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01

俞敏洪的辦公室裡,掛著一張特別的“風景照”:

一片荒蕪的田地上,立著兩間舊房,破爛不堪、搖搖欲墜。

貧瘠的農村“風景”被俞敏洪拍下來,放大,高高掛在牆上。

因為這是他人生開始的地方。

6歲那年,俞敏洪在外玩,弄丟了一雙鞋。

母親氣得抄起竹竿就打,活活把竹竿打斷。

俞敏洪只低著頭,他明白,母親的嚴厲,不過是因為缺錢的無奈。

14歲,俞敏洪讀完了初中,但當時的政策,每戶只有一個上高中的名額。

而姐姐已經用掉了這個名額。

俞敏洪只能灰溜溜地輟學,回家種地。

那時他以為,把腰彎成90度在地裡刨食,就是他這輩子的宿命。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好在2年後,政策有了變化。

名額限制取消,俞敏洪插班上了高中,又抓住機會參加高考。

只可惜,考了兩次,都落了榜。

俞敏洪灰心喪氣,可母親不甘放棄。

那天,母親隻身一人跑去縣城,回來已是第3天的晚上。

暴雨傾盆,母親在夜色中不知摔了多少跤,進門時,已一個渾身滴著汙水的“泥人”。

那時俞敏洪才知道,母親在陌生的縣城,求爺爺告奶奶,終於討來一個復讀的機會。

那時他也驚醒,這一次自己再無退路,只能成功。

第二天起,俞敏洪每天5點起床學習,半夜12點才睡覺,日日如此,過年也不敢休息。

苦熬9個月,終於敲開了北大的校門。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可到了大城市,俞敏洪才明白什麼叫差距。

同學大多是城裡人,家庭體面,見多識廣,意氣風發。

自己呢,只會種地,孤陋寡聞,土裡土氣。

第一次開班會,不會說普通話的俞敏洪用方言介紹自己,結果被班長王強調侃:

“這位同學,你能不能不要說日語?”

上游泳課,從小在江邊長大的俞敏洪飛快游完一個來回,老師卻哈哈大笑:

“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狗刨還能刨這麼快。”

俞敏洪自卑到了極點。

整個大學階段,他不敢參加任何學生活動,不敢像別人一樣談戀愛,活得像個孤獨的影子。

多年之後,俞敏洪出過一本演講集,《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

這書名,正是他年少時光的寫照:

出身貧寒,財富不如人,見識不如人,學業也不如人。

而身邊那些光鮮亮麗的城裡人,即便什麼也不做,擁有的生活,也是他一輩子可能都攀不上的高峰。

02

許家印有個簡單粗暴的小名,叫“工廠”。

年少時,家鄉河南自然災害頻發,年年收成不好。

全家飢一頓飽一頓,常要靠挖野菜餬口。

靠天吃飯的莊稼人無比嚮往“吃國家糧”,於是給孩子取了這樣一個小名,寄託希望。

許家印出生不久,父親意外受傷,行動有了不便。

母親又得了敗血症,沒有熬過那年的冬天。

小小的孩子,只能靠奶奶拉扯長大。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許家舊照,右下為許家印奶奶

當了一輩子農民,吃了一輩子苦的奶奶,最大的希望,就是讓許家印讀書。

她省吃儉用,把孫子送進學校。

但窮人家的孩子,連上學都比別人艱辛。

許家印所有衣服,都帶補丁,一到冬天,手凍得像蘿蔔,筆都拿不起來。

吃的,也全是紅薯,或是紅薯面做的窩窩頭。

上中學因為要住校,每次都得帶上一週的口糧。

夏天窩窩頭兩三天就發黴,許家印只能用水沖沖,洗掉綠毛接著吃。

有一回實在黴爛得厲害,他吃了腹瀉不止,差點死掉。

好不容易救回來,還是沒有其他食物,只能繼續吃長毛的窩窩頭。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許家印年少時睡的床

艱難讀完了高中,許家印卻沒機會上大學。

那個年代取消了高考,僅有的幾個推薦名額,也根本輪不到自己。

只能老老實實務農,幹盡粗活累活,甚至當過挑糞工。

他絕望地以為,自己根本逃不脫祖祖輩輩種地的命運。

幸而1977年,高考恢復,許家印連考兩次,終於上了武漢鋼鐵學院。

他拼命唸書,不敢吃,不敢穿,唯一有過的“奢侈”行為,是在武漢街頭吃一碗一毛錢的熱乾麵。

苦則苦,許家印心滿意足。

他常回想起,初二那年,突然很想去看看城市是什麼樣的。

於是拉了幾個同學,一起步行去縣城。

從村裡到縣城有40里路,幾個孩子走了一天一夜,身無分文,只能在馬路邊找個地方躺了一宿。

現在看來,區區縣城,算什麼城市呢?

