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小知識:公羊氏簡史

百家姓小知識:公羊氏簡史

複姓公羊氏,源流只有一個,源自姬姓,始祖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學者公孫羊孺,其後裔取其名字中的“公羊”二字為姓氏。公羊氏著名人物有公羊高,戰國時期名儒,是孔子弟子、“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門下高徒。其玄孫公羊壽邀請學者,收錄公羊高的言論、事蹟,輯成《公羊傳》一書,又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漢武帝、漢宣帝時期,《公羊傳》被列為儒學十二經之中。

百家姓小知識:公羊氏簡史

公羊傳公羊氏後來成為稀有姓氏,宋朝時期位列《百家姓》的第四百二十位,目前不足千人,而和公羊氏頗有淵源的羊氏卻有十萬多人口,九個源流。羊氏人口約有十萬一千餘人,主要聚居在四川、安徽、江蘇、湖南、甘肅等省區,臺灣、香港、海外也有少量的分佈。羊氏第一個源流出自公羊氏,春秋時魯國學者公孫羊孺後裔,《尚友錄》記載:公孫羊孺的後人“以王父字為氏”,於是有了公羊姓氏,後部分族人改為單姓的羊氏。羊氏的第二個源流出自姬姓分支祁姓,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盈後代的封地在羊舌邑(今屬山西洪洞範村),故其後裔以封地名“羊舌”為姓氏,春秋末年改為單姓羊氏。《羊氏族譜序》記載:“粵稽吾族,肇開於姬姓,受氏於羊舌,發祥于山西,盛衍於東魯。”說明這一支羊氏族人源自姬姓羊舌氏,發祥于山西,興盛于山東。羊氏的第三個源流出自晉國大夫羊舌突。《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期,晉靖侯之子公子伯僑有個孫子名“突”,晉獻公在位時期,封地在羊舌邑(山西洪洞、沁縣一帶),受封為大夫,其子孫以羊舌為姓氏。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羊舌一族被晉卿滅掉,其子孫逃亡他國,改為羊氏,羊氏後裔尊羊舌突為得姓始祖,逃亡華山的族人改為楊氏,即“弘農楊氏”。羊氏的第四個源流出自官職,西周時期,有“羊人”官職,負責為王室掌管羊,這部分官吏的後人以祖先的官職為姓氏。第五個源流出自姞[jí] 姓,黃帝后裔姞姓族人改姓為羊氏,這一支羊氏族人世居泰山、京兆(陝西西安)一帶。

百家姓小知識:公羊氏簡史

古羌人壁畫羊氏的第六個源流出自古羌人,古羌人以牧羊為生,其部落以羊為圖騰,名稱“羌”就是“羊人”的合成字。春秋時期,西戎後裔的羌部落後裔以部落名稱為姓氏。羊氏的第七個源流出自漢朝的零陵夷人,牧羊為生,漢化後改為羊氏。第八個源流出自王氏,宋朝時期,名門望族的三槐堂王氏的一支改姓羊氏。《平江王氏譜序》記載:王旭的兒子王質,曾任職荊湖北路轉運使,居住在湖南平江縣南四十里王家坊,後裔改姓羊氏。羊氏的第九個源流出自少數民族,漢化後有改姓羊氏的。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海西考郎兀衛女真人羊哈歸順明朝,被授予三萬衛指揮僉事,羊哈去世後,其子羊莽漢承襲了這一官職,後人改漢姓羊氏。當時還有一個叫羊哈的女真人,歸順明廷被授予廣寧衛都指揮僉事。正德二年(1507年),羊哈的兒子羊守忠襲封指揮使,後人改漢姓羊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有羊姓氏的,限於篇幅,不再贅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