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休學在家的兒子,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理論課。

沒想到休學在家的兒子,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理論課。

本篇作者 | 清風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清   泉

今日導讀

今天帶給大家的分享,來自一位媽媽的用心記錄。內容是一次母子間的談話,正休學在家的兒子,和媽媽深入交流,講述自己對於人生、對於未來、對於成長的種種思考,給焦慮中的媽媽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些寶貴又深刻的思索,來自他自身“跌宕起伏”的經歷:一個從小就被稱為“學神”、幾乎全能的閃光的孩子,如今卻因心理障礙,不得不休學在家。這樣的遭遇和休學在家的這段時間,讓他反而能夠沉澱下心來,開始認真思索自己對於人生的定義,找尋重新出發的方向。

這是一個00後孩子真實的心聲和他對世界的看法,充滿了智慧與思辨。不妨靜下心來,一起來聽聽“這一堂課”。

最近,休學在家的兒子,給我上了一堂很生動並且在我看來質量很高的人生理論課。和兒子談完之後,我的感覺就是:未來可期,00後已然長大,值得我們另眼相看,他們真的是可以到達我們無法到達的明天。我們做家長的請放下太多無謂的焦慮,只需靜待花開。

我的兒子從小就是學神的人設,是別人家的孩子。他的作文永遠都是範文,他會唱歌、會演講、會彈琴,學校的大小活動,他永遠都是舞臺中央那個最矚目的主持人,他考試大機率的第一,他還會帶著一群小夥伴滿操場瘋跑。

小學二年級,他讀完《西遊記》的原著;三年級,他已經是圍棋的業務四段;四年級,中央電視臺因他在我們這個城市拍攝了一期專題,他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五年級,他第一次去北京參加全國的數學奧賽,拿了金獎;六年級,他作為這個城市唯一的少代會代表,參加全省的少代會,和知名作家同臺交流,表現得謙遜有禮;初中的時候,他作為中學生代表和市長一起飄洋過海,出訪日本,他和他的二胡還有那曲賽馬一起登上了日本國的媒體。

他的心理諮詢師第一次看到他後告訴我,他被這個孩子驚豔了。可就是這樣一個幾乎全能的孩子,最後會連學校也沒法去了。用兒子自己的話來講,那時候的他漸漸覺得自己才華太多了,他覺得周圍的人沒辦法跟他匹配,他活得糾結、擰巴,直至他去了那個全省最好的重點高中,突然發現實現了一個兒時一直懷揣的夢想之後,也不過如此。他發現自己好像已經沒有力量再去實現他曾經的傲視天下的理想了,於是他恐懼了、焦慮了、坍塌了,他把自己縮回了家中……

而最近,兒子和我的這一次談話,讓我意識到,他已然在心態上從過往的陰霾中走了出來,並且經歷了這一次人生的挫折之後,關於人生、關於未來、關於成長,他都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悟,相信這一段特別的經歷,會成為他今後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好的教育,不是成功學

讀書是為了什麼?王陽明十二歲問老師,老師說,讀書是為了做官,可王陽明並不認同,他說讀書是為了做聖賢。可我們又知道讀書是為了做什麼嗎?讀書是為了做很大的官?讀書是為了賺很多的錢?讀書是為了改變命運?

兒子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會我們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有擔當、有責任心、有愛心等一些優秀品質的人,而不是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因為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兒子還說,教育是讓所有人都活得有尊嚴。我們奮鬥,是為了自我的尊嚴;我們不斷奮鬥,是為了更多人的尊嚴。教育首先應該教會我們領略世間的各種美好,看清人的各種品格,然後由我們自己去選擇,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允許我們可以千恣百態地活在這世間。

兒子還反問我:為什麼你們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成為人上人?為什麼人和人之間一定要有那麼多的比較?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體現的不就是一種成功學嗎?可如果只要“奮鬥”,就一定能“成功”,那人生豈不是太簡單了?那萬一成功不了,又怎麼辦呢?

