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如果有喜歡讀《水滸傳》的朋友,就會發現裡面的大官人小旋風柴進經常脫口而出的臺詞是:我家有丹書鐵券在此,你能拿我怎地?柴進口中的丹書鐵券是什麼東西呢?通俗點來說,就是免死金牌。這種東西起源漢高祖劉邦時期,他統一天下後,為了鞏固和籠絡功臣,因此頒給元勳們“丹書鐵券”作為一種嘉獎,史書記載:“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在這裡,“丹書鐵契”是以鐵為書,用做丹藥的硃砂在上面寫上契約,成為皇帝與臣子之間守信的憑證,說白了就是皇帝所立下的flag,最初鐵券並沒有免死的功能,只是作為加官進爵的一種憑證。北魏孝文帝的時候,丹書鐵券就有了免死的能力,宋代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奪取皇位,為了安撫天下,他也給了柴氏“丹書鐵券”,這也就到了柴進的手裡。明清兩代,鐵券制度越來越完善,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等人獲得公爵封號,並被賜予“金書鐵券”。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鐵券上的內容是什麼呢?包括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還有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最後就是皇帝的誓言。說完這種免死金牌,我們再來說說古代著名的尚方寶劍。人們第一個印象肯定是“上斬昏君,下斬佞臣。”尚方寶劍真的有這麼大的權力嗎?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追溯它的歷史,應該起源於元代,忽必烈時期,道士張留孫治好了皇后的病,這讓忽必烈非常高興,“命上方鑄寶劍以賜,建崇真宮於兩京,俾留孫居之,專掌祠事”,不過這只是代表著榮耀,並沒說有了尚方寶劍就能到處砍人了。它擁有生殺大權,應該是明代“萬曆三大徵”開始實行的,當時陝西等地發生叛亂。萬曆皇帝賜予甘肅巡撫葉夢熊尚方劍進行督戰,明軍派系很多,軍隊不齊心,葉夢熊資歷也很淺,萬曆特賜予葉夢熊生殺大權,震懾住了手底下的人,明軍最終獲得了戰爭勝利,明朝皇帝嚐到了甜頭,賜予尚方劍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不過到了清朝,雖然評書演義中有越來越多出現尚方寶劍的橋段,正史當中並未曾有其存在,畢竟清朝的皇權高度專一化,皇帝也不會傻到去頒發這種東西把權力白白送給別人。那在古代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呢?其實真相很出乎意料,並非你想的那樣。答案的解釋權,還得在皇帝手裡。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尚方寶劍雖然說得好聽,並沒有丹書鐵券那麼大的約束力,皇上給予大臣的權力也是特定於一方面,看官聽幾個例子就明白了。就拿著名的名將袁崇煥來說,崇禎元年,崇禎皇帝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並賜尚方寶劍,予以遼東的生殺大權,便宜行事。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結果到了崇禎二年,袁崇煥的寶劍上就沾了血,用他殺掉了不服自己管轄的皮島都督毛文龍,可是就在同年,袁崇煥就被崇禎抓到了監獄,接受凌遲,崇禎列出袁崇煥兩大罪,除了私通後金之外,就是擅殺朝廷大將,由此可見,尚方寶劍的功能並不靠譜,殺個大將都犯難,更別說殺那些受到免死金牌保護的人了,那麼有丹書鐵券的人就萬無一失了嗎?這照樣得看皇帝的臉色。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朱元璋曾經發給李善長丹書鐵券,保護他子孫平安,結果李善長還沒死,朱元璋就將自己立的flag給拔了,洪武二十三年,有人告發李善長涉嫌到“胡惟庸案”當中,朱元璋將76歲高齡的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而且李善長死後,朱元璋更是頒佈命令:“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

在古代若尚方寶劍碰見免死金牌,到底是殺還是留?並非你想的那樣

同樣擁有丹書鐵券的柴進,最後也難逃逼上梁山的命運,帝王心難測,由此可見,至始至終皇權才是最為厲害的丹書鐵券和尚方寶劍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