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顏真卿、柳公權對書法發展的貢獻如何?

“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唐代初期的歐陽詢、虞世南是由隋入唐的書家,初唐已是他們活動的後期,他們繼承、總結、發展了隋代書藝,形成初唐楷書規範,尤其在楷書的結體上,開有唐一代之風。其後褚遂良在初唐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一步,上承歐、虞之緒,下開顏、柳之風。盛唐李邕的書法已有出新之勢,其書在行楷之間,“初學右軍行法,既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宣和書譜》)李邕之新在於他以新的體勢,使行楷入碑,是盛唐時期成就特出的書家。

稍後的顏真卿、柳公權在結體和筆法上向前又拓展了一步,變革初唐楷書法規,從王羲之書風裡徹底解脫出來,成就了真正屬於唐代楷書的形式規範,創造了典型的唐楷藝術形象,開拓出全新的藝術境界。

顏、柳之中,以顏真卿的成就最卓著,貢獻最大,影響最深遠,他是繼東晉王羲之之後,在中國書壇上影響最大的書家。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出身於書香名門,開元年間舉進士,累官至監察御史,因忤權臣楊國忠而出任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唐代宗時任刑部尚書,封爵魯郡開國公,故又稱“顏魯公”。身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是由盛唐入中唐的傑出書家。他政治上擁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

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 顏真卿《祭侄文稿》

在平原太守任中,曾與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聯合起兵鎮討安祿山叛亂,其兄、侄兵敗被殺,顏真卿在“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極端悲憤的情況下,縱筆直書了被元代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的《祭侄稿》。

他的另一篇行草名作《劉中使帖》則是得悉克服叛軍勝利後,身心欣慰之作,感情奔放,筆鋒剛健挺拔,“神采豔發,龍蛇生動”(米芾),觀其書“如見其人,端有聞捷慨然效忠之態”。

李希烈叛亂後,顏真卿受命勸降,他堅貞一志,終被李希烈殺死獄中。顏真卿一生忠烈,不畏權奸。曾當面與諂媚權奸的郭英義進行鬥爭,並致書斥責,這就是《與郭僕射書》即《爭座位帖》,矜怒之氣,發於內而行於筆,全篇一氣呵成。字寫得奇古豪宕,“字相連屬,詭異飛動”,米芾評為“顏書第一”。

顏真卿的行草書,情志意緒與書法形式高度融合,產生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為後世所重。書如其人,書品與人品一致,人與書俱為後世傳頌。

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 顏真卿《筆法十二意》(傳)

顏真卿善楷、行、草,他創立的“顏體”書藝特徵,在楷書上流露的更充分。他的父、母雙系都是數世善書之家,學有家傳。三十五歲時曾從張旭學書,有張旭與顏真卿談論筆法的《筆法十二意》傳世。

關於顏書的來源,歷來說法不一,蘇軾說他的《東方朔畫贊》法王羲之,有的說他的書學源於北碑以至篆籀,還有的說他學褚。唐代書法在歐、虞之後,民間書法已經形成變革的趨勢,顏真卿在這種氣候之中博採眾家之長而熔為一爐,又從民間書法中吸取營養,突破王羲之和歐、虞、褚以來的規範,另闢蹊徑,從筆法、結體、章法進行全面變革。“顏公變法出新意”的價值在於“自魏晉及唐初諸家皆歸櫽栝”,他的書藝包容篆籀筆意,又有北碑的拙樸嚴正之風,一掃秀潤清雅遺風,創造了大氣磅礴、雄厚剛健的“顏體”風格,是我國書法史上一次重大變革。

一般認為“顏體”書風經歷了三個階段。

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 顏真卿《多寶塔碑》

早期的《千福寺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筆法方峻,轉處用折,雖有個人風格但顏體特點還不十分明顯。

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六十二歲寫的《麻姑仙壇記》用筆易方為圓,轉處用轉,橫畫輕而豎劃重,豎畫帶弧形。巧用藏鋒和中鋒,“蠶頭燕尾”式的筆法特徵已很鮮明。字字厚重,運筆的起伏、提按變化節奏較初唐三家更為豐富,有力透紙背之感。結體上變欹側為端正,左右對稱,正面取勢的特點十分突出。中心舒展,氣度寬宏。顯然顏體風格已經形成。

