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懂車的都換17寸輪轂?這種說法顯然經不起推敲,只能說17寸輪轂對於家用車而言比較均衡,兼顧了舒適、顏值、油耗、以及實用度,所以這本就是個取捨問題、而談不上所謂的懂車,相信每個車友心中都有一套大輪轂、顏值即是正義,如下圖的te37、誰不喜歡?關鍵在於包包裡的銀子是否充足!

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TE37是不是很帥?19寸以上的輪轂、配上低扁平比的輪胎難道不好麼?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懂車的具體概念,大家只不過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否定他人觀點罷了!比如以耐用為核心觀點,那麼18寸、19寸、20寸輪轂的輪胎出現鼓包的機率遠高於17寸輪轂,且大輪轂更容易被刮花,的確更大的輪轂、低扁平比輪胎在耐用方面是不行!

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但憑此並沒有辦法說明懂不懂車的,因為不同的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承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同理站在效能角度上的車友,會覺得小輪轂、配高扁平比的輪胎嚴重影響過彎穩定性,制約了車輛效能;所以與其談是否懂車、不如去談取捨以及角度;買車如果僅僅為了代步、而並不想花更多的錢去維護,那麼17寸輪轂足矣!

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大輪轂配低扁平比輪胎的優勢、劣勢

大輪轂配低扁平比輪胎的優勢是什麼?當然是顏值,畢竟效能優勢對於普通駕駛者而言體會不到;多大的輪轂算大?在鄙人的認知中19寸是起步,也就是說想要體現顏值、19寸是起步;對絕大多數普通車友而言、顏值是大輪轂存在的唯一意義,劇烈駕駛、效能之類的對普通車友而言都是浮雲,不把車子拉到極限、還真不容易體現出差異!

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大輪轂往往要配低扁平比的輪胎(配厚胎也不存在充足的空間),而所謂的低扁平比輪胎其實就是胎壁薄的輪胎、如上圖示(扁平比就是胎壁/胎寬);扁平比低的輪胎是胎壁剛性更強(胎壁短就不容易形變),也就是說低扁平比輪胎在高速行駛中、提供的支撐更足;不過劣勢也極為明顯,胎壁剛性足的確提供了更強的支撐,但卻在緩衝方面表現不理想(顛,相對而言)!

其次輪胎斷面和行駛面更寬,會相對的增加油耗;再一點就是排水能力降低、在大雨天可能導致抓地能力下降(當然這是指偏極限的狀態下,一般駕駛、這種效能悄然改變的差異很難感受得到);用料更多、以及廢品率增加,使得成本提高,所以低扁平比輪胎都不便宜;當然對於普通車友而言,低扁平比輪胎太容易鼓包、鄙人見過一Q50L頂配車友一年輪胎鼓包兩次(19寸輪轂),一年換兩次19寸輪胎、也挺費錢!

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根據實際動力合理選配輪轂

並不是所有車都適合配大輪轂,更大的輪轂對發動機動力有要求;輪轂增大會導致重量增加(不計成本減重另當別論),加速時需要的轉動慣量增加、所以發動機需要釋放更多的力量來起步及提速,簡單點說就是起步變肉;而剎車也變得更加費勁、這與重質量飛輪的道理一樣,更重的輪胎一旦轉起來儲存的動能更多、所以剎車費力!

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一般來說增大輪轂、降低胎的扁平比,並不會導致輪胎外經(注意是胎徑)增加,可一旦輪胎外徑增加(如果、別槓),那麼必然導致部分扭矩的損耗;也就是說本身動力就不好的小車、一旦輪胎增大(外徑),那麼動力受損!輸出扭矩=力*力臂=輪緣牽引力*輪胎半徑,輸出扭矩不變若輪胎半徑增加則導致牽引力F被縮小,牽引力F=ma,牽引力被縮小則導致加速度a縮小,所以動力差的車子最好別用大輪轂!

輪轂大小都有哪些優點及缺點,為何懂車之人都選擇17寸輪轂?

上文就是關於大小輪轂優勢、劣勢描述,可以說所謂小輪轂17寸(及以下)、大輪轂18寸(及以上)各有千秋,選擇17寸輪轂對家庭用車而言很合理,兼顧了顏值、舒適、動力、油耗、耐用等五個維度,是一個很平衡的選擇,但這僅僅是取捨、而根本談不上懂車;畢竟有些車友車子動力足、財力也很充足,為了效能強大選擇更大的輪轂難道不合理麼?值得吐槽的是那種開個a級小車、動力吃緊,卻上個19寸胎;為了低廉、選擇雜牌的鑄鐵輪轂,大幅度增加重量、胎徑,動力大幅度下降、還導致油耗上升,這種就有些不明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