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輛車耐撞還是不耐撞?

汽車現在已經成為了普通產品,伴隨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人們對車輛的安全效能越來越關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也應運而生,碰撞結果也成為了人們買車的重要參考之一。那麼一款車耐不耐撞,到底要從哪些方面去判斷呢?

“耐撞性”這個詞怎麼理解

車輛的耐撞性是汽車行業常用的評價專案之一。所謂耐撞性並不是指車輛發生事故後車的受損程度,而是指車輛發生碰撞時透過犧牲特定結構、吸收碰撞能量來提高系統的碰撞抵抗能力,從而保護成員及貨物的安全。說得直白一些,就是碰撞後車內人員的受傷害程度是評價車輛耐撞性的最直觀體現。比如

沃爾沃

的棄輪保命在碰撞測試中總會名列前茅,而如果車輛碰撞之後車輛沒啥事,但是人已經報廢了,這樣的車並不招人待見。

如何判斷一輛車耐撞還是不耐撞?

碰撞測試中的正面碰撞,考驗的是A柱強度

在正面碰撞事故中,駕駛乘員艙依靠的是A柱的強度,A柱就是擋風玻璃兩側的兩根支撐架。A柱強度是保證正面碰撞時生存空間的重要依據。在正面碰撞測試中,100%、40%、25%正面碰撞,A柱都要承受吸能後最直接的碰撞力。中保研25%正面偏置碰撞,車輛缺少前防撞梁及水箱框架的吸能作用,A柱所要承受的撞擊力度更大,所以當我們看25%的碰撞測試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而25%偏置碰撞結果也是大家買車所參考的重要引數。總之,A柱的強度越高,乘員艙的完整性就越好,車內人員受傷的機率也就越小。

有一些團隊專門測試這種25%的偏置碰撞。A柱以及門檻邊梁採用2根340Mpa和2根410Mpa的鋼材,其測試結果為不及格;改用1200Mpa鋼材後,碰撞結果乘員艙變形明顯變小,A柱彎折減少,對乘員的保護也更好,成績也達到了良好。

如何判斷一輛車耐撞還是不耐撞?

側面碰撞,考驗的是B柱

側面碰撞,乘員艙依靠的則是B柱。B柱就是固定安全帶的那根柱子,車門的門檻防撞梁則是為了防止車門變形。側面碰撞中,B柱需要承受較大的碰撞力, 下邊梁以及車門承擔的碰撞力很小,因為沒有防撞梁等吸能機構,B柱的可靠性是乘員艙的最後防線,也是側面碰撞的主要承受者。

A柱與B柱一般車企都會採用1200Mpa強度級別的鋼材,門板內部不同造型結構,其設計以及耐撞程度也不相同。總之B柱的強度越高,乘員艙完整度就越好,當然車輛也就越耐撞。

如何判斷一輛車耐撞還是不耐撞?

車輛吸能結構的必要性

如果一輛車沒有吸能結構,車輛一旦發生碰撞,車沒有事,人有事了,那不是本末倒置嗎?車輛發生正面追尾,或者別人追尾了你的車,此時就要看防撞梁和縱梁了。車頭的吸能結構可以承擔乘員艙非常大的一部分碰撞力,所以我們乘坐的區域才會更完整。追尾考驗的是後防撞吸能結構,也就是後防撞梁的吸能結構,一般而言後防撞梁要比前防撞梁厚實一些,結構也更復雜。後防撞梁在發生碰撞時,讓吸能、速度衰減能力這些屬性達到較好的效果,目的還是為了透過吸能來降低車身受到的衝擊。

如何判斷一輛車耐撞還是不耐撞?

碰撞中,乘員約束系統也是重要的考驗

汽車的安全帶、氣囊都是必要的約束系統。在側面碰撞的時候,乘員保護除了乘員艙的強度,剩下的就是側氣囊、頭部氣簾以及安全帶的約束能力。車輛乘員的約束系統就是在發生碰撞時利用安全帶、氣囊、安全頭枕這些必要的保護措施來防止事故中人體與車輛內飾進行二次碰撞。

如何判斷一輛車耐撞還是不耐撞?

總結:

一輛車耐撞還是不耐撞,需要看車輛整體作用,總的來說,堅硬的乘員艙以及良好的吸能結構,加上氣囊、安全帶等約束系統共同作用,才能體現一輛車的耐撞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