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何春良,河北冀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美院客座教授。中央美院李鐵生先生工作室助教。清華美院高研班大千世界葛濤先生工作室助教,衡水市美術院副院長。河北知白傳媒文化公司藝術總監。

作品《浪跡于山水之間》入選“南粵之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資格。

作品《四時如歌》入選“美好中國·二十四節氣主題創作”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作品《師造化》入選“悲鴻精神”第三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作品《松風水月》入選“重溫經典”第四屆婁東(太倉)全國山水畫作品雙年展。具有入會資格條件。

作品《訪山問水》入選第二屆“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松風水月》

見山是山之淺見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復見山又是山。這三句話一步一重天,有道、禪之意,也體現了繪畫從技法,理法到心法的三種境界。

“見山是山”好理解,是俗人眼中的物象,是表象,是每個人都能看得到的東西,是沒有經過主觀處理和選擇的。我們寫生時老師不主張帶照相機,因為相機中物質的“神”難以再現,所以無法將完美的形象和當時的感受結合在一起。石魯先生認為,生活是活潑的,寫生是即興的創作,寫生不是照相機,也不能從概念中來(臨習古人)到概念中去(古人),所以創作、寫生不要如實描寫,要把精神帶到更高的地方。可染先生所謂不與照相機爭功,大概也是這個緣由吧。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翻開中國畫史,自古以來,文人繪畫佔據了中國繪畫的主導地位。文人畫家們崇尚個性,排斥工整嚴謹的學院派的作家氣和工匠氣,推崇富有文人氣息的繪畫為南宗的南宗畫風。以大文豪王維為代表人物的南宗畫派,以明心見性為宗旨,以怡情悅性、直抒胸臆為尚。而極具意象美的書法藝術的融入,也為繪畫藝術平添了幾分文氣與禪意。我認為國畫之所以能夠獨立世界繪畫之林,讓世人敬仰,就是因為它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當代大學問家王學仲先生說:“中國畫的欣賞除了看神韻與意境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欣賞方法,就是看畫中筆墨的運用。”同是一種意境的表達,若能運筆蒼勁,人們欣賞留戀的興致就會大增;如果用筆疲軟,只重視描畫圖形,無用筆之妙趣可尋,就會使觀者感到索然乏味……當下有不少畫家引用了工藝美術以及西畫素描的“做”法,所謂“做”:即不用“寫”,而是像西畫素描一樣,細膩的反映一種物象,而拋棄了中國的“意”和大膽的用筆。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我們不能說照相不是藝術,但如果把它轉移到中國畫上來,失了中國畫特有的最寶貴的韻味,如此畫畫要麼是對中國畫內涵或文化修養不夠,要麼便是在浮躁地迎合時風,亦或是在受什麼東西的驅使……這樣的繪畫且不說負了祖先留下的幾千年的文化,豈不是一併辜負了祖先留給我們的工具材料。然要超越這個層面,是和師承、修養、人品等綜合才智有關的,是一種“即不可功力(技法)到,復不可歲月得,默契神合不知然而然也”的自然流露。潘天壽先生說:“境界層上一步一層天,雖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生,未必夢見,古人也有“唯俗病不可醫也”的嗟嘆。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綜而述之,初學者無論臨習古人還是去大自然寫生,都力求做到“象”。畫象只是一種技能,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如果一生被物象所拖累,無論畫的多麼“形”象,也只是一畫匠而矣,也只能停留在見山是山的層面。那他手中之山,必是眼中之山,眼中之山也必是心中之山了。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見山不是山又是什麼?我們說是心中的山,但要達到這個境界,絕非易事。見山不是山應該是畫的第二個階段,是畫家透過大腦的分析綜合將物象的形轉換成畫面上筆墨關係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它體現到畫家意境創造的品格高低。其中筆墨關係包括黑白、虛實、對照、提攜、關照、疏密、聚散等元素,而如何將這些關係巧妙地運用畫面上去,就涉及到畫面構成的問題。