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圭天資聰穎,12歲就考中秀才,伯樂李士翱為其改名為張居正

張白圭天資聰穎,12歲就考中秀才,伯樂李士翱為其改名為張居正

湖北江陵的張白圭,年僅十二歲,就考中了秀才,主考官李士翱親自為其名字改為居正。從古到今,中國的父母,往往會為子女計長遠,督導子女腳踏實地地去完成,這是頗有道理的。張白圭出生時,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健在,四世同堂。

父親張文明常常拿著一本唐詩,在年僅幾個月大的張白圭面前吟誦。

一歲多的時候,張白圭就已經會說話了。

兩歲的時候,到叔父張龍湫那去玩,叔父正在讀書,看到張白圭來了,將他放在膝上,翻開《孟子》一書,問他“王曰”是哪兩個字,他競能在書中一一指出,叔父張龍湫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半晌後直呼神童,從此神童張白圭聲名逐步傳開。

等到了五歲的時候,張白圭進私塾,學習儒學經典。別的學生要幾個月才能掌握的知識,他不到一個月就能熟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文章豪邁大氣,收放自如。十歲時,張白圭已經能夠熟讀經書,深領要義,神童的名聲也越來越大,老師對他父親張文明說,我平生本領都傳授你兒子了,現在沒有什麼可以教他的了,另請賢達吧。

明代秀才有很高的地位,除享受朝廷的俸祿外,還享受有各種特權,如免勞役、免交公糧、可以使用奴婢、免刑、免下跪。

張白圭的父親張文明在二十歲中秀才,確實不易。

張白圭天資聰穎,12歲就考中秀才,伯樂李士翱為其改名為張居正

嘉靖十五年,張白圭初露鋒芒,不負神童盛名,參加江陵府秀才的考試。在這次考試中,他一舉奪魁,是江陵府秀才的第一名。更為幸運的是,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伯樂李士翱。李士翱不僅是江陵知府,而且還是江陵府秀才選拔考試的主考官。

張白圭天資聰穎,12歲就考中秀才,伯樂李士翱為其改名為張居正

批改完筆試成績後,主考官李士翱發現第一名的竟然是一個12歲的孩子,這是他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事。李士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著試卷,反覆檢視,果然才學過人。為驗真偽,他約見了張白圭父子倆,透過交談,發現眼前這個小孩子,有著不凡的才華和潛力,將來必然成為國家的棟樑。李士翱對張白圭父親說,你兒子的前途不可限量。不過,今後不要用張白圭這個名字,改名張居正吧。白圭這個名字,雖然用字比較美,但不夠大氣,做人做事沒有大格局。相比之下,“居正”可謂氣蓋八方,凜然正氣,有秉持天地的威嚴。用來命名明朝第一流的政治家、改革家,還是“張居正”的名字更恢宏。

李士翱可謂是張居正人生的第一伯樂,他愛才心切,生怕耽誤張居正的前程,連夜修書,將張居正推薦給湖廣學政田頊。田頊不相信,讓張居正當場寫一篇《南郡奇童賦》。換了別人還真有一定難度,但這難不倒張居正。他稍加思索,隨即提筆,一氣呵成,讓田頊和李士翱都拍案叫絕。

張白圭天資聰穎,12歲就考中秀才,伯樂李士翱為其改名為張居正

按照封建科舉考試的慣例,同一年參加考試被錄取的考生,無論年齡大小,皆為同學。與主考官之間,則是門生與老師的關係。正是有李士翱和田頊的識才、愛才和護才,把張居正帶入仕途的快車道,讓他有了大展宏圖、報效國家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