事實上,就算是你考進大學,大部分學生都仍會是普通人,不可能變為人上人。那麼按照你們家長“人上人”的思維,成不了人上人的學生,是不是就失敗了呢?說白了,太多的比較,那是不把人不當人,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更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內卷是什麼?其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闡述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分明更多指向的是自然界,是動物的世界。自然界的達爾文主義你用在人類世界,時時處處只有競爭,只會將人類變得越來越冰冷、越來越物質、越來越機器,人的意識、情感、精神、思想、心理越來越缺少地位,你拱我我拱你,人是動物嗎?你能接受社會達爾文主義嗎?

生而為人,我們都是無價之寶,我們有思想、有情感、有擔當,我們孝老愛親、互幫互助,而不是趨利避害、互相競爭、彼此敵視。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價值都不知道,盲目的去跟別人比,這豈不是貶低自己嗎?

別人買房,你也要買房,別人有車,你也要有更好的車,你連自己的位置在哪裡都沒找到,時時處處以別人的位置來找自己的位置,以別人實現的價值來評判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種人生有多麼可悲啊!

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最終的使命,不就是為了找到那個終於知道 “他人不同於我,世界是參差不齊” 的自己嗎?請時刻記住,你是一個人,是頂天立地是獨一無二的人,熊貓固然是國寶,可你也是無價之寶啊!兒子最後說。

心存敬畏,大大的世界,小小的我

心學告訴我們,幸福來源於我們的本心,而不依賴於外在的物質。同理快樂也是這樣、憤怒也是這樣,所有的情緒都是這樣,我們要想生活得很好,調理自己的本心就足夠了。

西方強調理性思維,用大腦控制行為,可有些東西是大腦能夠控制得了的嗎?相比較而言,東方哲學就智慧太多了。知行合一,心調服了,行為也就調服了,行為調服了,萬事皆調服了,又何愁人生不幸福、不成功?

為加深我的理解,兒子用事例佐證,我們曾經為了管控他玩手機或者是其他一些在我們看來不好的行為,我們會讓他在紙上寫,以後應該怎麼樣做才好,然後貼在牆上,可這樣有用嗎?調整自己是用筆去調嗎?不如跟自己對對話,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控制心,就控制了自己的行為。

花非花,霧非霧,萬物皆由我而生,王陽明說,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講的就是我的心才是萬物的根源這個道理。

兒子說,我以前總想留名青史,可留名青史有意義嗎?不如活在當下,實實在在做成一點你想做的事吧。萬物因我存在而有意義,所以這世間最重要的還是我。這麼一說,這人生就好過太多了。

兒子望向我,問道:這世間道理那麼多,執行的法則那麼多,你能夠搞得明明白白嗎?記得清清楚楚嗎?我們作為個體的人,真的太渺小,如果人類試圖去用客觀的角度把這萬事萬物都搞清楚,闡述得明明白白,那就憑添痛苦,憑添糾結。

如果我們不懂敬畏,一謂狂而無邊,覺得小小的世界,大大的我,我們就會經常性的撞壁,或許頭破血流,等到你真的一旦明白,心存敬畏,大大的世界,小小的我,你就明白了,萬事萬物是什麼樣的已經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於我而言,我要怎樣去看待這萬事萬物,請一定學會在這世間百態面前,加上一個“對我而言”。

我們把握不了這世上所有的事,只能去把握對自己而言有用的東西,正如同我們不要期求去過一個完美的人生,我們改變不了很多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去改變自己的看法,順勢而為。

這世間哪有什麼人上之人啊?馬雲的快樂就一定比我的快樂更值錢嗎?不都是快樂嗎?認識你自己、和自己去對話,這才是人活著的根本意義吧。

泰戈爾說。如果你錯過月亮時。你只是流淚,那你也將錯過群星。這世間有無窮的美好,如果你僅僅只是因為一部分的不得意而沮喪,你將會錯過更多的美好。這世間原本沒有一條完完美美的路,你可以選擇一條你想要走的路,重要的是走下去。