一點一畫、一塊一面皆有構成關係。出去寫生或在家創作,有時候覺得無從下筆或畫面很不舒服,這時就會參考別人的成稿,是因為我們不明白構圖的道理,也就是畫面佈置的構成之理。那這個理從哪裡去尋呢,從細微處說一黑一白、一虛一實、一點一線、一塊一面皆具構成之理。區域性與區域性、整體與整體亦有構成之理,諸多之理皆歸於一個基本的理,同理也是繪畫內在的基本規律。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荀子說:“井井兮其有理也。”井井是秩序的意思,就像人身上的脈絡。也是紋理或條理的意思,所謂畫理也就是繪畫藝術內在的基本規律。通常我們把它和畫法放到一起講。法指方法、技法,理和法是辯證統一的,法雖繁雜但一理可統,理雖玄秘而循法可及,也就是說研究技法必要遵守理法,而研究理法,可從畫法中得,也可理解為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吧。畫家如能悟出,就像拿到了中國繪畫殿堂的入場券,進而擁有之再能運用之,就離上一層天不遠了。透過這幾年跟隨導師寫生和感悟,我已深知畫理的重要。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道”是中國文化的象徵,是中國藝術的發端。繪畫藝術也不例外,它是從文化中直接生髮出來,運用其中,便是畫理。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石濤說“吾道以一貫之。”“貫之”就是統一和諧的畫面效果,然後自一而萬、自萬而一,化一而成氤氳,“天下之事可畢也。”“知黑守白,是老子講的治國方略,這裡我們把它理解為畫面的黑白關係,黑白和虛實一樣,是一體的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全黑和全白不能成畫,必得以黑顯白、以白顯黑,黑中見空靈,白中顯妙有,方見黑白之妙。黃賓虹先生說:“作畫如下棋,需善於作活眼,活眼多棋即取勝,所謂活眼即畫中之空靈,一燭之光,通室皆明,此即黑白之妙。”“一陰一陽謂之道”也是畫面最基本的組合規律,因對立而產生變化,因統一而顯和諧。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就中國畫的構成而言:筆墨的穿插多取三角形,尤其是不等邊三角形,因為奇數主變,變則動,動則生機勃發。潘天濤先生的構圖多用不等邊三角形,他認為“至簡單之排比交錯,須有三點三畫始可,故三點三畫為疏密之起點,千萬之三點三畫為疏密之終點。三三相排,相交錯可至無窮。再者我們構圖中所用“C”“S”形也不過是截取了二氣的交界線,不取圓形是因為圓形無稜角,雖有動感卻無變化。方形和正三角形多對稱呆滯無變化,也多不被採用。但法無定法,若能出奇制勝,化忌為宜,則另當別論,這裡我們僅僅從構成角度論了其在繪畫上的運用,至於意境、氣韻等都可以從中得到印證,這裡不再一一例舉。我希望畫家朋友們多讀讀書籍,多增長一些道的智慧,繪畫就不迷茫,筆就不會妄下,理明瞭,也就掌握了繪畫藝術內在的基本規律,什麼地方畫什麼,畫多少,怎麼畫,畫黑還是畫白,畫簡單還是複雜,強化什麼,弱化什麼,保留什麼,刪除什麼,也就得心應手了。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我的老師李鐵生和葛濤先生經常告誡我們,大自然的任何物象都是符號和媒介,我們只是拿來借用一下而千萬不要為象物的形色所拖累,要大膽提煉和概括,打破邏輯思維的門戶之見,甚至敢於顛倒黑白。就簡單兩根線而言,它必定是一虛一實,一順一逆或一曲一直,這便是“道”,是繪畫之理。再比如留白,“白”在中國畫是氣韻。一幅畫是不是氣韻生動全在留白,如果畫面需要,任何物象都可以處理成白的狀態。山川樹木、路、房均可,黑則亦然。另外聚散、大小、奇正、險穩等一系列圍繞著畫面形式構成的出現,於是便有了豐富多彩、永珍紛呈的畫面的效果,這樣我們的畫面所呈現出的物象也絕非是眼中之象了,見山不是山也就不難理解了。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復見山又是山”這句話是心象的也是抽象的,古人云:“夫畫者,心也。”畫當然要從於心,從於形是地圖是照片。從於古人他人,是影印機,心法才是中國畫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既然畫當從於心,心是畫家情緒和精神氣質的反映,那麼人的精神因素就是主體,而山川只不過是藉以宣洩的媒介而已,這和以客觀物象為主體以再現為宗旨的繪畫觀點正好相反。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所謂相由心生,山川景物以媒介或附屬的地位被畫家的情緒和主觀意識決定於股掌之間,或顯於雄奇,或顯於幽靜,或顯於蕭索……就向天上的明月一樣因畫家的情緒而呈現出不同的姿態,心情好時皎潔明亮,心情不好時則陰冷淒涼。故寫生物象時,當須有真性情在,所以中國畫的意境絕非眼見之真實而是心裡的真實。