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得很痛苦,卻裝作很在乎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導讀:這是百篇【親子教練日記】的第二十六篇,我會秉承【少說道理,多講故事】的原則,從日常教養的具體場景入手,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養中,身為父母的教養盲點。今天聊的主題是《你活得很痛苦,卻裝作很在乎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很多父母想不明白,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為什麼會這麼叛逆?日常家庭生活中,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為什麼會日漸疏離?

相信很多父母都聽到過孩子如此的表達:“你好假、好虛偽,總是用各種方法套路我!”。孩子這樣的說法是真實的嗎?你能接受孩子這樣的說法嗎?

我看到,能接受孩子這樣說法的父母非常少,絕大多數的父母先會惱羞成怒,然後壓抑住內心的情緒,裝作很理性、很有愛、很溫和地跟孩子講道理,或者小心翼翼地討好孩子。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孩子不願意成為跟父母一樣的人!所以,孩子透過這樣的表達去反抗父母的教育方式。

我認為家庭教育的精神在於,我們用內心中真實的自己,呈現出本來面目給孩子看,這就是很好的家庭教育。

而不是,你始終扮演著堅強勇敢、自信陽光的家長角色,往往這樣虛偽地活著,你肯定會覺得越來越痛苦,所以你會說當父母很辛苦。

我認為,身為父母要學會時常自問:

我今天開心嗎?是否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與成就?

如果我今天不開心,這個不開心是什麼?我是否能獨立解決而不去影響或妨礙孩子?

若是你辦不到,那孩子當然不願意主動靠近你。

因為,大人的生命往往被壓縮到為了現實生活而存在,但是,孩子卻覺得生命是為了實現理想和快樂而存在。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邏輯。

很多大人不理解孩子的生命邏輯,也不接受孩子這樣的邏輯。於是,親子關係始終好不起來,讓孩子感到孤單難受,同時大人也很痛苦。

這是我見到很多家庭中親子關係衝突中的一個常態,也是很多家長向我求助的普遍性“怎麼辦”的問題。

你活得很痛苦,卻裝作很在乎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今天,我們暫時不去討論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因為“怎麼辦”的背後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我拿最近跟親子溝通學習圈中某位媽媽交流的“透過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看見自己內心的痛苦”這個案例作簡單說明。

這位媽媽的孩子14歲,現在不願意上學,孩子以前玩遊戲玩到半夜12點就休息,現在網路遊戲不能玩了,就開始刷各種小影片到凌晨6點。

媽媽問孩子為什麼要如此做的原因,孩子的回答是:一是心裡煩躁,二是想賺點錢。媽媽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及想法,內心的焦慮每天相伴相隨,她覺得無法正常工作與生活。

媽媽也知道自己的焦慮會不經意地投射給孩子,她現在面對孩子儘量微笑或閉嘴,但內心始終有一個疑問:面對孩子的煩躁情緒與逃避學習,不知道怎麼辦才能幫助他?

這就是親子關係當中,經常讓孩子經常反感、抗拒,讓父母迷惑茫然的問題。

這個問題從表面現象看,媽媽既不允許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也不接納孩子有這樣的負面情緒。

媽媽的邏輯其實是:

我如此關心你,你應該知道我的不容易,所以你不能如此頹廢,否則我就會覺得很痛苦。

這就是典型的情緒勒索,明明自己內心當中很恐慌,無法做到平心靜氣,還企圖用孩子的改變讓自己開心。

我問這位媽媽,孩子願意跟你多說一些自己煩躁的原因嗎?她說,孩子根本不願意多說,只要聊到這裡,孩子就不願意說話了,轉身回到房間閉門不出。

我又接著問這位媽媽,那你怎麼辦呢?她很無奈地說,沒有辦法,只能去接納孩子,儘量讓自己閉嘴,面對孩子時儘量面帶微笑,去關懷孩子這個人。

這也是很多父母被自己意識束縛後的慣性應對,為什麼父母面對孩子的拒絕通常會束手無策?

