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海邊的卡夫卡》:非常規思維閱讀思維去讀懂村上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在01年創作,02年出版的一本53歲的村上筆下關於一個15歲少年離家出走的魔幻虛構類的小說。小說大致內容框架分為2條,第一條是一個15歲少年的第一人稱內心世界,這個少年內心孤獨且敏感,因為在少年的成長世界裡由單親父親撫養長大,沒有親朋好友,4歲時母親帶著姐姐突然離開了他和父親,而父親只成天在其工作室內,並在他年幼時詛咒這個少年往後定會雙手殺手父親,與其母親和姐姐交合。15歲時,少年受不了父親選擇離家出走來到了高松市,因愛好讀書機緣巧合下加入當地的甲村圖書館,並結識了不男不女的工作人員大島,而後愛上了極有可能是自己母親的館長佐伯,隨後發生的一切如詛咒印驗般的故事。

第二條是一個關於中田的60歲老伯,因15歲時在鄉村學校一次離奇的少年集體昏迷時間而導致不認識字且沒有了記憶能力,但卻獲得了與貓對話的能力。晚年靠著政府的救濟以及幫助他人尋找遺失的家貓來生活,後因一次尋貓工作碰上了一個危險的虐貓狂並將虐貓狂殺死,最終踏上了前往高松市尋找入口石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海邊的卡夫卡》完全讀不懂村上要寫的是什麼,這不是讀者或者作者孰對孰錯的問題,這是一個作者與讀者溝通的問題。村上的書迷都知道,村上的故事都有幾個標籤,主要人物大部分都是男的,30歲左右,抽菸喝酒,與女人濫交,愛好古典樂,沒有世俗的成功卻自以為是唯心主義不行。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不同於以往的創作角色第一次寫關於15歲少年的故事,雖是一個新的年齡層的故事,但書中還是不難發現其中關於村上的標籤。正如書中前面的引序所寫的一樣,村上在創著一本作品時是不會將故事的內容和結局都想好了才去動筆,而是想到哪筆才到哪,往往故事的框架會寫著寫著分崩離析,往往時間線會錯亂,往往故事會有頭沒尾。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讀不懂村上要表達的是什麼,但神奇的是即使有這麼多的不能理解,但很多人在讀村上的書時卻是一氣呵成一通到底地讀完,這不得不說是村上文筆的魅力。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奇特的讀書現象呢?常規的虛構類小說創作是有框架的,時間人物地點相結合,最後結尾都會賦予一個意義式的結果。但《海邊的卡夫卡》不同於一般的虛構類作品,它的結尾是虛無的,不是待續地吊人胃口瞎想,而是脫離時間的那種虛無。這我前面也提到了,村上創著是有頭無尾的寫,所以寫著寫著內容就縹緲,雖然他的其他作品也是如此的創作手法,但這本《海邊的卡夫卡》是一本極致,是什麼的極致呢?是村上描繪關於這個世界所見所聞所感受的哲學感官,他全然將這些裝進了一個15歲少年的獨白,全都裝進了這本《海邊的卡夫卡》,裡面的每一段話無不充滿了隱喻與唯心的氣息。與其說村上沒有賦予意義式的結果,不如說其實村上通篇都在和讀者交流,交流這個世界的感受,這就是讀懂村上所需要的非常規思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