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國產

Model Y

(配置

|詢價)

和Model 3相比,內部做工用料會有什麼變化呢?今天就把這輛車拆開,從防撞梁開始,一探究竟。

前防撞梁

鋁合金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Model Y 點選瞭解詳情

拆掉這輛Model Y的前保險槓,能看到一根鋁合金前防撞梁,厚度為4。41毫米,寬度能覆蓋車頭的79。37%。相比3。01毫米鋁合金防撞梁的Model 3來說,Model Y更厚實一些。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Model Y 點選瞭解詳情

Model Y

Model Y

33。99-36。99萬元

詢底價

漢蘭達

漢蘭達

23。98-32。58萬元

-0。51萬

詢底價

前防撞梁與槓皮之間有一層黑色的緩衝泡沫,但並沒有發現氣壓管和氣壓感測器,說明這輛車並沒有主動式引擎蓋彈起功能。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Model Y 點選瞭解詳情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為了能拿到更高的碰撞測試分數,Model Y也加入了“應試”行列。在前防撞梁的兩端安裝了兩個鋁塊,作為25%碰撞測試的誘導塊。在撞擊發生變形之後,與吸能盒形成一個三角形結構,讓車輛向一側偏移,減小對A柱的衝擊力。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這種“應試”結構Model 3上並沒有,在

漢蘭達

(配置

|詢價)

、天籟等日系車上比較常見,確實能夠幫助提高碰撞測試分數,但生活中作用不大,因為除了公開角度、位置的25%偏斜碰撞測試以外,實際碰撞很難準確的撞到這個位置,這也就解釋了“測試沒輸過,路上沒贏過”這句話。看來

特斯拉

也學會了日系車碰撞測試高分的“小妙招”。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毫米波雷達與Model 3一樣,都安裝在防撞梁後側,固定支架是塑膠材質,而且還帶有潰縮結構。只要撞擊不太猛烈,雷達受損的機率相對較低。相比一些自主品牌,特斯拉的設計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接近傳統一線車企的水準。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Model Y與Model 3一樣,都配有一根覆蓋範圍較寬的副防撞梁。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不一樣的是Model Y的副梁是單層鋁合金板,而之前拆的那輛國產Model 3則是雙層鋁合金結構。如果按照“鋒利”程度來說,Model Y更像是藏著一把“40米的大砍刀”。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前吸能盒也是鋁合金材質,可拆卸式結構,沒有潰縮褶皺和打孔。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後防撞梁

鋁合金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後防撞梁也是鋁合金材質,厚度為4。16毫米,寬度能覆蓋到車尾58。2%的範圍,整體厚度要比Model 3的後防撞梁厚實不少。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後吸能盒與Model 3在結構設計上保持了一致,都是很袖珍的吸能盒,可提供的潰縮空間不大。上次拆國產Model 3時發現,進口版上的四顆吸能盒固定螺栓,已經縮減成三個,留有一個安裝孔位,而這輛國產Model Y乾脆把孔位也取消了,直接就做成三顆螺栓。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這輛Model Y的後尾門明顯要凸出於後防撞梁,低速碰撞中後尾門更容易受傷,這一點上Model 3要做得更好一些。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總結

“小妙招”都會了

從用料層面來看,這輛特斯拉Model Y的前後防撞梁比之前拆的Model 3要厚實一些,都是比較高級別的前後鋁合金防撞梁。而且Model Y在結構方面有了更好的“最佳化”,增加了日系獲得碰撞高分的利器——25%碰撞誘導塊;單層的鋁合金副防撞梁比之前的雙層鋁擠工藝更加節省成本;後防撞梁吸能盒乾脆連孔都不打,直接做成了三顆螺栓,進一步優化了成本。

現在的特斯拉早已不是那個青澀的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了,隨著傳統車企大量人才的引進,特斯拉的設計越來越接近傳統造車企業。不過,那些“小妙招”也都跟著學會了,所以你別看售價越來越低,可設計卻越來越“合理”了,不少掙錢,賣得還多,擱誰誰不幹?

關於這輛車的底盤情況如何?與Model 3相比會有什麼變化呢?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拆車內容。

(本文及影片中的測量資料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資料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

2021款特斯拉Model Y防撞梁評分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也開始“應試”,傳統車企的“小妙招”都學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