許家印花了20年,終於從農村來到大城市武漢。

他熱切又焦慮地渴望著,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03

王傳福出生時,已是家裡的第7個孩子。

對這個已有5個女兒、1個兒子的農村家庭來說,新生命的誕生,意味著又多了一張要吃飯的嘴。

父親靠著做木匠,賺點微薄的收入維持全家生計。

可沒過幾年,父親肝癌去世。

家裡沒了頂樑柱,母親只能讓幾個姐姐早早出嫁,18歲的哥哥也輟了學,挑起養家的重擔。

王傳福的人生開局,一片灰濛。

但生活的苦難,總在層層加碼。

兩年後,母親也積勞成疾,過世了。

那天,王傳福正在中考,考到一半,聽聞噩耗飛奔回家,還是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15歲的王傳福,父母雙亡,還錯過考試,前途暗淡。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萬般沮喪,王傳福提出要輟學。

哥哥聽了,直接給了他兩巴掌。

王傳福這才被打醒:“那時我才意識到,如果我真的不念書了,才最對不起家人。”

他擦乾眼淚,默默捲起行囊,去縣裡的高中報了名。

那些年,王傳福的求學夢,全靠哥哥嫂子東拼西湊,才得以編織。

他們一個在外做磚瓦工,一個在家裡織補,每週從牙縫中省出10塊錢,也要讓正在長身體的弟弟吃頓飽飯。

當王傳福考上了湖南的大學,哥嫂高興地把家裡唯一的“大件”手錶都送給了弟弟。

還乾脆舉家搬到了750公里外的長沙,在學校附近做生意,只為照顧弟弟。

王傳福明白,窘迫生活裡,是哥嫂用自己的青春撐起了他的未來。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王傳福的哥嫂

他無以為報,埋頭苦學,那股拼勁兒讓當年的老師時過30年依舊記憶如新:

“那是我教過最用功的學生了,他每天就睡幾小時,剩下的時間全在學習。“

王傳福的大學,就在“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嶽麓山下。

但整整四年,他沒爬過這座名山。

不管別人的大學生涯多麼精彩,王傳福不敢虛度一分一秒,不願浪費一分一毫。

04

為什麼我要專門說說他們三個的故事?

因為中國現今超級富豪很多,但俞敏洪,許家印,王傳福,才是真正從赤貧中出生,白手起家。

俞敏洪成立了新東方,變成中國最有錢的老師。

許家印建立的恆大,如今已是真正的地產帝國。

王傳福的比亞迪汽車,是營收千億的民族企業之光。

他們的故事很勵志,也很傳奇,但這背後有一個被人忽略的扎心現實:

這樣的草根逆襲,在現今的諸多富豪中,其實佔比極低。

專門研究牛人的何加鹽老師,曾寫過一篇文章,統計了王石、柳傳志、曹德旺、黃光裕、劉強東、王興、馬化騰等中國20多位億萬富豪的家庭出身。

他發現:

有3位富豪家裡有政界背景;5位家裡有經商傳統或國企領導幹部背景;2位家裡在文化、教育界有影響力;

3人出身公務員家庭;4人出身教師家庭;3人出身工人家庭。

只有俞敏洪、許家印、王傳福3人,是貧困農民家庭出身。

這個資料,指向了一個讓人沮喪的結論:

牛人更多出生於精英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很難養出富豪。

換句話說,寒門難出貴子。

即便這3人取得了成功,但他們的少年時代,與其他人差距極大:

過著十幾二十多年的苦日子,一邊讀書一邊還要幹農活,光是生存就已經拼盡全力。

摸不著城裡孩子司空見慣的輔導班、圖書館,更沒機會接觸任何文藝特長,商業訓練。

在人生的起點上就落了後,何談優勢。

並且,他們的奮鬥史,也充滿著比旁人更多的艱辛。

在馬化騰14歲就可以買望遠鏡,柳傳志的父親用自己的影響幫兒子獲得大批貸款時。

俞敏洪在天寒地凍的北京冬天,滿大街刷小廣告宣傳免費講座。

為了拉關係請人吃飯,挨個敬酒,半小時之內灌下一斤半白酒,送進醫院搶救6個半小時才醒過來。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許家印為了找工作,寫了30多頁的厚厚簡歷投出去,卻無一人迴應。

