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孩子“撕手皮”未必是單純的壞毛病,家長是否關心過

小嬰兒吃手時還小,家長都知道這是正常表現不會批評他,可當孩子漸漸長大後再有吃手或

撕手皮

的表現,家長將不再忍耐。

孩子到了3歲左右上幼兒後,開始出現許多

令家長頭疼的“壞毛病”

。大人每天跟在孩子身後提醒,人家仍然記不住也不住改不掉。家長是否想過,孩子的一系列表現或許與大人有關呢?

《小捨得》中,學霸顏子悠“控訴”媽媽

最近在和大家一起追《小捨得》,看多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攀比” 後,劇中對角色細節的描引人深思。

最近的劇情中,田雨嵐到學校後翻了兒子的課桌,這一行為讓顏子悠僅有的一些秘密沒有了。後來,顏子悠在學校的“家長課堂”上說出了憋在心裡很久的話。

他幾乎是在用

“控訴”媽媽

的口氣對大家說話,顏子悠覺得媽媽愛的並不是自己,媽媽只

是愛那個考滿分的孩子,

並不在乎自己是否開心。

這樣的評價對於田雨嵐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自認為

“教子有方”

的田雨嵐怎麼也沒想到,平時那麼令人省心的兒子竟將自己的教育心血

全盤否認。

可是,顏子悠的行為看上去是突然鬧小脾氣,實際上他之前的一些細節表現早已

為這場

“控訴”埋下伏筆。

乖孩子

頻頻

撕手皮

,媽媽毫不知情

顏子悠每當聽媽媽講道理和訓斥時,都有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他不會去和媽媽反抗只是安靜地玩弄手指,後來發現他在一個人無聊時也會做同樣的動作。

細心的人會發現顏子悠的動作並不簡單,他指尖周圍已經被摳破了,而他看起來並不覺得痛

還會撕掉手皮,

以至於能看出絲絲血跡。

可是田雨嵐呢?作為媽媽非但沒發現孩子的

異常舉動

,就連拿起孩子認真看時也沒注意到摳破的手指。

難怪顏子悠說媽媽不愛自己

,如果真的愛孩子怎麼會注意不到。

孩子頻頻“

撕手皮

”,

未必是

單純的

壞毛病

把孩子撕手皮或啃指甲的行為單獨拿出來說,想必許多家長都有“

同款孩子

”。

大人把這些行為當成單純的“壞毛病”來看,嚴厲制止孩子甚至給孩子

戴手套

或在手上塗苦藥水,實際上看似的壞毛病有更深層的原因。

“壞毛病”暗示孩子的心理問題

賓夕法尼亞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孩子在內心緊張或壓力大時,常會做一些類似於“小毛病”的動作,表達並緩解內心壓力。

一旦孩子有類似表現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戒掉,而且日後容易反覆。當孩子

身體很健康

卻出現撕手皮或啃指甲等行為,家長首先要

理性分析

孩子是否受到驚嚇或壓力太大。

“壞毛病”暗示孩子的健康問題

孩子不懂得身體上發生的異常,撕手皮可能是因為一些小傷口或是

長了“倒刺”;

同理,當孩子總是控制不住眨眼睛,也許是為了緩解

“倒睫”

或眼睛不舒服而做出的動作。

孩子的表現和身心狀態有緊密聯絡

因為身體原因導致孩子出現“壞毛病”,只要孩子恢復健康狀態“壞毛病”自然就沒了。

孩子的每一個表現都和他的

身心狀態

有關聯,家長若沒了解真正原因就去批評或責罵孩子,只會

加重孩子的

“壞毛病

”並留下更多心理問題。若家長像田雨嵐一樣根本沒發現孩子的異常,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

難以抹去的傷害

孩子的世界中不是隻有學習這一件事,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多關注孩子的狀態,定期與他談談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