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引言

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而作為物品交換的等價物,我國的貨幣形式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一開始的貝幣到金屬貨幣刀幣、布幣、方孔錢盛行再到北宋時期更是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交子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也體現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繁榮之處。而相較於之前的金屬貨幣,這種俗稱為銀票的紙幣有著輕便、便於攜帶的優點,同時還能防止銅鐵等重要物資的外流,因此自其在宋朝初年的四川成都地區首次出現之後,它很快便成為了流通貨幣。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但是,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兩面性。而體現在紙幣上,那就是相較於金屬貨幣,它似乎更容易仿製,畢竟它也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而且也正如太史公司馬遷在《貨值傳》中所說的那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貪婪的慾望、高昂的回報似乎都為古代銀票的發行埋下了“假鈔橫行”的隱患。

可是,自宋朝誕生為始至此後的數百年間,無論是元朝還是明清兩朝,都有著大規模發行使用銀票的記載,但“假鈔橫行”的局面卻幾乎未曾出現。那麼又是何種原因導致無人敢造假呢?事實上,細看古代銀票上的字,我們便可以窺見一斑。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銀票的誕生

北宋初年,得益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又因為四川地區與外界交流的道路因為盆地地形而異常的崎嶇難行,這也讓當時的四川商人群體開始思索如何發明一種支付流通的憑證來快捷方便的實現商品貿易。

於是,交子誕生。在約1008年,成都的16家官商聯合發行了一種用楮樹皮紙印刷的憑證——交子。而在最初交子的作用也不過是存款、取款的憑據,並不具備貨幣的流通屬性。而且由於一些商戶唯利是圖、貪得無厭,肆意的濫發交子,兼又有經營不善而倒閉者,也讓其發發行的交子無法承兌。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因此,交子的出現其實也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的。而對於這個問題,宋朝朝堂也很快意識到了危害性。

在經過益州知州張泳的整頓規範之後,在1023年時北宋朝廷便設立了益州交子務,負責主官交子的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這也成為官交子的源頭。交子或者說銀票,也就逐漸具有了流通屬性,成為了一種真正的貨幣。

此後,在宋朝滅亡之後,元朝、明朝、清朝都承襲舊制,對銀票進行了發行、使用推廣。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銀票的防偽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常見的一個鏡頭就是客官在打尖後會甩出幾錠銀兩,店小二在笑臉相迎的同時,往往還會用嘴咬一下以此來判定銀兩的真偽。畢竟,銀這種金屬是相對較軟的,也很容易辨別真偽。

那麼銀票這種用紙張做出來的貨幣,又怎樣實現防偽,杜絕偽造的呢?

對於這一點,其實在交子發行之時,便已經考慮到了防偽的重要性。在16家官商發行之始,便運用的是用楮樹製作的川紙,這種紙張相較於普通的紙張光亮潔白、耐用,而且還有著重要的一點就是禁止平民採購,也就從原材料上控制了造假。

而對於銀票的製版上,為了杜絕造假,政府更是“用心良苦”。除卻了在銀票上繪製各種各樣精美的圖案之外,一張銀票的版式使用往往都不會超過一年,如此一來造假者製作飄板的成本自然而然的也就會高企。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採用了多重印押、密押技術。在銀票上不僅設定有隱藏的記號,還同時要本人畫押,在提取款項時錢莊、老百姓都要留下印記,以備查查。

而密押技術的使用,更是將銀票的防偽做到了極致。清朝時晉商,便有著95年更換300套密押的記錄。所謂的密押就是內建了對稱演算法的對交易要素進行加密傳輸的方式,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喬致庸要實現“匯通天下”的夢想所發行的匯票就是用的此法,以詩詞相對,縱使是歹人獲得了這些票據也無法實現兌換。

其實,即便是今天我們的貨幣也仍在運用包括紙張、製版、密押等方式來防偽。

但古代銀票防偽、杜絕造假的方式,還有一點那就是在票面上除了精美的圖案之外,還有著令人膽戰心驚的提示語。這也是很多利慾薰心的人,不敢去嘗試偽造、使用假鈔的直接原因。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以大明寶鈔為例,作為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它在洪武八年開始發行,此後流通七十餘年,直至正德年間才廢止。

它“以桑穰為料”,也正是紙質較差,導致它的耐久性很差;而且由於缺乏經濟常識,明朝的紙幣只發不收,也讓很多人似乎從中找到了造假的機會,它也確實很容易造假。但是,大明王朝卻也有相應的辦法,那就是懲以嚴刑,在大明寶鈔上直接有語:“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

這樣的嚴刑之下,對於不法分子無疑是有著極大的警示作用。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為何沒人敢造假?看上面這行字,就明白了

小結

其實,作為經濟發展的產物、古人的智慧結晶,銀票絕非是我們單純的從表面上看到的只是一張紙這樣簡單,它的誕生、發展乃至防偽技術即便是今天也仍然值得我們學習。而古人憑藉在銀票上印上律令,警示眾人的做法,也極有借鑑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