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對媽媽的恨是真的嗎?

親愛的,你對媽媽的恨是真的嗎?

本篇作者 | 涵香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清   泉

今日導讀

今天,我們來一起探討“對母親的恨”這個話題。

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事實是,生活中的很多母親,她們的行為不是所謂的“良母”,她們用對孩子的過度付出來確認自我價值、她們透過控制孩子,控制家人來滋養自己、她們透過對孩子說“你不行”,來獲得“我還可以”的感覺。。。。而孩子只能選擇用抑鬱的方式,來逃避母親、逃避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母親的“恨”是真實的,但對母親的“愛”,也同樣真實。只不過它們被“恨”所壓抑了。

文章透過一個抑鬱女孩和母親的真實故事,其他鬱友對母親的講述、涵香老師的解讀等多個角度,來還原“對母親的恨”這一話題的真相,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苦難是包裝醜陋的禮物

與有些人對話,心裡不知要經歷多少次深呼吸。是的,陪伴的求助者越來越多,看到的痛苦的面相越多,對於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看得就越來越淡。

透過現象看本質,撥開層層迷霧,心理學告訴我:一切的發生都是該發生的,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其背後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仰天長嘆,不是自怨自艾,不是苦大仇深,而是要挖掘它背後的資源:它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真相?它要教會我們一堂什麼樣的功課?我可以做點什麼,才能讓事情好起來?

昨天晚上,陪伴一個妹子的經歷,讓我更加確信,苦難其實是包裝醜陋的禮物。

輕輕地 開啟它,細細地品讀它,你會發現裡面有非常瑰麗非常寶貴的東西,閃閃發光……關於親情,關於愛,關於溫暖。

一個鬱友和她媽媽的故事

那天,我轉發了一篇文章到微信群裡《 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我節選了文章裡的一段自認為非常有價值的話當做推薦詞:

“過度的付出,是一種越界行為,這種行為的動力需求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是父母需要自己的付出感。而這種付出感一方面壓榨了孩子的獨立能力,一方面為父母積攢了道德資本。壓榨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便給父母製造了一個可以指責的漏洞;積攢了道德資本,便可以肆無忌憚的指責而不用擔心孩子反擊。”

有些父母是需要對孩子說“你不行”,才能顯得“我還可以”的。

沒想到,一個妹子看到這篇文章後,有了非常激烈的情緒。

她找出了文章裡的一段話,“自我價值感低的父母,他們從自己身上看不到價值,終其一生找不到生而為人的意義。無意義感會讓他們感覺如飄蕩在水中的浮萍,頭空根淺。而此時,孩子便是他們能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需要為孩子過度付出來完善自己的價值”。

她憤憤地訴說起來,感覺她的憤怒和委屈像洪水打開了閘門,傾瀉而出,擋也擋不住。

她說:“我感覺我媽就是這樣來完成她的人生價值的!我大姐一直病怏怏的,後來早早病死了。而我媽則成為了別人心目中的英雄。她總是對外訴說自己如何如何為我大姐付出、如何如何為這個家庭犧牲。”

“大姐死了以後,這個幫助我媽完成英雄任務的角色,就轉移到了我爸頭上。後來我爸天天生病,我媽也天天無微不至的關懷,然後指責,然後再關懷!如此迴圈往復,讓我爸活得也沒有了慾望。”

“有一次,爸爸和我媽、和我媽的妹妹鬧矛盾,85歲的他打了我妹一耳光,然後血壓升高住院,差點病死,這樣,我把爸爸接過來和我一起住了幾個月。情況卻出乎意料的好,爸爸的身體恢復很好,並不像媽媽說的那樣不堪。”

“記得大姐生前對我說過一句話:她說,媽媽太強大了,我反抗過,但我反抗不了她!”

“爸爸身體恢復健康了後,我把他們兩口子送回了老家,我想這下我媽應該開心了吧?沒想到厄運降臨到我頭上。我感覺媽媽像放蠱的人,自從爸爸好了之後,媽媽就各種整蠱,搞的我現在抑鬱症第二次爆發!現在我好久沒回家了,用各種藉口不願回家,不想面對她!不願見到她!只要我爸爸好就行了。每次就叫我老公回去看望他們。得知我爸爸還好就行了。”

“ 在外面的人看來,我媽是最疼愛我的。所以,我無論去找誰控訴,她們都是說我不對!”

