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都有過在戰場上的高光時刻,如果要比較哪個朝代的軍隊戰鬥力最強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不過要說起哪個朝代從巔峰滑落的速度最快的話,那麼明朝三大營的衰落幾乎是唯一的答案。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明軍畫像

在明朝初期,朱棣和朱瞻基就是依靠三大營的兵力多次贏得了對外戰爭,穩定了明朝的邊境局勢,這支主力部隊在戰爭中的表現不可謂不突出。

不過在明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中,三大營的主力幾乎損失殆盡。雖然之後明朝政府重組了中央軍,但是他們的戰場表現卻難復昔日之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明代士兵裝束

一、明軍三大營的輝煌戰績

明朝的建立是基於戰場上的勝利的,其開創者朱元璋對於軍隊的重視程度在眾多開國皇帝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作為一名十分重視皇權權威的統治者,朱元璋很注重將軍隊的控制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朱文正劇照

因此朱元璋在明朝還未建立的時候,便成立了諸翼統軍元帥府來管理軍務,後來他又將這一機構改為大都督府,而朱文正則是第一任大都督。

在明朝成立之後,朱元璋愈發擔心重臣會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威脅,因此在胡惟庸案發之際,他便將大都督府分為為前、中、後、左、右五軍都督府,用來管理京城中計程車兵,而其下轄兵又被分為四十八衛。

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為了能夠發起對於北方蒙古部落的戰爭,朱棣將明朝京軍的數量增加到了七十二衛,並將五軍的名稱改為了左、右、左掖、右掖和中軍。

為了能夠更好地將五軍的戰士們整合起來,將其合稱為“五軍營”。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朱棣劇照

之後朱棣為了增強京軍的戰鬥力,又在五軍營之外加設了神機營和三千營,其中神機營是專門掌管火器的部隊,而三千營計程車兵則多是從蒙古部落僱傭而來的精銳騎兵。

他們的加入讓以步兵為主的五軍營在戰鬥中可以採取更加多樣的戰術,這讓京軍的戰鬥力達到了頂峰。

為了保持京軍的戰鬥力,朱棣對於三大營(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的訓練抓得很緊,而且周邊地區的部隊也要定期入京和三大營的將士們一起協同訓練,這樣在外出作戰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形成更好的配合。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讓三大營計程車兵擁有極高的戰術素養,這在當時的東亞地區是十分領先的。

除了高素質之外,明朝初期三大營計程車兵數量也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在永樂年間一直維持在二十萬以上,這因為其多次北伐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幫助朱棣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最關鍵的是,三大營的成立讓之前朱元璋設定的五軍都督府成為了擺設,皇帝擁有了對於京軍的絕對指揮權,這種強勢的指揮體系也能夠讓三大營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朱瞻基劇照

在明宣宗繼位的時候,朱高煦曾經作亂反叛,朱瞻基就是依靠這支強有力的京軍才取得了優勢,而在其之後北伐兀良哈的戰場上,三大營也是其最為倚重的主力。

可以說明朝初年的盛世,就是建築在三大營的武力保障之上的。

二、明朝防禦策略的變化

在明朝三大營制度的背後,我們也應該看到它存在的隱患,朱元璋和朱棣將全國精兵集中在京城的做法,無疑會讓明朝邊境地區的防禦力量變得薄弱,這也是為什麼朱棣和朱瞻基需要多次北伐,這其實是為了將蒙古部落趕離邊境,以維持國家的穩定。

不過隨著也先統治的瓦剌部在北方快速崛起,明朝邊境開始頻頻遭受蒙古騎兵的騷擾,這對於明朝邊境的防禦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明英宗朱祁鎮決定帶領三大營御駕親征,想要效仿自己的父親建立戰功。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土木堡之變

不過由於明朝邊防的羸弱,在朱祁鎮出征的時候,瓦剌軍的主力已經可以深入到明朝國境之內,這顯然是出乎朱祁鎮的意料的。

雖然土木堡大敗和朱祁鎮的糟糕指揮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明朝邊防的孱弱還是值得注意的。

因此在於謙透過北京保衛戰為明朝政府解圍之後,便著手參與了對於明朝軍制的改革。

其最開始是將三大營的精銳挑選出來,組成了十個團營,併為其組建了一套全新的指揮構架,這讓團營計程車兵很快恢復了戰鬥力。

而剩下計程車兵則還在原先的部隊中接受訓練,這些部隊被稱為“老營”,明朝政府對於他們並不是十分重視,這其實體現的是京軍地位的相對下降。

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統治者們逐漸意識到了邊防力量的重要性,那些鎮守邊疆計程車兵們不再需要頻繁來京接受訓練,而且他們的裝備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比如明朝末年在東北地區防守後金的軍隊,顯然就要比京軍更有戰鬥力。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守衛長城的明軍士兵

