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讓幹啥偏幹啥,孩子如此叛逆不聽勸,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令人上頭的“叛逆娃”

“吼他揍他都是輕的,要還是把我的話當成耳旁風,那就等著看吧”朋友氣沖沖地對孩子說。

一邊是哇哇大哭癱坐在地上的孩子,一邊是面紅耳赤青筋暴起的媽媽,弄得來串門的我格外尷尬,在尷尬之餘,我趕忙拉著朋友去了一邊,之後朋友無可奈何地說道:“他每次玩耍的方式都很粗暴,隔三差五就會把東西弄壞,我善意提醒他不然這麼玩兒不要這麼玩兒,不然東西會壞。結果人家就是不聽,反而還玩得更加起勁兒了。就拿這次說,我不讓他動我的計算器,他偏不,結果把水撒進去了,計算器螢幕也花了、按鍵也不靈了,要知道這是我剛買的為兩天後的考試準備的……你說我能氣不打一處來嗎?”

“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很多次了,往往是東西也被他整壞了,我也生氣吼他了,好話壞話都說過,可他的行為並沒有得到一絲絲的改善,甚至有時候孩子聽到我說不要這樣做時,還故意去那樣做。唉,我真的沒有辦法了……”

其實關於孩子叛逆的問題,之前我也有圍繞著成因(太好奇、博關注、反控制)從理論上闡述過。那麼今天呢,咱就結合文中朋友的這個案例,再來從實操上講一講,在面對孩子“不聽勸,不讓幹啥非要幹”的叛逆行為時,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的這個問題。

越不讓幹啥偏幹啥,孩子如此叛逆不聽勸,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在看這篇之前,一定要先回顧一下之前的那篇文章《越不讓幹什麼孩子越是偏要幹,小小年紀就如此叛逆,究竟是為何?》。因為孩子行為問題的背後,往往都隱藏著更深的心理需求,掌握孩子叛逆行為根上的原因,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否則治標不治本,眼前這個問題糾正好,又會在另一個地方出現其他的問題。

那麼,當家長遇到“不聽勸”的倔孩子時,該如何對待才好呢

這個我們可以分為4步:

1.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苦口婆心相勸,卻還明知故犯,看到孩子如此,你心裡定會怒火中燒,難免會壓制不住暴躁的情緒去指責孩子:“為什麼又弄成了這,告訴你多少遍了,這樣做東西是會壞的,你是不是聽不懂人話?一點都不知道珍惜東西,以後啥都別玩兒了……”

嘟嘟啦啦衝孩子一頓指責批評,你的氣是撒出來了,但與此同時,你也失去了教育孩子的“黃金時間”——孩子對大人的情緒變化是極其敏感的,當自己受到你的批評與指責時,他首先捕捉到的是你激烈的情緒:“媽媽生氣了”“媽媽不愛我了”“媽媽現在看起來好凶好嚇人呀”……

越不讓幹啥偏幹啥,孩子如此叛逆不聽勸,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他能在捕捉你的情緒後迅速產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沉浸在恐懼、委屈、憤怒中無法自拔,根本就沒辦法關注你說的話。)此時,就算你說得再有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最終只能以“管教無效”結尾。

所以,在孩子闖禍犯錯時,父母首先應該注意自己的情緒。

假如察覺自己此時的火氣很大,那就暫時不要說話,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自我平靜一下,在平靜之餘,也要認真想一下,接下來該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2.從一個問題著手處理

受原生傳統家庭教育的影響,許多父母都不太會與孩子正確的溝通——看到孩子犯錯闖禍,下意識的反應就是立馬指責他做得不對,可一旦你這樣做了,那之後無論你做什麼,態度都是不對的:

你語氣溫和地批評他,孩子會感覺你喋喋不休,會覺得煩

你脾氣急地批評他,孩子會覺得你在逼迫、控制他,可能會不服氣產生逆反心理

你若提高音量,孩子可能會控訴你太兇,覺得你是在欺負他

這時,無論是說什麼話,都是沒辦法和孩子溝通到位的。

越不讓幹啥偏幹啥,孩子如此叛逆不聽勸,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所以,我們在一開始就要跳出“我得好好教育你”這個想法圈子,不用否定句、祈使句,而

轉用正面的疑問句與孩子展開對話,引發他的深入思考,這樣的溝通就不容易具有攻擊性了:

“寶貝,你假如再繼續這樣做下去,那個玩具會不會壞掉呢”

“不會壞掉”孩子可能會這樣說。

此時你要先與孩子共情,表示理解他的想法,之後再說出自己的看法:“你喜歡這樣玩兒,是因為你覺得它很結實不會壞對嗎,可是媽媽很擔心它會壞掉,你看它是塑膠做的,裡面還是空心的,這樣的玩具是很不結實的,就像之前你玩兒的那個XX一樣,看起來很結實,可最後還不是很容易就被弄壞了嗎?”

若孩子嘴硬,依然倔強地說:“不會,這個是不會壞的”

此時就不要與他繼續爭論下去了,而是要轉到事情的結果上:“好吧,這個玩具是屬於你的,你有權利決定要怎麼玩兒,可假如你真的這樣把它玩兒壞了,不僅媽媽會覺得可惜、生氣,而且你也會少了一個玩具玩兒。這樣壞掉的玩具,媽媽是不會再給你買個新的呢,就算這樣你也覺得可以嗎?”

