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孩不說話,父母們先來“背鍋”

一個兒童到了三歲會有怎樣的表現?

是活潑歡樂還是自閉沉悶?從大範圍的資料來看,多數兒童在這一階段會呈現出一種高發展的特徵,比如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交流頻繁、注意力擴散、認知提高以及情緒高昂等。可以說,三歲的孩子不一定很活潑,但一定不笨。

三歲小孩不說話,父母們先來“背鍋”

但是,有些家長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自家孩子不太活潑,很多時候都不愛說話,甚至他們還覺得孩子有點笨,似乎和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樣。既然都是這個年紀,為什麼這些小寶貝們會呈現出不同於其他孩子的表現呢?

生理問題和語言問題都可能存在

美國語言病理學家莎拉·羅森羅德在其著作中指出,

三歲是兒童語言成長的“黃金時期”

,是兒童智力、語言、認知、邏輯、思維等方面大幅提升的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孩子有著很多超越自身的表現。她認為,假如兒童此時(三歲)不具有正常的語言能力,或許語言障礙已經產生。

語言障礙,是一個並不算陌生的詞彙,很多人對此有著大概的瞭解。沒錯,假如一個孩子三四歲尚未掌握足夠的詞彙、不具備正常的語言能力、不知道如何有效溝通、語言能力晚於同齡孩子,那我們便可以認定這個孩子就是語言障礙兒童。

有人說,語言障礙中包含的問題可不在少數,怎麼才能知道是哪些問題在影響孩子呢?其實這很簡單,因為影響三歲孩子不說話的問題只有三個:

顎裂

聽力障礙

以及

語言發育遲緩

顎裂因兒童的發音器官損傷而存在,本身就會干擾孩子的說話發音;聽力障礙造成的危害更大,它近乎剝奪了孩子獲取資訊的能力;相較之下,語言發育遲緩雖然影響最低,但它卻選擇在五歲半後成為一個影響兒童智力的問題:認知性構音障礙。

三個問題,對孩子來說都是大BOSS。

三歲小孩不說話,父母們先來“背鍋”

孩子不說話,會給他們帶來哪些“危害”?

1.社交受阻,被其他孩子排擠

都說學校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在那裡不僅能交到新的朋友,還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校園生活的確充滿著各種回憶。但對於不說話的孩子來說,他們在校園中經歷的可不是快樂,而是各種歧視、嘲笑的目光,儘管他們很想交朋友,可還是被大多數人孤立排擠,就因為他說話有問題。

2.自信心降低,負面情緒累積

美國兒科學會的資料顯示,在完成某件事情時,語言障礙兒童遭遇失敗的機率是正常兒童的17倍。在重重打擊之下,這些孩子的自信心會慢慢降低,負面情緒會逐漸累加。隨著時間的發酵,這些負面情緒甚至會促使一些孩子產生極端的性格,從而使他們徹底成為社會中的

“破產者”

3.學業困難,學習效率難以提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200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語言障礙兒童普遍存在著學習效率低下、理解能力受限、認知範圍偏窄等特點。這些特點在三歲不說話的孩子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例如他們的學習延遲程度較高、對日常事物缺乏基本的認知能力、本身又

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邏輯溝通

很多人以為三歲小孩不說話是一件小事,不需要太過在意,可事實證明,如果錯過最佳的矯正時間,未來將要花費數倍於此的時間和精力。

三歲小孩不說話,父母們先來“背鍋”

孩子不說話,父母為什麼還要“背鍋”?

有些父母覺得冤枉,認為孩子患上這個什麼“語言病”就是個意外,跟他們關係又不大,憑什麼都在指責他們。

在孩子說話這個問題上,父母真的沒有絲毫責任嗎?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父母在兒童語言成長中的角色至關重要。

首先

,父母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久,你們的一言一行、一板一眼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是他們獲取資訊的重要來源。

其次

,父母的育兒方式決定了孩子會不會受到語言問題的“侵襲”。舉個例子,假如一對夫妻因為忙於工作,一天到晚跟孩子說不上幾句話,即便開口,也只是敷衍般的“嗯”、“哦”、“啊”。時間一久,孩子的語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語言刺激,最終變得一塌糊塗。

這可不是誇張,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最後

,父母不能忽視語言問題的存在。儘管部分父母發現了孩子不說話的情況,但因為這樣那樣的顧慮放棄了語言矯正,最終耽誤了最佳的矯正時間,結果是孩子的語言能力越來越差。

三歲小孩不說話,父母們先來“背鍋”

看完這三條,相信父母們對自己的責任也有了幾分瞭解。事實上,面對語言問題頻發的現實,

“早發現、早矯正、別耽誤、早恢復”

才是讓孩子重新開口的根本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