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巨嬰,獨立後反倒能迅速成熟?

你佩服過你的孩子嗎?如果沒有,去面壁思過。

我佩服過。

很早之前,英語老師諄諄教導:“學英語,貴在堅持,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水滴匯成小溪,小溪匯成大河,吧啦吧啦……”

無論引導語多麼豪氣沖天,都不是關鍵。關鍵是:

“童鞋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每天讀一篇英語文章、記5個單詞、5個短語,不過分吧?10天一輪挑戰,完成挑戰,進入下一輪……”

這10天,你要每天堅持才行。我作為人民的勤務員,每天給祖國的花朵統計。

一開始老師挺上心,經常督促,後來懶得督促了;再後來,群裡冷卻了,大部分孩子都放棄了……

我不知道別人咋樣,還是傻乎乎地每天做檢查、找單詞。

最近偶爾一看記錄,上面明明白白寫著:挑戰第24個不間斷10天。

這意味著,孩子已經堅持了240天。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巨嬰,獨立後反倒能迅速成熟?

必須佩服一下。

很多堅持,都是不經意之間鑄就的;如果目標一開始就瞄準100天、200天,恐怕欲速則不達。

和很多家長一樣,孩子在我眼中,“毛病”很多。這是人的共性:太熟悉了,就容易對優點視而不見。

有位心理專家說:

很多家長,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滔滔不絕、唾沫橫飛,一把鼻涕一把淚、情緒能把人掀飛;

你讓他說說孩子的優點,立馬卡殼——“讓我想想……能吃算不算?”

這一現象大家不陌生,但是,作為一個擁有小學畢業證的人,我總要顯得深刻一點,比如探討下成因。

你發現不了孩子的優點,是因為你沒把孩子放到合適的位置。

前兩天談到勞動教育,一位網友意味深長地說:“不用擔心孩子不會做家務、成為巨嬰,等他有了另一半,自然就會了。”

感謝網友給我啟發。

的確如此。有的孩子不做家務,主因是家長教育失當,該讓他介入家務勞動的時候,家長阻止;孩子懶散慣了,又強令孩子去幹,孩子逆反心理爆棚,肯定和你對著來。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巨嬰,獨立後反倒能迅速成熟?

這並不等於,孩子不知道家長的錯誤。孩子們精得很!他們對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瞭如指掌,甚至比家長更清楚。

對此有深刻領悟,因為我孩子這兩天在認真研究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以前還翻過《孫子兵法》,大概知道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孩子清楚,不讓我幹家務,是你的不對,我將來會面臨“生活不能自理”的風險。是你慣的我,有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

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都能迅速成熟起來,雖然免不了幾次把飯做糊、把菜炒鹹的尷尬。

在父母面前,他的“人設”已經固定——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阿哥、格格、貝勒爺,稍微改變,比如掃掃地,老媽就臉上寫滿驚歎號、大呼小叫,讓他不適應,而且煩氣,把掃帚一扔——皇額娘你親自幹吧!

阿哥、格格們的心思沒法猜,儘早退位吧。

很對,退位。當太上皇、太后,是家長的最佳選擇。你放手,孩子就成熟了。

跟明太祖一樣事必躬親,把自己累死不說,還培養了一個成不了大器的孫皇帝。

退位要早打算,越早越好。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逆反心理,想退都退不了了。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巨嬰,獨立後反倒能迅速成熟?

理想的狀態,是從兩三歲開始,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避免過度依賴。

這時候孩子小,不懂什麼叫“獨立”,可以採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理解他人情緒,甚至嘗試照顧他人。

“角色互換”,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你可以每年搞一次,一定會讓孩子印象深刻,並充分感受到一點:原來我不是隻需要別人照顧,也可以照顧他人。

他的自信心,會迅速生長。

兒子3歲那年,心理學家肖恩·埃科爾搞了一次角色扮演。

那一天,肖恩晚上回家,已經疲憊不堪。按照慣例,他還要哄3歲的兒子入睡,過程大致要持續1個小時。

然而此時,他只想往床上一躺,倒頭便睡。

怎麼辦?他靈機一動,有了主意:“利奧,你願意哄我睡覺嗎?”

3歲的兒子大為驚訝,馬上轉為興奮:哇,小孩哄大人,我還從來沒幹過呢,一定很好玩!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巨嬰,獨立後反倒能迅速成熟?

他立馬忙活起來,按爸爸哄自己睡覺的程式,有條不紊地進行:

先幫昏頭昏腦的爸爸刷牙(真難為孩子了),幫他換上睡衣,給他蓋上毯子,還貼心地給爸爸放了一個汽車玩具,讓爸爸摟著玩具車睡覺……

最後,他把燈關掉,自豪地回到自己的房間睡覺了(不知道刷牙了沒有)。

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這都是一次神奇的經歷。

它讓孩子充滿自信:我很強大,我可以照顧他人。

它也讓父母放心:我的孩子,很行。

高金國,網名高了高。小學畢業證得主,出了26本書。以有趣為第一要務,專注家庭教育。

壹點號高了高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巨嬰,獨立後反倒能迅速成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