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州,太白樓,三歲的小孩籠老頭”:透過民謠看老濟寧的民風

“濟寧州,太白樓,三歲的小孩籠老頭”:透過民謠看老濟寧的民風

濟寧被譽為“運河之都”,歷史上最繁榮的階段是明朝和清朝,因為當時管理全國水運的最高機關河道總督衙門就設在濟寧。明清兩朝,濟寧憑藉便利的運河交通以及河道總督衙門的影響,成為彙集全國各地客商的著名商業城市。對於當時濟寧的社會風貌,由於已經成為歷史,後人只能透過遺留的歷史資料來揣測。

在這些歷史資料中,有一首長達數百字的民謠,充分記錄了老濟寧的商業分佈和繁盛景象:

“濟寧州,太白樓,三歲的小孩兒籠老頭。濟寧州,賽銀窩,白銀元,大銅鉻,南門枕著運糧河,交通方便行商多,南門外,買賣忙,生意興隆數玉堂,一天門,南門口,老運河,長又長,抓中藥,廣育堂,安阜橋,草橋口,想吸水煙李三九,大閘口,賣瓷器,小閘口,賣鯉魚,一溜壩口糴糧食,越河兩岸吊皮子,七鋪八鋪打袼褙,冰窯下窪糊盒子,竹竿巷,賣竹器,一街兩巷編筐子……”

“濟寧州,太白樓,三歲的小孩籠老頭”:透過民謠看老濟寧的民風

這首民謠非常耐人尋味,它從頭到尾大量篇幅都在介紹老濟寧的商業分佈情況,但是在民謠的開頭卻說了一句與商業分佈完全沒關係的話:“濟寧州,太白樓,三歲的小孩籠老頭。”

從這一句話,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兩方面的資訊:其一,太白樓是老濟寧的標誌性建築,一提起濟寧州,人們就馬上想起了太白樓。其二,老濟寧有一種獨特的現象,那就是“三歲的小孩籠老頭”。“籠”是濟寧的方言,濟寧人現在仍有“籠人”的說法,意思就是“騙人”。“三歲的小孩籠老頭”就是三歲的小孩騙老頭的意思。

“三歲的小孩籠老頭”,雖然僅僅幾個字,卻是老濟寧民風的一種生動體現。試想,老年人飽經滄桑,社會閱歷極其豐富,三歲的小孩乳臭未乾,真的能騙得了老年人嗎?其實是根本騙不了的。這句民謠實際上體現了老濟寧的老年人喜歡和小孩逗樂的一種和諧民風,如果老年人在小孩面前一天到晚板著面孔,小孩子哪有機會“籠老頭”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閒遊四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