俱來的基本情感左右。比如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恐懼等等。

當處於適應性兒童狀態時,被悲傷、抑鬱等壞情緒所困擾。

雖然在童年階段,孩子不會用邏輯思考,但是能透過經驗去學習

。也就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去適應周圍的環境、父母的要求。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如果父親非常嚴肅,母親順從父親,整個家庭對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孩子得不到溫暖,但是自己弱小無能,只能依賴大人,於是為了取悅大人,不得不順從地看大人的臉色行事,自我感受就是孤獨、悲傷、痛苦。

童年體驗到的這種強烈情緒,就是成年後的感受

。即使面對的不是父母,是別人,他也會像童年對待父母的方式一樣,被迫順從,不想爭辯,只能不帶攻擊性地釋放憤怒,壓抑自己。

比如,小孩子都喜歡見啥買啥,但是父母不同意買,並嚴厲指責了他,他撒潑打滾也沒用,反而讓父母對他變本加厲。父母告訴他,如果完成某項任務就可以買,他無奈配合,果真如願,以後就學會了乖乖聽話,即使內心不想,但自己無能為力,也只好如此。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父母的養育方式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就是表現得像自己的父母一樣。

每個人都從父母那裡傳承了價值觀、道德觀、對生活的評判標準。

父母的言行左右了孩子的行為,塑造了孩子的童年生活,對之後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

如果不幸遇到挑剔型父母,總是像法官一樣控訴別人、審判別人,孩子也不知不覺學會這種方式。

當有人對他提出要求時,他不開心,實際上不是別人讓他不開心,而是他把對方看成了自己的父母,不自覺地同對方“共謀”,審判別人的同時,也在批判自己,給自己定罪、譴責自己、懲罰自己。這種下意識的行為,自己都不會察覺。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變成不快樂的人。

比如,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教訓了他,認為他是個很差勁的孩子,試圖用這種負面評價刺激他變得更好。孩子就學會了這種方式,當老師或別人批評他時,他就會想到父母批評他的樣子,進入自我批判狀態,讓自己非常痛苦。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無法釋放的時候,就會堆積成抑鬱。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父母在養育子女時要避開這些雷區

孩子從出生到四五歲,經歷的一切對他影響重大,甚至會影響後來的成長,所以,想讓孩子以後能陽光快樂,在童年時,就要避開一些雷區。

對孩子最溫暖的父愛和母愛:

兒童心理學認為,

孩子最早需要建立的關係是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溫柔的陪伴,不是嚴苛的管教。被溫柔對待的孩子,將來也會對世界溫柔。就像

高爾基所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對孩子提出適度要求:

孩子雖然受父母影響很大,但是他仍然是獨立的個體,不一定完全是父母的翻版。如果父母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標準要求孩子,對孩子不公平,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最合理的方式是根據孩子的能力提出合理的要求,隨著孩子的成長,要求也會不斷變化,但是如果一直

讓孩子在最近發展區發展

,孩子每次都能夠適應得更好。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常常發展成抑鬱,是因為沒有釋放情緒的出口。在過去,雖然條件有限,但是孩子們多數扎堆、自由玩耍,有情緒也能釋放出來。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獨門獨戶,有限的時間都用在了培訓班,沒有發洩的機會。

作為父母,要意識到這一點,給孩子找一些玩伴,提供一些出去活動的機會,還要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憤怒。

孩子把內心的恐懼投射到別處,就可以對抗抑鬱。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抑鬱,在童年已經註定,原生家庭還是要背鍋

結語

以上就是我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的一些感悟,理解了孩子,也進行了自我療愈,明白以後該如何和孩子相處。

希望你也能看一下這本書,讓每個孩子都能陽光快樂。

這本書26元一本,需要的可以點選連結下單。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