你活得很痛苦,卻裝作很在乎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因為,很多父母都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內心中的痛苦,更不會在此刻停頓下來,好好看看內心中的另外一個自己。

此刻,這位媽媽的內心戲是:

我很想讓親子關係得到改善(也就是常說的母慈子孝),但是孩子這樣的態度,讓我感覺到不被孩子尊重,我很生氣,但是又不能說出來,擔心表達生氣後,親子關係會更加糟糕!

如果,這位媽媽有足夠的自我覺察能力,她就會看見內心潛意識中的另外一個自己:

我不是個好媽媽,孩子跟我的親子關係讓我覺得很丟臉、很失敗,但是我不願意面對,更加不會承認與接受,我很厭惡自己,我怎麼連孩子都教不好?

所以,我告訴她,不能接受這樣的親子關係,也不接納這樣一個教養失敗的自己,更加不願說出內心的真實感受,反而透過壓抑心中的失敗、丟臉、厭惡,這才是她痛苦的真正來源。

媽媽口中說的孩子行為很叛逆,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這只是媽媽迴避真正問題的一種應對方式。

可是,媽媽為什麼會裝作很在乎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呢?

裝作很在乎,這是從孩子的視角來看的。我經常說,親子溝通中父母只是讀嘴的,而孩子是讀心的。孩子的直覺力是非常強的,他能感受到父母內心的情緒,甚至是起心動念。

於是,

父母精心修飾過的語言非但不能重塑自己的形象,反而更有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屑或不耐煩:「裝什麼裝?就沒有一句話是真的。」

可是,為什麼很多父母不認為自己是裝作在乎親子關係呢?反而會固執地認為,她是在幫助孩子,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這就回到兩種不同的生命邏輯衝突問題了。很多父母總是會習慣性掉入現實生活壓力帶來的恐懼框架中,比如,害怕沒錢,害怕丟臉,害怕教養失敗,害怕晚年會不幸福……

你活得很痛苦,卻裝作很在乎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但是,很多父母不會承認這些,對不對?

因為,我們從小都被教導:不要害怕,要勇敢;不要脆弱,要堅強;不要自卑,要自信。

但是,關於如何做到,很多老師與父母都沒有以身作則教會這些,只是不斷說著這些看似“正確”的道理而已。

於是,當我們自己成為了父母以後,也把這些道理融入了父母的角色當中,在日常家庭教育過程中這些道理就變成了應該如此,變成了理所當然的。

自然,當你面對親子關係疏離時,你就會追求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為了讓親子關係有所改善,你就會迴避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不願意接納現實,只會不斷思考怎麼辦。

可是,當你掉在如何改善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的過程中,你就已經不知不覺給自己壓力了,你把自己設定在一個想要幫助孩子的角色,於是,你掉入了一個你幫不了孩子的困境裡面。

比如,剛才這個案例中的媽媽希望能改善親子關係,那我就會問她:

你有好好聽孩子煩躁背後的故事嗎?

那你對孩子煩躁這個情緒,你允許嗎?

你為什麼會評判孩子是在逃避學習呢?

你壓抑住痛苦,很在乎親子關係的改善,真的能幫到他嗎?

你聽到孩子說煩,你就開始有恐慌,是否頭腦中安慰、說教、否定的念頭就跑出來了?

……

我跟這位媽媽討論到最後,她才發現問題根本不在於如何改善親子關係這件事,問題在於她從來沒有真正面對過自己內心的痛苦。

或是,問題不在於孩子如何叛逆,而是她很擔心孩子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會覺得很丟臉、很失敗,而她絕不允許自己丟臉、失敗。

最後,我給大家一些關於用“平常心”看待家庭中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的建議:

當你處理不了自己的負面情緒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面臨孩子有煩躁、難受情緒時,通常你也不知道怎麼處理。

這就反映了真正的問題是,你沒有容許自己停留在負面情緒這個位置,因為你很害怕自己掉入負面的情緒。

這就是我經常說的,如果大人沒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就會用無意識的各種言行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或情緒綁架。

這不是父母應有的愛,這是一種貪愛,是一種自戀型的控制,是一種對孩子內心能量的吸食。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親子溝通教練,父母心靈成長顧問,1對1指導叛逆厭學的孩子父母,在家庭教育與自我成長方面,釐清父母痛苦真相,發現教養問題本質,掌握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