聖賢說什麼?聖賢說“安身立命”啊,不是說自暴自棄,而是說盡人事,然後聽天命,你要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要敬畏法則。當你知道自己是一個普通人之後,你就真的開始不普通,當你知道自己無知之後,你就變成有知的開始。

心懷天地,小小的我,可以大大地活

正在兒子說的這個時候,一隻蚊子飛過來咬了兒子一口,兒子說,咬不咬是它的事,我控制不了,但煩不煩是我的事,我是可控的,就這麼簡單,我決定不了命運,但我可以決定我怎樣去面對他,我可以決定我自己怎麼樣去做。

我承認自己的渺小,承認自己的有限,然後抓住這眼前的一瞬間,我依然是小小的我,但我可以溫暖的、精彩的、大大的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所以,與其說是小小世界大大的我,不如說是小小的我大大地活。

我看見兒子的眼中透露著不一樣的光彩,那是一種全情的投入。他回到他的房中找出了他初中二年級寫的一篇談人生的文章給我看,其中有一段這樣寫著:“人生看似千千萬萬,沉沉浮浮,然而本質無非兩樣。曾以為普通人的生活也算一種不錯的人生,然而現在才明白,那無非是一種停滯不前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我定然不要。”

他隨後說,現在我的想法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我以前總想成為人上之人,對周圍的事物狂傲清高,覺得世界不行,我一定要改造他,我覺得我不要做一個平庸的人,意思就是我玩的命也必須得成功,必須得出人頭地。

現在看來,這其實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由普通人構成的。畢業於清華、哈佛、耶魯的,也是普通人,也得為衣食住行而奔波,為了柴米油鹽而忙碌。

如果,這個世界只有極度貧窮和出人頭地這兩個極端的話,那麼人很難獲得幸福感。普通人其實就是平凡的人,我們沒必要貶損普通人的生活是在“無限的陰暗與黑暗中”。而且,命運這東西也很難說,如果你大機率在很多年後成為了一個普通人,那你是不是要因為這個而痛不欲生呢?

生活有詩和遠方,但也有苟且,這都是生活的常態,並不是非成即敗、非天堂即地獄的二選一。

有一種落差叫沒能達到自己最初的期望,還辜負了曾經受過的苦難。可是,這不就是人生常態嗎?沒達到怎麼辦?失敗又怎麼辦?贏過別人的驕傲和輸給別人的恐懼與自卑,你死我活成王敗寇,大家聽聽就好,畢竟那是慕容復的人生劇本。

人類是渺小的,因而也是偉大的。偉大是因為如此渺小的我們都在努力堅強地活著,還在喜怒哀樂,還在心懷各種美好的情感與品德,在冰冷的世界溫情的活著,這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兒子說,媽媽,我就是從初中二年級那個時候開始,覺得自己生而不凡,我一定要成為眾眾人之上,我能征服這個世界,我的心態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有問題,導致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以致最後沒法上學了。媽媽,這是我人生的教訓,你把我的經歷告訴別人吧。

兒子的言論翻開了我的記憶,是啊,曾經的那個少年桀驁不馴,懷著對這個世界無盡的敵意,立志要去改造他。曾記得初中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兒子讓我給他請了三天假,他說想要思考人生。兒子一個人在家呆了三天,最後他告訴我,他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他一定能做到。只可惜,那時的我並沒有從更深入的角度去引導他。

說老實話,兒子的這一堂課,再一次重新整理了我對他的認知,我認為他比我活得智慧,他缺少的只是對生活真實的連結,同時,他也需要時間去療愈。所以為人父母,我們首要的是告訴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美好,你的生命有無限的可能去綻放,這個世界沒有你的敵人。

“世界燦爛盛大,歡迎回家”其實更應該是:世界更多地,歡迎普通人回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