最關鍵的是明朝後期開始以長城為依託建立防禦工事,這讓邊防軍隊的作戰力量有了進一步提升,京軍作為明朝軍隊的機動力量幾乎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其地位的下降也伴隨著政府重視程度的下降,三大營的戰鬥力也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三、三大營制度的幾點弊端

除了地位下降之外,三大營得到制度本身也存在極大的弊端,這也極大地影響了其在明朝中後期的戰鬥力。

首先是三大營的武官將領大多是勳貴之後,這些人在明朝初期還有不俗的戰鬥力,其本身也有著武將世家的風采。

不過隨著于謙的軍制改革,三大營中武官開始受到文官制衡,這讓武官們的地位開始下降。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明代將領形象

而那些勳貴的後人作為世襲武官,從小生活環境優渥的他們根本不願意在軍事訓練上付出太大的努力,畢竟武官並不是一個能夠為他們帶來更高地位的途徑,這讓軍隊中充斥著無能之輩。

他們除了對於軍隊的建設毫無貢獻之外,還會依靠自己的身份以及政治資源,惡意剋扣軍隊的糧餉,將本應用於購買軍糧和裝備的金錢收進自己的腰包,這讓京軍在明朝中後期一直面臨著糧餉嚴重不足的問題,許多士兵的身體也十分瘦弱,根本沒有辦法參加戰鬥。

不過這些勳貴和三大營的其他統領們依然還不滿足,他們甚至還用許多本不存在的部隊為自己賺空餉,這不但給明朝的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還讓明朝統治者對於京軍的力量,存在錯誤的估計。

這也是為什麼在崇禎年間,當明朝政府面對大順軍的進攻時,竟然沒有一支拿得出手的軍隊。

其實在崇禎剛剛繼位的時候,他是十分看重京軍改革的,他也提拔了東林黨官員李邦華負責相關事宜。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崇禎劇照

然而李邦華帶給他的情況竟是如此觸目驚心。

據李邦華回覆,本應有十萬精兵的三大營中,能夠勉強上陣的人數只有一萬人,還有七千名壯丁可以作為後勤部隊。

而且在他核對名單的時候,更是發現其中居然有嘉靖年間的老兵,他們其實早已離開了軍隊,只不過一直在為上司領空餉罷了。

人數不足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李邦華在上任之後,曾經組織這些士兵進行了幾次訓練,他發現這些士兵連軍人的基本素質都不過關,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根本搞不清指揮官的號令,連行軍的步伐都是散亂無章的。

在進行火器訓練的時候,有一些士兵甚至都不知道要怎麼開槍,部分士兵雖然會操作火器,但是他們的射擊角度卻十分離譜,這讓李邦華深感震驚。

之所以明朝計程車兵們表現如此糟糕,其實是因為從明中期開始,三大營計程車兵幾乎每年都要去幫助京城中的達官顯貴們建造樓房或是其他大型建築,根本沒有時間訓練。

如果李邦華考察的是他們修建亭臺樓閣的速度,那麼想必他會十分滿意。

最關鍵的是,李邦華髮現三大營的糧餉十分緊缺,武器裝備更是多年沒有更換,許多士兵甚至連一身像樣的盔甲都沒有,這樣計程車兵和臨時徵召的散兵遊勇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又哪裡有戰鬥力呢?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李邦華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提升三大營的戰鬥力,除了加強訓練,追回糧餉之外,他也禁止軍人們再去為權貴們做事。

這樣的舉動顯然傷害到了部分實權人士的利益,因此李邦華很快就受到了大量彈劾,崇禎只好罷免了他的官職,而三大營的改革之後也沒了下文。

老兵嘉靖年間入伍竟奮戰到崇禎年間,明末的三大營究竟有多腐朽?

李自成的大順軍隊

因此後來在面對大順軍攻勢的時候,崇禎才發覺他的京軍竟是如此不堪一擊,在明初風光無限的三大營,在明末竟成為戰鬥力的下限,這樣的發展實在令人唏噓,而這背後透露的其實是明王朝上層階級的腐朽與墮落。

正所謂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