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頻陷造假門,日企汽車為啥依然堅挺

開過車的朋友應該知道,剎車部件對汽車來說多麼重要,試想在高速行駛過程或下坡途中,前方若突然遇到障礙物或行人,這時你踩剎車發現剎車失靈,你的心情會是何等的炸鍋。

最近一家叫“曙光”的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就在“剎車零部件”擺了一刀,該公司生產的剎車及零部件產品中,有114000多項質檢資料是篡改或者編造出來的。這就意味著該公司出廠的剎車部件沒有經過質檢就上路了,如果有質量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更為嚴重的是,“曙光”造假行為至少可以追溯到2001年,時間跨度長達20年。20年,該有多少汽車帶著“曙光”家的剎車部件上路了,不敢想象。

上游的水一旦臭了,下游的水能香的了嗎?上游零部件造假勢必禍及下游車企。

“工匠精神”淪為“躬匠精神”

曙光公司近年來定期報告的產品總數為19。2213萬件,其中存在不當行為的報告資料為11。4271萬件,涉嫌造假資料佔比近六成。在曙光公司供應的零部件中,約有5000例未能透過曙光制動工業與其汽車製造商客戶商定的質量標準,但這些瑕疵品均交付給了下游車企。

曙光公司是

豐田

本田

、馬自達、

日產

等10家日本汽車製造企業的零部件供應商,豐田還是對其持11%的股份,事情發生後當事人的反應是:

“重新檢查後認為產品效能沒有問題,所以曙光制動器以及相關車企目前都沒有召回的計劃;具體企業名稱無法公開;暫時無法確認是否涉及中國市場”

【觀察】頻陷造假門,日企汽車為啥依然堅挺

“曙光”造假讓人聯想起之前的“高田氣囊”事件。作為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製造商,高田公司將安全隱患的氣囊投放市場,不僅致使豐田、本田、日產等日系品牌被迫召回數千萬輛汽車,而且還讓寶馬、賓士、大眾、通用等汽車品牌“蒙難”,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汽車召回事件。

而高田公司也因此於2017年6月申請破產。即便破產,高田問題氣囊依然“陰魂不散”,不時有汽車企業因為高田氣囊問題釋出召回公告。

【觀察】頻陷造假門,日企汽車為啥依然堅挺

還有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神戶制鋼造假事件,長期以來神戶制鋼向豐田等大型車企輸出汽車座椅、懸架、鋼樑、引擎蓋等部件,2017年公司被曝鋁製品、銅製品、鐵製品都有資料造假,最終在華召回千萬臺車輛,領導層鞠躬致歉。

【觀察】頻陷造假門,日企汽車為啥依然堅挺

如果你將這些劇集聯絡在一起你會發現,日本汽車造假程度非常嚴重,遍及了汽車產業鏈的原材料、零部件、整車製造等環節。日企的“工匠精神”逐漸向“躬匠精神”演變。

這種造假背後可以折射出日本的不自信,由於日本近年來經濟長期萎靡不振,面對劇烈的全球化競爭,日本的整個社會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不少日企開始變得“不本分”,透過造假售假等犯規的方式來壓縮成本、攫取利潤。

“在日本,製造業下滑是個普遍問題,但還不至於要去造假,造假是一個職業道德和國民品質的問題。”某知名投資人指出,日本傳統制造業出現造假問題,主要是國際傳統制造業競爭帶來的壓力導致的,至少中國就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

同時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汽車產業鏈方面的質量監管不到位,或者說是不作為。曾擔任日產汽車公司前董事長戈恩日本辯護律師的弘中惇一郎曾向外界表示,日本在汽車配件企業安全責任方面的法律標準與歐美、中國等主要市場相比較為落後。

豐田、本田、日產等大型車企從上游採購到投入使用之間也缺乏零部件驗收的把關,導致“引狼入室”。豐田、本田不是沒有能力去驗收,而是不願意投入時間去驗收,畢竟多一個環節就降低產出的效率。

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少一個環節,以後的代價可能就更大,那就得是——召回,甚至遭遇車主的投訴。

造假橫行,為啥銷量還是遙遙領先?

奇怪的是,即使是足以威脅車主性命的安全氣囊部件出現造假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也沒對使用該零部件的下游車企的銷量造成衝擊。

比如,就在零部件安全氣囊造假、金屬材料摻假曝光的當年(2017年),豐田年底的全球銷量達到1038萬輛,不僅沒有跌,反而還出乎意料的重新整理了歷史新高;在氣囊造假事件發酵的第二年(2018年),豐田全球總銷量依然保持強勁,最後以1059。4萬輛,的成績收尾,同比增長2%。

看到這,我不禁感嘆豐田的車主心理素質真夠強大的。佩服,佩服。

除了豐田的銷量沒有受到零部件造假的波及之外,其他日本車企的銷量也沒受到市場的“冷遇”。比如本田汽車2017年的全球銷量502。8萬輛,2018年增長到526萬輛。

資料顯示,最近三年中國公路上行駛的日系車數量佔總汽車保有量的比例高達38%,如果這些人因為信仰而選擇了日系車,那就不足為怪了,信仰怎麼會被一個汽車零件輕易摧毀呢?

對那些信仰主義的消費者來說,工業製造品已被文化標籤綁架,日本汽車就跟日本動漫、日本JK等一樣,可以俘獲使用者的心智。

心智被俘,說好聽點就是無條件的喜歡,說難聽點就是痴迷,比如各種“車粉”在汽車論壇互噴、汽車重度愛好者看到中意的車就腿軟走不動等。

資本市場對“造假”的態度

以豐田為例,豐田在日本(程式碼7203)、美國(程式碼TM)、英國(TYT)都有上市。

豐田集團控制多個零部件子公司,比如曙光制動器公司、電裝公司;電裝公司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有21種產品在全球汽車行業中占主導地位,其中就包括燃油管理系統。

自2021年1月16日,豐田佔股11%的曙光公司爆出造假事件後的一週內,豐田集團的股價並沒有受到影響,依然在各大股市依然保持堅挺狀態。

【觀察】頻陷造假門,日企汽車為啥依然堅挺

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上游零部件造假牽涉的車企豐田持包容態度。並沒有形成強烈的負面預期而引發股價大幅震盪。

這種包容一方面來自股民對此類造假事件早已“見怪不怪”,自2010年後,日本的車企零部件造假一直層出不窮,有的股民早已習以為常;另一方面,豐田在三家股市車企板塊中的巨無霸地位長期形成,豈是一個曲曲造假能撼動得了,除非是競爭對手(比如特斯拉)的崛起能對這種“投資共識”產生衝擊。

畢竟,一頭大象不會因為打一次噴嚏而摔跤。

作者|慧澤李

編輯|lal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