“無論找誰!她們全部一邊倒!說:什麼?你媽?你媽會這樣?你想多了吧?你想太多了。你媽是好人!”

“所以,我只有抑鬱,才能度過這個劫!才有能可以不去面對她。我現在躲避在另外一個城市,這裡沒有人認識我,不瞭解我的家庭和過去,我在這裡才能自由一點。”

有一個同樣痛苦的群友迴應她:“父母肯定是愛我們的 ,只是他們的方式沒有讓我們感受到愛。你是因為媽媽, 我是因為爸爸。我15歲時有了弟弟 ,突然間覺得家人都不愛我了,都是指責,特別是我爸爸,對我各種語言暴力 。我就這樣在他們的愛與語言暴力中長大了,極度沒有安全感,我這已經是第四次復發了。服藥15天了,很痛苦。”

文章中還說道:“他們隨時可以發現孩子身上的缺點,孩子處處有缺陷,自己才是完美的。而當孩子拒絕父母如此指責時,便如一枚炸彈炸燬了他們賴以為生的自尊體系、”

“所以,他們不允許孩子說自己的一點不好,恰恰是因為他們只有這一點感到好的地方。這樣的父母,不是真的為孩子好,他們需要的是靠吸食孩子來滋養自己。”

她說:“ 說的真好”!

是的,一篇文章,說出了她的心裡話,在鬱金香陪伴的正念冥想群裡,因為感覺到踏實安全,感覺到被人理解,被人看見,她內在壓抑的情緒才敢汩汩地流出……

可是,親愛的,你對媽媽的恨是真的嗎?你真的覺得媽媽“不配做我的媽媽”嗎?

接納媽媽的不完美

昨晚,是我第二次陪伴她了,第一次陪伴是完成“自我整合”,去陪伴那個一直非常痛苦、非常受傷害的小孩,去看到內心深處另外一個脆弱的自己,活成一個實心的人,而不是一個空心的人;活成一個有愛的人,而不是一個整天求愛的人。

第二次陪伴是與媽媽的功課。我用專業的心理輔導的技巧,帶她進入潛意識,讓她去傾訴對媽媽的憤怒,對媽媽的怨恨……她足足控訴了有半個多小時!

如前面寫的,那是一個孩子真實的感覺。從強勢的媽媽那裡,她沒有感覺到愛,而是傷害,太多太多的傷害壓垮了她。她選擇了遠離媽媽,可是,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媽媽一個擁抱,一句溫暖的話啊!

物理上的距離並不能縮短心靈上的渴求,一個是想要而不得;一個是遠離卻愧疚自責,“她是我的媽媽啊!這樣做,我是不是大不孝?”她也陷在糾結、內耗、自卑、自我攻擊中。

然後,我讓她坐到媽媽的位置上,去感覺媽媽的感覺,去體驗媽媽的經歷,面對著女兒排山倒海的控訴,她說出了媽媽對自己的話。

“媽媽很無辜,很不理解,不知道女兒怎麼了?不知道女兒為什麼這麼憤怒。”

“我辛辛苦苦把你們養大,供你們讀完大學,長本事了?就這樣對我?”

陪伴結束後,收到了妹子的反饋,可以解釋這個過程中來自她內心的微妙的變化。

“與涵香老師線上溝通了之後,心裡舒服多了!真的!太高興了!原來和媽媽之間的誤會可以這樣消除!”

“當我控訴了媽媽之後,涵香老師要我模仿媽媽的心態,我才意識到,原來媽媽是因為本身的侷限,她沒讀過書,她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她只知道做事、付出,她認為的全部的愛,就是這些。”

“原來是我在苛求一個沒文化的媽媽,我在苛求一個理想的媽媽。原來如此!!!”

“找到這個原因後,我才發現,原來媽媽是有侷限的,有侷限是正常的,她是人。不是神。”

“所以,我現在要做的是接納這個現實,接納她的不完美。”

“這樣一想,心裡就舒服了。不再耿耿於懷了。”

“媽還是那個媽,我還是那個我,一切都沒有變!”

“一下子想通了,剛開始冥想的時候,媽媽還是黑著臉,後來,想通了之後,看到媽媽的笑臉了!”

