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四百年冉閔反敗為勝石氏滅絕,慕容俊恩威並施蠶食北方!

激盪四百年冉閔反敗為勝石氏滅絕,慕容俊恩威並施蠶食北方!

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盪四百年》的第134篇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三月,當冉閔親率大軍出擊時,恰好悅綰率領前燕兵趕到,離魏兵只有幾里的距離。

久聞冉閔驍勇善戰,悅綰沒有和他硬拼,而是玩起了張飛曾用過的惑敵之計,先讓每匹馬綁上樹枝,然後騎兵散開,拖著樹枝揚起漫天塵土,魏兵一看這陣勢便騷動不安、驚恐萬狀。

趁此機會,姚襄、石琨、悅綰髮起三面夾擊,石祗也從後面發起衝鋒,魏兵大敗,冉閔和十多個騎兵逃回鄴城。

此戰,冉閔麾下的將士再加上胡睦及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中書監盧諶等,死亡總共達十多萬,損失慘重。他偷偷地回到鄴城,無人知曉。

而在冉閔回城之前,聽聞他的敗訊後,之前投降的胡人慄特康等人挾持冉胤及左僕射劉琦投降了石祗,石祗把冉胤和劉琦都殺了。

大敗加上內叛,鄴城之人恐慌不已,甚至訛傳冉閔已死。射聲校尉張艾請求冉閔參加一次郊祀祭天,以安民心,冉閔聽從了,訛傳才平息下來。惱羞成怒之下,冉閔肢解了法饒父子,追封韋謏為大司徒。

獲勝之後,姚襄回到灄頭,姚弋仲卻對他沒能擒獲冉閔十分氣憤,打了他一百杖。

當初,冉閔擔任後趙丞相的時候,把倉庫裡的糧食財物全都散發給人們,以此樹立個人的恩譽,和羌族、胡族無月不戰。

後趙所遷徙來的青、雍、幽、荊四州的百姓,以及氐、羌、胡、蠻的數百萬人,因為後趙分崩離析,法令不行,各自返歸本土。

然而,這些人在迴歸的途中,又互相掠奪殘殺,最終能回到目的地的僅有十之二三,中原由此大亂,饑荒遍野,瘟疫流行,人相殘食,再也沒有人耕田種地了,冉閔陷入了糧荒。

多方力量擊敗冉閔,石祗形勢逆轉,再次派出將領劉顯率領七萬兵眾攻打鄴城,駐紮在明光宮,距離鄴城只有二十三里。

冉閔大為恐懼,徵召王泰前來商量對策。王泰對冉閔以前不聽從他的勸告十分氣憤,便以傷勢嚴重為由加以拒絕。

冉閔親自前往詢問,王泰仍然堅持說傷勢嚴重。冉閔大怒,返回王宮,揚言道:“巴奴,我難道還要靠你活命嗎?等我先消滅群胡,再殺王泰!”

於是,冉閔破釜沉舟,率領全部兵眾出戰,重創劉顯的軍隊,一直追擊到陽平,斬殺三萬多人。劉顯被殺怕了,秘密地派人向冉閔投降,並請求殺掉石祗以表示自己的效忠,冉閔這才帶領兵眾撤回。

這時,有人報告說王泰想歸附苻健,冉閔便殺掉王泰,還滅掉了他的三族。

四月,回到襄國的劉顯殺死石祗及其丞相樂安王石炳、太宰趙庶等十多人,並將首級傳送到鄴城,驃騎將軍石寧逃奔到柏人縣。冉閔在鄴城的通衢大道上焚燒了石祗的首級,授予劉顯上大將軍、大單于、冀州牧的官職。

七月,劉顯不甘居於冉閔之下,再次率兵攻打鄴城,被冉閔擊敗。劉顯返回,在襄國稱帝。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正月,劉顯未免腹背受敵,北上進攻常山。

