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唐朝,是古代中原王朝中最為強大的一個朝代。唐朝初年的幾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勇於開拓銳意進取,他們在位期間,唐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對外戰爭頻率之密集、次數之眾多,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唐朝的周邊鄰國和遊牧部族,在唐朝軍隊所向披靡的軍威震懾之下,無不俯首帖耳,以至於讓李世民贏得了“天可汗”的美譽。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如杜甫《兵車行》所說,“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連綿不斷的戰爭,也給唐朝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與傷痛。每一次戰役都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成千上萬的百姓被迫離開炊煙裊裊、妻兒環繞的溫馨家園,走上刀光劍影、生死未卜的戰場,以至於詩人們發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感嘆。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不過,天下事無絕對,唐朝初年有一場特殊的戰爭,幾乎沒給唐朝百姓帶來任何苦痛磨難,出動人數之少在唐朝內外戰爭中無與倫比,但卻讓唐朝百姓從此擁有“甜蜜”生活。這場戰爭就是貞觀二十一年唐朝擊滅中天竺摩伽陀國之戰。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中天竺國。誰知中天竺國內剛剛發生叛亂。老國王屍羅逸多病故,野心勃勃的大臣阿羅那順擁兵自立為王。這個阿羅那順是個桀驁不馴的狂野之輩,他自恃印度與唐朝山水阻隔迢迢數千裡,唐朝不能拿他怎麼樣,悍然出兵圍攻王玄策的唐朝使團,不僅囚禁使團成員,還“盡掠諸國貢物”。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唐朝使團只有王玄策一人僥倖脫逃。然而王玄策為人有膽有識,他被阿羅那順的狂悖無禮激怒,決心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他直接跑到與印度毗鄰的吐蕃和尼泊爾,當時他們都是唐朝的藩屬國。王玄策以唐朝大使的身份,從他們那裡徵調了八千多人的軍隊,他自任統帥,浩浩蕩蕩殺回中天竺報仇雪恨。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如果這世上真有天才的話,那王玄策顯然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天才。他出使印度之前的官職是融州黃水縣令,毫無領兵作戰經驗。但他卻帶著這八千多語言不通、戰術各異的聯軍,不可思議地打敗了依託本土作戰的摩伽陀國大軍,大獲全勝,“斬首三千級,溺水死萬人”,使得摩伽陀國戰死一萬三千多人。此戰也創下唐朝參戰人員最少的一個紀錄,只有王玄策一個唐朝人參戰,卻打贏了一場跨國戰爭。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這場跨國戰爭對唐朝的意義十分重大,對唐朝老百姓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此之前,中國古人們飲食中所用的甜味劑,和今天相比天差地遠,如今遍地都是的冰糖、白砂糖等在當時並不存在,養蜂獲取蜂蜜技術也僅僅處在萌芽階段。人們日常飲食的甜味劑來源,主要是以粟米、大麥、小麥、玉米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製成的“飴糖”,製作程式繁瑣,成本高而產量低,一度被作為藥用原料。或者用甘蔗汁熬煮成糖漿,儲存運輸極為不便,在尋常百姓家的廚房裡、餐桌上很少出現。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此後,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中外貿易的發展,一種來自外國的“西極石蜜”進入中原。所謂“石蜜”,是指用甘蔗汁經過熬煮後的一種精煉蔗糖製品,“味甜如蜜,其硬如石”,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沙糖與冰糖,只不過純度較低而已。這種“石蜜”比之飴糖或糖漿,不僅甜度高,且可以長期儲存,便於流通運輸,更為關鍵的是製作成本較低,便於量產,具備了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條件。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這種糖製品實現了蔗糖從液體狀提煉為固體狀、並且能量產的突破,印度的製糖工藝在這方面走在了全世界前列。印度製作的“石蜜”蜚聲世界,鄰邦中國很早就知道,《續漢書》記載,“天竺國出石蜜”。《冊府元龜》記載,唐朝初年,國力強盛,萬國來朝,唐太宗李世民檢視各國的進貢的禮品時,看到了“西蕃胡國”所贈的石蜜,品嚐之後大為讚歎,石蜜由此成為唐朝貴族喜愛的食品,“中國貴之”。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貞觀十五年,屬於石蜜產地的印度摩伽陀國派遣使者來到唐朝,與唐朝建交。李世民由此萌生了派人去印度學習引進熬糖法的念頭,讓唐朝百姓都能享受“甜蜜”的生活。《唐會要》記載,李世民想到做到,“太宗遣使至摩伽陀國取熬糖法”。而王玄策出使印度的使命之一,正是執行這項任務。誰知道不怕沒好人就怕沒好事,等王玄策一行到達天竺時,摩伽陀國卻換了人間,傾心與唐朝交好的老國王屍羅逸多已經病故,桀驁不馴的阿羅那順竊取皇權,與唐朝大打出手。結果被王玄策三下五除二搞定,一場血戰後王玄策才得以完成使命,“就菩提寺僧召石蜜匠,乃遣匠二人”,把2個印度熬糖匠人帶回大唐,甜甜的糖背後原來隱藏著這樣一段苦澀歷史。

甜甜的糖背後的苦澀歷史:唐朝為了引進熬糖法發動了一場跨國戰爭

印度熬糖匠人利用唐朝越州等地的甘蔗資源,“就甘蔗造之,皆得成就”,終於使得印度熬糖法和石蜜得以在唐朝全面普及,平常百姓也能品嚐到味甜如蜜的蔗糖製品,享受到“甜蜜”生活。更為令人叫絕的是,唐朝匠人對印度熬糖法進行了改進最佳化,製出的成品“色味愈西域遠甚”,外觀口感甚至遠遠勝過印度,無論產量和質量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此後中國的蔗糖提煉技術又輾轉傳回印度,讓印度人驚歎不已,稱之為“中國糖”。參考史料:《唐會要》《續高僧傳》《冊府元龜》《新唐書》《中國蔗糖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