一般說到這裡,孩子就會做出明智的選擇,這就算達成了一個有效的溝通了。

關於用“疑問句”與孩子開啟溝通,我們也簡單來舉幾個例子:

當孩子不自覺地吃手時,我們可以說:“寶貝,你現在小手手在哪裡呢”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亂跑跳時,我們可以說:“寶貝,你覺得有禮貌的小朋友是會到處亂跑,還是會優雅安靜地處在一邊呢?”

“……”

可能在當時你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來這麼智慧的疑問句,那就需要你在平時,多多去觀察孩子的舉動,看他有哪些屢教不改的壞毛病,把話提前想好了,這樣等孩子再犯壞毛病時,就能從容不迫地與孩子展開有效的溝通了。

3.不為情緒所動

其實你也會發現,在現實的場景中,孩子或許不會那麼好溝通。就說在他玩兒得投入起勁兒時,別人的一個打斷,都會把他惹毛,即使你語氣溫柔地問他問題,孩子也會用特別糟糕的語氣來回答你(哼哼唧唧不願說,大吼大叫不耐煩,怨氣滿滿怨你煩等等),這樣的舉動必然會讓一心想好好溝通的你急速趨於崩潰:“你看你是什麼態度,我都好好說了,你就這樣對我?下次別想再讓我和你好說了,你就配讓人打著罵著說!”

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hold住了,千萬別在這時前功盡棄——

我們要意識到,懷著糟糕情緒來溝通的也是在溝通,相對那種撒潑打滾無理取鬧,或氣得話都說不出的曾經,這已經算是有進步了

越不讓幹啥偏幹啥,孩子如此叛逆不聽勸,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只要他沒有拒而不答,那說明即使在有情緒的狀態下,孩子也沒有放棄與你的溝通(其實做到這點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我們也不應該因為孩子的語氣差而與孩子“置氣”,我們應該儘可能忽略他差勁兒的態度與語氣,繼續用溫和的口吻去引導他,使得彼此的溝通能繼續下去。當然,若孩子的情緒依然很強烈,你也可以先暫停講話,等孩子平靜後,再重新開始對話。

若你都能堅持使用“溝通”來處理問題,看得多了,孩子也能學會用溝通而不是靠無理取鬧來對待問題了。

4.提供第三種選擇

對待一些過於固執、倔強的孩子,就算你堅持溝通,最終的結果也未必是成功的。

此時,你就可以給孩子提供“第三種選擇”:

孩子亂摔玩具,你可以告訴孩子說:“這個玩具還有一種更好玩、更有趣的玩法,你想不想知道?”

孩子大喊大叫,你可以對孩子說:“你的聲音真好聽,要是用來唱歌,一定會更好聽,那……我們來唱首歌吧?”

孩子亂跑不受控,你可以建議孩子說:‘“讓我們來玩兒一個‘木頭人,不許動’的遊戲吧”

第三種選擇明顯更容易吸引人,所以孩子很可能就會放棄之前的堅持了。

對待一意孤行執意不聽勸的叛逆孩子

若孩子還是一意孤行不聽勸,那就讓孩子自己來承擔相應的後果。

不聽勸弄壞了東西,要承擔相應的後果:“不僅你會失去這樣東西,而且我也不會再給你買個新的,並且你還要負責收拾殘局,把弄髒的地方清理乾淨,把壞掉的東西處理掉”。

若孩子玩具很多,不怕少這一個,你也可以採取“收回玩兒的權利”的方式讓孩子承擔後果

:“因為你弄壞了這個玩具,所以在這一週之內,你不可以再玩兒某樣玩具,若之後你不再弄壞玩具,則可以重新獲得玩所有玩具的權利”。

這樣的方式實施起來可能會有些痛苦——孩子大哭大鬧,父母心疼崩潰。但越是這樣,就越要堅持下去,孩子在這次得到教訓,那他下次自然就會知道該如何做。有些事情,非得讓孩子親身經歷一遍後,他才會意識到“爸爸媽媽原來那麼有先見之明”,吃得虧多了,孩子自然會心甘情願重視大人的話。

越不讓幹啥偏幹啥,孩子如此叛逆不聽勸,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切記不要一邊批評孩子“活該”,一邊又輕易地原諒,甚至於給孩子收拾殘局。

孰不知,這樣的行為就是在破壞你們親子關係的基礎上嬌慣孩子,結果是“孩子被慣壞了,他還在心裡覺得你不愛他”,落得個“雙輸”的結局,何必呢!

結語

想讓孩子有個好的行為習慣,其實最好的辦法絕不是等他犯錯、闖禍了再想辦法去解決,而是要防患於未然

——在平時的時候,就應該把這些“是非觀”揉進他的大腦中,什麼是愛惜物品,怎麼做是有禮貌……這些要在不知不覺間,傳遞給孩子。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知道實施起來可能會很難,但懇請諸位一定不要放棄努力,即使上述的4步沒辦法全都做到,那先做到第1、2步也是好的呀,在熟悉了之後,再努力做到全部。熟能生巧,之後你一定會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遊刃有餘的。

除此,我想說的是:“串門需謹慎,看好黃曆再出門”(太尷尬了~~)。

最後,願天下的家長們都能輕鬆搞定家裡的叛逆熊娃娃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