冉閔以大將軍蔣幹輔佐太子冉智守衛鄴城,自己親率八千騎前去救援。交戰之時,戲劇化的一幕發生了。

劉顯的大司馬王寧直接投降了冉閔,將棗強縣拱手交出。隨後,冉閔大敗劉顯,一直追擊到襄國。

襄國城下,劉顯的大將軍曹伏駒又主動開啟城門,石閔長驅直入,殺死劉顯及公卿以下官吏一百多人,焚燒宮室,將百姓遷至鄴城。

從稱帝到被殺,劉顯只堅持了半年,完美詮釋了過把癮就死。

劉顯既死,石琨無處可去,只好帶著他的妻妾前來投奔東晉,東晉將其斬殺在建康街頭。至此,曾叱吒風雲的石氏徹底滅絕,一個不剩。

後趙大亂之時,渤海人逄約帶領數千家民眾歸附冉閔,冉閔以他為勃海太守,原來的太守劉準和地方豪強封放則另外聚集部眾自守。

不久,冉閔以劉準為幽州刺史,把渤海一分為二,讓逄約和劉準分地而治。慕容俊步步為營,想要繼續蠶食渤海,派封奕討伐逄約,昌黎太守高開討伐劉準和封放。

封奕率兵直抵逄約的營壘,派人對他道:“你我本是鄉里鄉親,離別日久,很難見面。眼下事情的利害得失,人人心裡有數,不必多說。希望你能單獨出來見一面,好好聊一聊。”

逄約歷來信任敬重封奕,應約在營壘門外與封奕見面。他們各自都沒帶騎兵衛士,只是單獨騎著馬交談。

封奕和他說完各自經歷後,勸說道:“我和你幾代同鄉,情義深重,我就跟你說說肺腑之言。冉閔乘石氏大亂之機,囊括了其已有的成果,本來應該讓天下臣服,然而戰亂卻從此開始,由此可知天命並不屬於他。燕王幾代人都具有德行,崇奉道義,討伐禍亂,所向無敵,如今已經定都薊城,遠近百姓無不拖兒帶女前來歸附。冉閔的滅亡,指日可待。如果您能翻然悔悟,則功勞可與周勃、灌嬰相比,福祉可流傳子孫後代,何必做亡國之將呢?”

聽了這番話,逄約心情悲悵,默不作聲。這時,封奕左右的使者張安突然衝上前,抓住逄約的馬韁,順勢挾持著他急馳而返。

回到營地,封奕與他坐在一起,對他道:“您不能自己決定,所以我幫您決定,我不是拿您去邀功請賞,而是想保全您以安撫百姓。”

事已至此,逄約還能怎麼辦呢?封奕就這麼半哄半騙的把他搞定了。

高開抵達渤海後,劉準和封放主動投降。慕容俊以封放為渤海太守,劉準為左司馬,逄約為參軍事,因為逄約是受人勸誘才歸附投降的,所以慕容俊把他的名字改為逄釣。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秋,慕容俊派慕容恪攻打中山,派慕容評在魯口攻打王午,魏國中山太守侯龕緊閉城門,抵抗固守。

慕容恪率兵南巡常山,駐紮在九門,魏國趙郡太守李邽帶領全郡投降,慕容恪厚撫之,統領李邽的軍隊回去包圍中山,侯龕投降。

慕容恪進入中山後,將侯龕手下的數十家將帥、地方豪強遷徙到薊城,其餘的則讓他們就地安居,部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

慕容評抵達南安,王午派他的部將鄭生抵抗,慕容評發起攻擊,斬殺鄭生。

這時,悅綰從襄國返回,慕容俊這才知道張舉所說的送傳國玉璽是荒誕之辭,一氣之下將他殺了,然後解除常煒的囚禁,還賜給他妾一人,糧食三百斛,讓他居住在凡城。

冉閔和石袛在鄴城和襄國之間來回攻殺彼此消耗,慕容俊則在後面恩威並施,一步步蠶食著後趙的土地,冉閔徒嘆奈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