我們不妨看看“八大、徐渭、蒙克、梵高的畫,看不見的內心世界,居然在他們的作品中被表現的如此強烈,遠遠超過了任何看起來更真實的作品。因此有人說藝術的本質在於揭示內心世界,所以心象才是最真實的藝術。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另外,禪文化的介入又使中國畫的審美意境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形的營造方面為藝術家的自由表現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中國畫家對形的理解大概是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金剛經》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就是形象,說其虛妄是因為物質世界的一切,無時不在變化中,所謂四大皆空,五蘊非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分鐘也不曾停留,就像是夢幻泡影把握不定,而世人不知其幻,往往窮其畢生精力去追逐,迷戀競爭,實在是愚昧之極,所以要慈悲為懷,指導眾生拋棄虛幻,而回歸那個真實不虛,如如不動的本體,這就是中國畫所以不重視形似的理論依據,因為形似只是事物的表象而已,我們就要透過表象發現事物的本質,我們的眼睛不要被表象的東西所迷惑。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但是,既然這實有的物質世界並不可信,那麼徹底否定它對不對呢?也不對,因為世界萬物在一定條件下,又的確明明白白存在著,那麼正確的在哪裡?正確的也不外乎空和有,所謂道不可離,可離非道。那麼唯有“有不離空”,也不執著於“有”才是正確的。從繪畫言,這與齊白石“似與不似”之間的審美觀點也是相符合的;“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貴在似與不似之間”是白石大師對藝術的概括,這裡他說的“似與不似是相對於客觀物象而言。”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其實,似與不似皆是形,品格高低雖不在形而在乎意,但形又是畫家在內在精神在畫面上的反應,黃賓虹是打破形的畫家,然而在他打破了物象形的同時,他必然又會被另一種形所代替,也就是筆墨之形。建立筆墨之形的目的,是為了相親於道,進而遊之於心的心靈感悟。似與不似之形是畫的精神氣質與山川景物巧妙結合的再製造,完全不是俗人眼中的物象,已變成了畫家心中的像。即心象,即所謂相由心生,畫家要看事物本質看的不是實象而是真象,是真如;不經歷磨難,大喜大悲和豐富的經歷是不行的。而真如是在如如不動心顯現的,一動真如即逝,幻象,假象從生。所以安忍如大地,如如不動念,方能出真如。【葛濤畫語】。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在畫“山”,到了黃賓虹那裡幾乎等於符號,簡之入微,洗盡塵滓,八大山人忍之國破,家亡之痛,歸隱山林,以筆墨宣之世胸中不平,其畫悽寂悲涼,逸出塵外,皆固他情緒心態所至。所謂畫如其人,再看看倪雲林的畫,我們就不會談論他畫的物件離物象有多遠,往往在感受他那顆潔淨的心,還有徐渭、石濤、髡殘等。他們之所以是千古不朽的大師,是因為他們早已掙脫物象束縛,構成了共同具有的內美的特徵,世人所喜愛的也是內美,是內在的真與善,就像我們喜愛鍾馗、張飛、李魁等人物一樣,他們的外表不一定漂亮,而其正直、善良、勇敢的品格才使得他們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然則求真最難,此真字乃是天地萬物之最高境界。求真難,就難在大多數人不能掙脫物慾之所牽,以至攀援馳求,失去本真。我們都生活在世俗中,無厭的慾望追求,使我們本有的率真扭曲變形,而畫家在獎牌、名譽、地位、金錢的誘惑驅使下,往往忍不住去追逐迷戀,而最終卻在這種追逐中失去了最寶貴的藝術個性和品質,我們之所以敬仰八大、青藤、倪雲林、黃賓虹、齊白石等,雖其畫風不同而能以真境界真性情標炳千古。

2021中國藝術大家名人榜:畫家何春良作品欣賞

繪畫實際上是一種修為方式,為練就一粒金丹的營營苟苟,一種營苟中的解曉與釋放,只有在澄懷觀化凝神靜氣的狀態下,其筆下的山川各等物象相親於道、融匯於心,也只有擁有含道應物的精神力量,才能放下一切束縛和障礙。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又是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每個過程都是一種修行,其技其理都當從屬於心,也是從形象到墨象再到心象的過程。直到修成正果,才能獲得極大精神超越與解脫,這種狀態是一種愉悅的審美感受,它是神聖的,是僅侷限於形象描摹的淺俗之作所不能比擬的。(文-何春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