是的,就是這樣,恨出來了,愛才能出來。是恨壓住了愛,讓愛出不來了。

對媽媽的愛是真的,恨也是真的

意識到她替媽媽承擔了太多,我還幫她做交還投射的練習,看到她越來越輕鬆,臉上開始露出笑容,非常享受的樣子。

來自她的體驗分享:“ 當涵香老師做冥想,要我把我不該承擔的還給爸爸媽媽,我只是做女兒該做的這部分的時候,我以為我看到的是會是媽媽難受的表情,沒想到,我看到的居然是媽媽慈祥開心的笑臉。她沒有難受!剛開始的時候,以前我無論哪次冥想,我的媽媽都是黑臉,很嚴肅沒有表情。”

“很難得!在冥想中我居然看到了媽媽的笑臉,而且臉色不黑了!真奇怪!”

“從這件事,我知道,其實,媽媽是想我好的!當她看到我開心了,她最後是會開心的!”

“這應該就是和媽媽愛的連結吧?以前從來都沒連結上!”

好妹子,姐姐只想告訴你:對媽媽的恨是真的,愛,也是真的。

正如鬱金香能量早課上,山中彥老師回答一個學員類似的問題時說的:

“祝賀你親愛的,是的,當我們敢於去表達對媽媽的不滿之後,會看到所有的不滿下面,那份對媽媽的愛。愛恨是同等能量,要而不得,所以我們的潛意識會保護我們,既然得不到愛,那我可以恨,起碼這樣我會舒服一些。當我們敢於直面我們的恨,讓它自由流淌出來,壓住的愛便會湧上來。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也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只是,很多行為導致我們由愛變恨罷了,那只是我們的潛意識的自我保護。”

“是的,生活中很多母親不是所謂的’良母’,但是,事實是,她確實生了我們,當我們落地時,母親的任務就完成了,其它的都是額外饋贈,我們可以不接受母親的行為,但是,她行為背後的愛和力量,我們有資格有能力去接過來,那原本就屬於你!”

學習智慧地愛孩子

把這個妹子的體驗轉發到群裡的時候,來自西安的一個媽媽深有感觸:

“這段對媽媽的控訴,我感同身受,我的媽媽就是吸附他人能量、很侷限性的媽媽。之前我每次去看她,走在路上我心都忐忑,想著這次去看她,又不知道她要抱怨啥,但是不去看她,我心裡又不好過。回憶西安線下課上,涵香老師給幾位家長做的跟媽媽的連結,雖然是給別人做,但也療愈到了我,現在我去看她的時候,我能量滿滿,我共情她的侷限,之前她說抱怨的話,我會斥責她、訓她,她生氣我也生氣,形成一個惡性迴圈,母女關係沒有一點點改觀。現在我去看她,她抱怨我這個耳朵進,另一個耳朵出,不評判她,不理會她,慢慢的她就不說了,現在她健健康康的,天天在廣場上打牌。就如涵香老師說的,讓去打牌吧,防止老年痴呆!”

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感覺不到爸爸媽媽的愛?

“你說你愛我,可是你卻滿目猙獰!”孩子的理性腦不成熟,他們靠的就是感覺。他看到的是一張可怕的臉,他的解讀就是:我不好,媽媽不愛我。我是多餘的。他無法讀懂,也無法理解媽媽的愛是“恨鐵不成鋼”。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你在表達愛的時候,請注意你的方式,你的語速語調,你的身體語言。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你認為的方式。

最後,我把一首小詩送給天下的爸爸媽媽們,希望我們能夠學會智慧地愛孩子,而不是“我媽感覺我冷”。

這首小詩是彼尚。安裘密寫的:

永遠永遠不要去擔心你的孩子

永遠去祝福他信任她

他的人生會非常精彩

她的人生會非常獨特

作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活好自己

當他長大後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

爸爸媽媽日子過得喜悅和平

爸爸媽媽是我人生的榜樣

未來我要成為他們這樣的人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

因為你沒有成為他的榜樣

經常以愛的名義來控制他

讓他按照你的方式過人生

如果你自己每天都是苦瓜臉

你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

如果按你的方式走呢

那樣結果只有一個

孩子也跟你一樣成為苦瓜臉

甚至比你還苦

把所有的關注力都放在自己身上

好好活出你自己吧

活出喜悅與和平

然後再去引導孩子

引導但不執著

愛但不控制

永遠把關注力放在自己身上

讓自己開心讓自己快樂

慢慢的你會發現

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變得越來越棒

你的世界也變得精彩絕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