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 顏真卿《顏家廟碑》

晚期的《告身墨跡》和《顏家廟碑》等,更為成熟老辣,用筆雄傑而厚重,結體更趨端嚴樸拙,字距緊奏,佈局茂密,點畫行間氣意充滿,整體上莊重正大的氣象達到頂峰。

“顏體”書藝突破前人規範很明顯,米芾佳美王羲之和初唐歐、虞,而批評顏真卿“無平淡之趣,大抵顏、柳挑踢,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矣”。這正從反面說明顏、柳變古創新的貢獻所在。顏書在建樹上是明顯的,他形成了一整套新筆法,使唐楷在用筆上跨入一個新的階段。又創造了唐楷成熟時期的典型形象和藝術境界,把唐楷的發展推向高峰。蘇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蘇軾的話頗有眼力,顏真卿對書法藝術發展的貢獻是開拓性的。

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因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比顏真卿晚七十年。柳公權在穆宗朝因善書充為翰林侍書學士。穆宗曾問柳公權:“筆何盡美?”柳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段故事不但是“筆諫”佳話,因它涉及人品與書品的問題,亦是論書名言。柳公權的書學,唐書本傳說:“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唐文宗稱柳字是“鍾、王復生,無以加焉”。蘇軾認為“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

從柳公權傳世楷書看,受歐陽詢、顏真卿的影響跡象是明顯的,他是延著顏真卿開拓出的道路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的。歷來有“顏筋柳骨”之論。衛夫人《筆陣圖》說:“善筆力者多骨”,“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顏、柳用筆皆遒勁,筆力強盛,顏書較寬博壯偉,骨強而肉豐,豎畫帶弧形,挑踢變化豐富,極富彈力,故謂之“顏筋”。柳書斬釘截鐵,沉著痛快,與顏書肥壯不同,橫豎畫均勻,瘦硬爽利而挺拔,故曰之“柳骨”。“顏筋柳骨”形象地表述了顏、柳在筆法形象上的基本特徵以及他們在藝術上的聯絡。

柳公權善楷、行、草書,“柳體”的特點在他的楷書上流露得較充分。楷書代表作有《李晟碑》、《金剛經》、《符璘碑》、《神策軍碑》、《大達法師玄秘塔碑》等。

顏真卿、柳公權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 柳公權《神策軍碑》

《神策軍碑》是柳公權六十五歲時的作品,精練蒼勁,神完氣足,為傳世柳書最佳者。柳書用筆方圓並運而以方為主,強調頓挫,筋骨開張,舒展爽利。撇輕捺重,變化分明。鉤挑皆回鋒起踢,轉折處提筆另起而有稜角。結字不同於歐字的緊嚴,亦不同於顏字的寬博,而是中宮攢聚緊結,橫豎畫放縱舒長,從而造成疏密、虛實、黑白、散聚等對比和相互烘托。字的外形有高低伸縮變化,儀態豐富,頗有情致。與初唐歐、虞、褚三家和顏書相比,柳字楷法自成格局,是晚唐富有創造性的傑出書家。

唐楷自褚遂良開始,在用筆上向豐富多姿上變化,中經李邕、張旭,到顏、柳,完成了唐楷筆法的一整套新規範。近代書家沈尹默先生在研究了唐代各個時期的書家用筆規律後說:“發現他們用筆有一拓直下和非一拓直下(行筆有起伏、輕重、疾徐)之分,歐虞屬於前者,懷素屬於後者。前者是二王以來的舊法,後者是張長史、顏魯公以後的新法。”

由張旭到顏真卿、柳公權的主要貢獻就是破舊立新,開拓新局面。唐楷筆法到顏、柳手裡,使點線更富於立體感、節奏感,更能表達書家的主觀情志意緒,更有性格化的色彩。總之,顏、柳將唐楷書藝推向高峰的功績是劃時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