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工翡翠掛件都是一樣的造型,創新的越來越少 。

大家可能會發現,看了那麼翡翠,挑來挑去都是一些觀音、佛公、平安扣之類的,怎麼有點特色的很少?

對此潤祥也很無奈,有時候,有想法的玉雕師往往被市場左右,有特色的翡翠作品往往是叫好不叫座,今天潤祥就分析一下原因。

為什麼加工翡翠掛件都是一樣的造型,創新的越來越少 。

第一:費時間,增加設計成本

玉雕是需要設計的,設計是需要時間的,除非是一些衣食無憂成名的大師,肯花時間去琢磨料子,去雕一些不同的作品。

為什麼加工翡翠掛件都是一樣的造型,創新的越來越少 。

而對於大部分玉雕師來說,他們的收入和自己的作品銷售是掛鉤的,他們即使有想法,一來能力不夠設計不出好的造型;二來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去創新,沿襲前輩設計好的圖去按部就班,是最經濟的做法。

第二:廣大人民群眾是否願意為設計買單

時間就是金錢,顧客才是上帝。一件作品出來,最終要靠市場說了算,顧客已經接受了“男戴觀音女戴佛”這樣的消費觀,很難對一件奇形怪狀的翡翠有想法。

很多人也許知道有些說法不一定正確,但是從眾心理還是影響著他們優先選擇那些造型傳統的翡翠。

第三:同造型雕工高下,消費者是否會在乎?

都是彌勒,這倆放一塊…… 高下立分

為什麼加工翡翠掛件都是一樣的造型,創新的越來越少 。

也許前者很有意思,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傾向選擇後者。

顧客的消費心理是怎樣的呢?

大概就是這件東西我是否能消費得起,寧肯咬牙買點貴的傳統的,也不會貪便宜去買點另類的,這不符合咱們的消費習慣。

但是,一般商場那個水準的東西,其實基本談不上什麼保值,就算保值,誰會買?

理性的思考應該是這樣的:首先是美觀,美觀的前提不是造型奇怪,而是同樣的造型,我的翡翠種水更好而價錢更便宜;

其次是有一定的收藏意義,翡翠收藏的價值在於本身的東西是否好,而不是造型是不是獨一無二。

為什麼加工翡翠掛件都是一樣的造型,創新的越來越少 。

第四:抄襲、模仿不斷

最典型的就是寶寶佛,前幾年橫空出世,非常受市場歡迎,於是乎,大大小小、水平不一的玉雕師紛紛“生寶寶”,結果有些玉雕師水平不到家,弄出一堆“大頭寶寶”出來,讓人可笑又無奈。

第五:消費群體太狹隘,承擔風險

消費群體的狹隘,一是指翡翠不像柴米油鹽,需要一定的收入和審美人群才會問津,這些人追求的是翡翠本身的美;

二是翡翠作為禮品經濟代表,送人最重要的是看重一件作品背後美好的寓意,比如路路通、節節高、時來運轉等,新的翡翠所包含的寓意,一時難以被人們所接受。

不過,時代在發展,消費群體也逐漸向年輕人轉移,新人需要新氣象,一些翡翠創新的造型已經悄然出現。

上面這件翡翠玉佛,造型奇葩,卻恰恰是以前的東西,受限於當時的工藝,人們能看到的好的翡翠佛公,也就是上面的樣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手段的進步,翡翠佛逐漸才形成上面通行的樣式;

好料子越來越少,玉雕師需要在雕工上動心思,上面的一件俏雕作品,無論從構思還是對料子的利用上,堪稱名家手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