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各位家長們,當家裡突然停電、打雷閃電的時候,或者孩子看到讓他們害怕的小動物時,孩子是否經常會對你們說:“我好害怕?”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家長們是否都會對孩子說:“孩子,不要怕。”但家長這樣對孩子說,並不能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

小苗今年六歲了,在父母眼中,她就是一個膽小的小女孩。這一天,爸爸媽媽帶著苗苗外出散步,路上有一位阿姨牽著一隻阿拉斯加犬出去遛彎,由於這隻阿拉斯加犬體型有些大,小苗看到它後,嚇得躲在爸爸媽媽身後,不敢出來。

“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點選載入圖片

這時候,那位阿姨剛好牽著阿拉斯加犬從

苗身旁經過,阿拉斯加犬還對小苗搖了搖尾巴,向她表示善意。但小苗此時卻嚇得當場大哭了,她緊張地拉著爸爸媽媽的手,害怕地說道:“爸爸媽媽,我害怕,這隻狗好大,好凶。”

小苗的爸爸媽媽,笑著對她說:“這有什麼好害怕,不要怕。”但爸爸媽媽的話,並不能讓小苗安心。

剛好那位牽著阿拉斯加犬的阿姨聽到了,她笑著對她說:“小妹妹,這狗狗看起來雖然大,但很溫柔呢,它的名字叫小山,你可以過來摸摸它,和它做朋友哦。”在爸爸媽媽以及那位阿姨的鼓勵下,小苗摸了一下阿拉斯加犬的頭,它還向小苗搖了搖尾巴。小苗開心地笑了,也戰勝了內心的恐懼感。

“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點選載入圖片

也許家長們會疑惑:孩子究竟在害怕什麼呢?以下這三件事,都是孩子害怕的事情,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也會害怕。

一、孩子究竟在害怕什麼呢?

1、害怕從沒見過的陌生人

孩子到了四個月以上,就會認生,他會知道誰是他的父母,也會慢慢觀察他身邊的人。他也會慢慢地區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比如:高、矮、瘦、胖等等,也會根據差別來判斷這個人對他來說是否熟悉,如果這個人是他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人,他也會因此產生恐懼。這也是很多孩子在遇到陌生人後,害怕地大哭的原因。

2、對體型比較大或者從未見過的動物感到害怕

據相關研究表明,孩子會對那些體型比較大,或者他們從未見過的,長得比

較嚇人的運動感到害怕。孩子到了兩歲以上,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這時候他們遇到這些他人從未見過的運動,會覺得這些動物會傷害他們,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就連溫順的小狗小貓,他們都覺得可怕。

“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點選載入圖片

3、因為奇聲異響感到害怕

孩子到了三歲以上,他們會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這時候孩子已經習慣

身邊的秩序。如果突然出現了奇聲異響,比如:打雷、附近裝修的聲音等等。孩子這時候也會因為奇聲異響而感到害怕,因為這些聲音他們平時很少聽過,它會打亂了孩子心中的秩序,讓孩子內心一片混亂,才會讓孩子感到害怕。

二、孩子有恐懼感對孩子來說是好還是壞?

1、恐懼感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機制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有恐懼感,說明孩子比較膽小,這對孩子來說並不是

一件好事。其實恐懼感只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機制,我們人體只有在感到恐懼的時候,才會懂得去保護自己。人類只有感到害怕,才會想辦法讓自己脫離危險,從而保護好自己。

“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點選載入圖片

2、恐懼感也是孩子尋求幫助的方式

當孩子向父母表示害怕時,這時候孩子內心有了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也是孩子尋求幫助的方式。父母這時候不能只對孩子說“不要怕”,這並不能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感。孩子這時候並不需要鼓舞,他希望父母給予安慰,也希望父母能夠幫助他戰勝他所面臨的恐懼。

3、恐懼感是一種正常現象

孩子有恐懼感,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這也不是孩子膽小的表現。恐懼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瞭解程度比較小,對於他們從沒見過,沒聽過的事物,沒經歷過的事物會感到害怕,這是很正常的。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恐懼的時候,這都是他人生的重要階段,需要父母好好引導。

“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點選載入圖片

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戰勝恐懼?

1、透過遊戲的方式消除孩子的恐懼

兒童臨床心理學家Janine Domingues 博士表示:寶寶在嬰幼兒時期,是與父母建立依戀的關係。這時候寶寶的心裡會比較缺乏安全感,也會對陌生人產生恐懼感。這時候看護孩子的人要保持穩定,才有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平時也可以透過遊戲來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感。

孩子會對他們從沒見過陌生人感到恐懼,父母平時要保證看護孩子的人要固定。如果家裡來了孩子從沒見過的陌生人,孩子感到害怕時,父母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去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

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躲貓貓的遊戲等等。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再讓孩子好好熟悉這個他從未見過的陌生人,孩子在情緒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也比較容易接受新的人事物。

2、透過“以毒試毒”的方式為孩子戰勝恐懼

當孩子害怕一些體型比較大或者他們從沒見過的動物時,這時候父母可以陪

著孩子一起戰勝讓他害怕的事情。父母可以透過“以毒試毒”的方式,為孩子戰勝他內心的恐懼。

“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點選載入圖片

比如案例中的小苗看到一隻阿拉斯加犬,這時候她內心很害怕,狗狗的主人

就是用這種“以毒試毒”的方式戰勝了小苗心中的恐懼,她讓小苗和阿拉斯加犬交朋友,讓小苗發現這隻狗狗雖然看起來很大,但並不可怕。父母不妨也試試這種方式,幫助孩子戰勝他內心的恐懼,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勇敢。

3、耐心為孩子解釋,給予安慰和理解

當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時,突然出現的“奇聲異響”會破壞了孩子內心

的秩序感,讓孩子的內心處於一片混亂,孩子這時候才感到害怕,內心才會產生恐懼感。

父母這時候要耐心地為孩子解釋這些“奇聲異響”的來源,給予孩子安慰,

這時候父母也可以給予孩子一個擁抱。父母要懂得理解孩子,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表達和釋放內心的不安。讓孩子懂得在面臨恐懼時,應該如何去面對與解決。

“媽媽, 我怕”,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父母不能只會說“不要怕”

點選載入圖片

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讓他們感到害怕與恐懼的事情,對於孩子的恐懼,父母們不能忽視,要理解孩子,給予孩子安慰,併為孩子分析原因,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才會讓孩子變得勇敢。各位家長們,你們的孩子在害怕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