一家6口,和人合租在一個兩室一廳裡。

裝不起空調,深圳酷熱的夏天,老婆孩子只能睡在別人臥室門口,蹭門縫裡的涼氣。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王傳福創立比亞迪之初,十幾個人以廠為家,吃、住都擠在一間屋,晚上一字排開睡大通鋪。

最忙的時候,女兒出生,王傳福都沒能去醫院陪妻子。

好幾天後,才得以回家看一眼。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這就是苦孩子必須面對的現實:靠不了任何人,只能靠自己。

05

既然寒門難出貴子,實現階級跨越的難度係數如此之大,我們這些一無背景、二無財富的老百姓,是不是就沒有努力的必要了?

絕非如此。

這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

而正因為不公平,我們才要更努力。

正因為沒有傘,我們更要努力奔跑。

俞敏洪18歲上了北大,其間休學一年,23歲成功留校,和當初嘲笑他的班長王強做了同事。

33歲,新東方已營收千萬,那時在美國掙著高薪的王強也被他吸引,辭職回來一起創業。

俞敏洪花了23年,終於和王強站上同一賽道。

又花了10年,才在這條賽道上,開始領先。

那一年,新東方俞敏洪是插秧冠軍,恆大許家印做了挑糞工,比亞迪王傳福成了孤兒

這就是努力的意義:

我們不能因為別人開著“超跑”和光著腳的你賽跑,就自甘放棄,退出比賽。

勇敢跑出去,也許你還能贏得一雙鞋;

跑下去,你可能會贏得一輛腳踏車;

越跑越遠,等著你的或許就是一輛小汽車。

就像是一棵樹,你不能選擇生來是長在平原還是高山,但你可以選擇往下扎得更深一點,多長高一米,再長高一米。

這樣起風時,你的果實就可以順風起飛,飛到更高的地方紮根。

這也是我們普通人努力的另一個意義:

不管出身何處,總有些人,透過自己的奮進,改變了自己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

更有人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積累和努力,最終在某一代人實現了階級跨越。

所以,與其抱怨祖輩沒有給自己一個好出身,不如自己努力奮鬥,給孩子一個好出身。

正如一個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對他的學生所說:

“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發現人生就像爬山,當我從泥濘的田裡走出來,來到山腳下開始爬山時,抬頭一看,山頂已經有不少人了。

但我還是會繼續爬,我努力爬的意義是,將來我的孩子或許能從半山腰起步,不要像我這樣辛苦。”

你走出農村、走出貧寒,給孩子一個更公平的起點,那些你此生未竟的夢想,就能在你的孩子身上,有更大的機率實現。

06

過年回家,鄰居家的大叔來找我父親聊天。

他羨慕地對我父親說:“你兒子真是成器,給你蓋新房,帶你去大城市旅遊,我養的孩子,一個都不爭氣。”

我在一旁聽見,笑而不語。

以前為了讓我讀書,父親長年累月在外幹活掙錢,借錢也要讓我上學。

我不用功,父親便帶我去他幹活的工地訓斥我,要麼滾去學校,要麼像他一樣一輩子賣苦力。

而那位大叔呢?當初的他,整天在打麻將。

手裡一有閒錢,就去打麻將。沒錢交學費了,就讓孩子輟學。

一切結果,必有前因。

其實,人生是場接力賽,一代人鋪一代人的路,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

哪怕世界再怎麼不公平,它還是給勤奮、肯幹的人留了一條路。

每代人都多挪出一步,再困窘的處境,慢慢也能走出去。

所以,最後還有兩句話想送給大家:

1。如果你出身不如人,想要成功,就得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為出身只是起點,你的努力,依然能影響跑向終點的速度,或是在有限的生命裡跑得更遠一程。

2。即便我們不能成為鉅富高官,也盡力在小範圍內出類拔萃。

因為這個世界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我們努力奮鬥,往上走,至少能給下一代一個更高的起點,一個更公平的競爭機會。

請相信,不管在何時何地,奮鬥永遠有意義。

這才是每個普通人的宿命。

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