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到一個太有儀式感的小孩真的很煩

儀式感這個詞,不曉得是啥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

幹啥都要有儀式感:過生日要有儀式感,開學要有儀式感,過年要有儀式感,過節要有儀式感,各種紀念日都要有儀式感……

我是個最沒儀式感的人。朋友都喊我“直女”——一種和直男性別雖然相反,但是腦回路一致的生物。

在我看來,所謂儀式感,都是騙錢的。

吃飯也好,約會也好,送禮物也好,說到底不都得花錢麼!

儀式感,就是商家鼓吹起來的消費陷阱,成年人要表達心意只需要一個紅包就可以了。

作為一箇中年老母親,很早就有了覺悟:送我鮮花不如送我西蘭花,送我蛋糕不如送點麵包豆沙包……

也不曉得是負負得正,還是報應,我家閨女偏偏是個極有儀式感的娃。

我起初以為她那天天掛在嘴邊的儀式感是為了騙錢。

因為每到節日,她都會提醒我:

媽媽,要到聖誕節了,你要給我買禮物哦!要有儀式感。

媽媽,我過生日,你準備送我什麼啊?我想請小朋友來家裡玩,你再幫我訂個蛋糕,要有儀式感的。

媽媽,兒童節你可以帶我出去玩嗎?要有儀式感。

媽媽,我可以先預支過年的紅包嗎?到時候你只要給我1塊錢裝在紅包裡就可以了,這樣也很有儀式感。

……

生到一個太有儀式感的小孩真的很煩

我算了算,一個小孩的儀式感真的挺費錢,沒有一樣不要花錢。

10後這一代,從小是在儀式感的包圍下長大的。他們以為雙十一真的是一個節日,雙十二也是。

他們以為七夕和情人節小孩子也應該要收到糖果、巧克力。

新學期換新書包買文具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也是儀式感的一部分。

後來我發現,在儀式感炒作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和我們這種眼看著雙十一誕生的中年人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他們是真的把儀式感當回事,不是,至少不全是跟老爹老孃騙錢的藉口。

比方說我搬新家後做了第一頓飯,燒好以後我想隨便吃吃就好了,就燒了兩個菜,我閨女卻又是搬出摺疊桌子,又是鋪桌布,還把小板凳拿出來擺好。

生到一個太有儀式感的小孩真的很煩

我想她如果是個大人,這時候就該張羅著搞點小酒,點個蠟燭什麼的了。

她一邊忙活一邊很認真地跟我說:“媽媽,這是我們在這吃的第一頓你做的飯,要有儀式感。”

我當時累得要癱了,剛想說點啥,她先搶白一句:“媽媽,你放心,吃完我會負責把桌子收起來的。”

看來母女一場,我們彼此都很有默契了。

既然她願意為了儀式感付出額外的勞動,說明儀式感這東西在她心裡真的挺重要的。

我想這可能就是代溝吧,一個不care儀式感的媽,生下了儀式感爆棚的女兒。

代溝的意思就是當一輩人試圖理解另一輩人的時候,容易摔進溝裡去。

有時候她的儀式感也著實讓我有點嫌煩。

就比如說教師節吧,她一向記得比我牢,往年都是她提醒我買花,買禮物。

今年學校發了通知說只能送自己做的東西。我心想,這可好,沒我啥事了,今年輕鬆了。

果然還是太天真了,有一隻儀式感很強的小孩,遇到節日都沒那麼容易能過去。

一整個禮拜,她都在唱一句歌詞。是的,你沒看錯,不是一首歌,是單獨一句歌詞。

本來再好聽的歌也禁不住長時間高密度的單曲迴圈,更何況是單句迴圈,我真是給她整崩潰了。

她反反覆覆在唱:老師啊,老師,你就像我兄長。

起初我只聽出來老師兩個字,心裡嘀咕著,後面兩個字應該不能是兄長吧。

第一,兄長屬於性別限定,直接把佔了大大大大半壁江山的女老師們給排除了。

其次,兄長跟娃是同輩,咱們中國人講究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就自說自話給老師降了輩分啦?這種歌詞要是我,可唱不出口。

後來我去搜了一下,還真有這麼一首歌。部分歌詞如下:

生到一個太有儀式感的小孩真的很煩

反正這又是兄長,又是朋友,又是爹孃的,一聽就讓人錯亂了。算了,只唱一句就只唱一句吧,不然我更崩潰。

除了唱歌,她老早就開始琢磨做點啥送給老師。

學校建議他們自己製作再生紙賀卡送給老師。我去網上買了一個材料包。她提前準備了些紙漿。

結果快遞一直到週四晚上才寄到。然後就看她這個忙活吧,做作業的心思也沒有了。我估計白天在學校也沒心思好好上課了。

我家的10後就是這樣的,只在乎儀式感,不在乎實質的。

她壓根不考慮教師節,要不要好好學習,要不要認真上課寫作業讓老師高興。在她心裡,只要儀式到位了,就可以了,還要什麼飛機。

這讓我想起母親節的時候,她搞了一堆彩紙什麼的,剪成碎碎,給我拼了一個賀卡,上面寫著“媽媽我愛你”。做完以後留了一地紙屑。

這還不算,晚上,她還因為什麼事惹我生氣了,害我發了一通火。總之那個母親節過得既溫馨又糟心。

說回教師節,她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做再生紙,給我新房的下水道差點堵了。然後留下一攤看不出紙模樣的漿糊。我給扔了,娃還鬧:這可是我花了好多時間,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

生到一個太有儀式感的小孩真的很煩

親,花多少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你這一坨怎麼送得出手?(請注意,這個“坨”是紀實文學,絕對不帶一絲誇張)

我真的要暈了。

造紙失敗以後,她又拿了三張A4紙,在那寫賀卡。我瞧著實在不像個樣。只好晚上讓她拼樂高花。拼到10點半,她困了。

剩下的只好由老母親挑燈夜戰,冒著瞎眼的風險,找齊一個個還沒有指甲蓋十分之一大的零件,拼到快1點,才搞定。

你說你要追求儀式感,為什麼最後受傷的總是我?

然後隔天早上起來,我一問,昨天要背誦的書她還沒背出來。還跟我振振有詞:今天要搞教師節的儀式,老師肯定不會抽查背書的。

我信你個鬼哦!老母親都被忽悠過好多次了。

我要是老師估計也要氣死了,心思都不花在正道上,光琢磨儀式感了。

哎,所謂的儀式感,都是些華而不實的玩意兒。對於沒賺錢的小孩來說,哪有什麼儀式感,還不是靠別人替她負重前行。

更糟心的是,每個月都有節日,那可真是沒完沒了的儀式感啊!

家裡有個追求儀式感的小孩,實在是太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