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我”?

*

節選自《群書治要

禮記》第五集

(全文共735個字,閱讀需3分鐘)

真我當然就是相對於假我而言的,像我們經常說要“放下小我成就大我”。那麼這個“我”怎麼來理解呢?

關於什麼是“我”的問題,第一種觀點認為這個身是“我”。其實這個身體並不是“我”。如果這個身體是“我”,那我想年年十八,青春永駐,不變老,但是我又控制不了我自己;我想記憶力很好,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但是還是那麼愚頓。那如果這個身體是“我”,為什麼我又控制不了我自己呢?這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說,這個身體並不是“我”,我們把它稱為“我所”,就是“我”所有的東西,就像我的衣服一樣,是我所有的衣服,稱為“我的衣服”;那麼這個身體也是我所有的身體,因此被稱為“我的身體”,但是這個身體並不是“我”。 那麼既然身體不是“我”,什麼是“我”呢?

第二種觀點認為,那個可以思想的是“我”。像法國的哲學家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其實,這個能夠思考的、起心動念的東西也不是真我,在傳統文化中把它稱之為“妄心”,把它稱為“緣慮心”。正是因為這種妄心才讓人迷惑、造業。在《論語》中也說:“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同樣對一個人,愛他的時候就喜歡他生,他什麼都好;厭惡他的時候就恨不得他死掉。對一個人即喜歡他生,又希望他死,這是不是迷惑呢?所以這種變化無常的念頭或者思慮是前念滅,後念生,念念不住,念念不相同,此起彼伏,剎那生滅。所以中國人有一個詞叫“心猿意馬”,什麼意思呢?這是比喻人的心念就像猿猴一樣、像馬一樣,奔騰不息,此起彼伏,難以控制。這種變化不居的妄心、思慮並不是“真我”。

那麼“真我”是什麼呢?“真我”在德國哲學家康德那裡稱為“物自體”。這個“物自體”的英文翻譯為thing-in-itself,這個也是從德文翻譯過來的,其實用傳統文化的術語翻譯過來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真我、就是真心。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什麼是“真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