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由賈樟柯導演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將於9月19日在全國院線上映。2019年5月,幾十位作家來到山西汾陽的一個小村莊,他們在這討論鄉村與城市,文學與現實。影片以此為序曲,以18個章節講述出1949年以來的中國往事,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餘華和梁鴻是影片最重要的敘述者。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影片原名為《一個村莊的文學》,後來改成了更為抽象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這個標題來源於影片裡作家餘華的敘述,他提到了自己當年小的時候,在河裡游泳,遊著遊著發現自己進入了海流,所以就想跟著海流走,游到海水變藍。這個詩意表達也奠定了整部影片基調:對故鄉的回憶、對未來的期許。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影片藉由幾位作家講述,呈現出他們對故鄉的回憶,從而引出對故鄉與歷史的探討。對於作家,故鄉這個主題有著獨特的意義。作家梁鴻提到:“我覺得故鄉可能是文學永恆的命題,比如我的故鄉是村莊,他人的故鄉可能是小鎮、某一條街道、某一個小城或者說北京……故鄉恰恰是消逝在時間深處的,人類最原本、最初的記憶,所以它最能夠勾起作家的一種思考,也最能夠獲得文學某種敘述的力量。”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透過幾位作家對故鄉的表述,影片講述了中國農村鄉土變遷。三位作家賈平凹、餘華和梁鴻以及已故作家馬烽的女兒,他們的敘述彷彿鑲嵌於歷史之中。在賈平凹口述中,講到父輩在時代中面臨的變化,導致了他個人生活的改變。他能夠敏銳地體察到父輩以及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餘華坐在一個小飯店裡,講起了自己的過去,他作為一箇中國作家目光並不侷限在中國。他們的敘述,銜接起了不同時代,展現出一個跨度廣大的心靈史。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梁鴻提到影片裡其他敘述者的篇章,深情地說起中國文化在現代的傳承:“中國民間生活、中國民間文化依然還在,所以我們看似非常現代,在全球語境下生活,但其實那種古老的文化影子都還在。”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這個標題,也包含著個人身處於時代變遷之下,表現出的韌性和堅持。這部紀錄片不僅是關於作家的心靈史,也關乎每一個普通人。影片的幾位敘述者,更多是作為普通人而非著名作家去講述。在餘華的故事裡,提到早年住在太平間旁邊,感受到生與死之間具備了某種勾連。梁鴻教兒子用河南話介紹自己的家鄉。這些都讓影片平易近人,引起觀眾共鳴。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一閃而過的那個街道、某一個行人在看鏡頭那一瞬間……影片出現的這些畫面讓梁鴻感嘆:“它使得你覺得,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瞬,讓一個非常平淡的人變得突然有那麼一個震驚時刻,就像審美時刻一樣的,讓你具有了某種永恆性。所以我覺得前面的面孔其實是特別重要的,它鋪墊了整個電影的基本底色。”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透過一個個片段,呈現了中國人內在的精神成長、隱秘心事以及對未來的期待。電影讓我們置身於歷史河流,這條河流在不斷向著深藍色的未來綿延,每個身處歷史洪流中的個體,都閃爍出永恆的光輝。

《今日影評》

編導觀察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時代變遷下的心靈史

#

羅楚皓 《今日影評》 當期編導

四位作家裡,餘華老師最是幽默,敘述裡很是動人。梁鴻老師和她的梁莊系列一樣,真摯動人。攝像機凝視的主體不再是江湖兒女,而是每一個普通平常的人,存在於歷史洪流和故土眷戀中的深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