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大宅門》12: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白家崛起的兩個“貴人”

再看《大宅門》12: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白家崛起的兩個“貴人”

可惜100多年前,還沒有網路,被官商勾結惡整的北京藥商董大興,濟南孫記瀧膠莊,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成了百草廳崛起的墊腳石。我們在稱讚二奶奶女中豪傑,白景琦魄力超群的同時,是否會對被他們藉助官府打壓的其他商人予以同情?

在官本位的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和經濟從來不會分家,官家需要有錢人輸血,有錢人需要藉助官家保護,而官家的具體代表,即各級官員,一方面為官家盤剝百姓,一方面假公肥私。官員從窮苦百姓身上所得有限,真正的大數目往往離不開商賈的孝敬,因此富庶地區的地方官,三年清知府,不必過分刮地皮,即可得十萬雪花銀。

再看《大宅門》12: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白家崛起的兩個“貴人”

常公公只是宮裡的一個老太監,但因為掌管內廷中藥供奉,頗得慈禧太后信任,馬上成為整個北京乃至全國藥商巴結的炙手可熱的人物,二奶奶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壯士斷腕,不惜動用白家修祖墳的銀子,賣了一套精緻的北京四合院送給常公公做外宅,還送美女,拉常公公入股百草廳。單那個北京四合院,放到今天就是幾個億的資產,在100年前也不是普通人家住的起,可以說,二奶奶收買常公公,是下了血本的。

有了常公公做靠山,有了結實的官商勾結做基礎,二奶奶馬上就硬朗起來了,叫板以董大興為首的北京藥行聯合會,時不時讓常公公去找他們的麻煩,停了他們的宮廷供奉權,連以前給的銀子也要求退回來,這可是要了董大興們的老命了,此時董大興們要對付的,已經不只是二奶奶,而是二奶奶背後的常公公,常公公背後的慈禧,這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惹不起的,於是只好打退堂鼓,讓二奶那得以重振百草廳。

再看《大宅門》12: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白家崛起的兩個“貴人”

常公公多活了幾年,白家打著常公公的旗號也威風了幾年,在京城乃至周邊,成了無人敢惹的角色,儼然已是藥行一霸。

白景琦濟南府創業,最大的對手是孫家。如果正當競爭,白景琦和孫家,頂多是平分秋色,可是孫家竊取商業機密,被白景琦抓了現行,一紙訴狀,將孫家告上衙門。

於是,濟南知府發財的機會來了。是非曲直,對知府來說並不重要,誰家送的錢多,才是決定官司的關鍵。白景琦不僅滿足了濟南知府的所有要求,還將壞事做到底,給知府出主意,把官司拖下來,讓孫家持續不斷地給濟南府各級職員送小錢,濟南府上下,成了瀧膠案最大的受益者。姜文扮演的知府拍拍白景琦的肩膀,說我這知府該你當,從那一刻,孫家的命運便決定了。

再看《大宅門》12: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白家崛起的兩個“貴人”

白景琦成了濟南府的財神爺,壟斷了整個瀧膠行,不發財都難。

官商勾結的威力,可見一斑。

不管是北京還是濟南,都是當時全國比較大的城市,不僅有一行一道,也就意味著常公公和濟南知府們,不僅有白家一戶送錢的,他們的財富不外露,但可以想見,長年累月下來,並不會比白家這樣的民族資本家差多少。

商家對於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的態度,是矛盾的,既恨,又怕,兼且期望官家能站到自己一邊,幫助自己不正當競爭。最怕的是地方商家太少,地方官選擇的餘地太少,就會出現一堆官圍著一個商家薅羊毛的情形,不把羊薅死才怪。

再看《大宅門》12: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白家崛起的兩個“貴人”

常公公死了以後,王喜光掌管宮廷藥供,繼續吃受白家的好處,但很明顯,王喜光沒有常公公那樣有信譽,錢照收,可給白家辦事的時候總打折扣,貪心不足。這就是商家的第二怕——-換官家,以前的官家都送到了,可以正常營業了,忽然來了個新官,因為你孝敬不到位或者其他原因,繼續鬧你。

在官家面前,商家永遠是卑躬屈膝的。不必官家裡面的主要角色出馬,不必專門整你,只需要幾個小吏,按照朝廷的正常規定,經常上門找商家的麻煩,不給商家提供正常保護,不出三五年,這商家準玩完。

百草廳的歷史,就是一部官商勾結的歷史,黃宗洛扮演的常公公,姜文演的濟南知府,陳凱歌演的小吏,就是中國古代社會官家的縮影,多少商家因其而興,就有多少商家因其而亡。

再看《大宅門》12:常公公和濟南知府,白家崛起的兩個“貴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