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近防武器備彈量只有幾百發,幾秒鐘就打光了,實戰時夠用麼?

軍艦近防武器備彈量只有幾百發,幾秒鐘就打光了,實戰時夠用麼?

美軍陸上版“密集陣”攔截反美武裝的火箭彈,因為這些低劣火箭彈速度慢、彈道固定,“密集陣”的射速調低到了2000發/分鐘,目的是節省彈藥,一發炮彈50美元,一次發射200發就是美國也耗不起。

從目前大多數近防炮800~1000發的裝彈量來看,理論上能有2~3次攔截,這個也根來襲的反艦導彈飛行速度有關係,如果是亞音速反艦導彈,那麼近防炮4500發/分鐘的理論射速足夠了,比如說:美軍的“密集陣”6管20毫米加特林炮,4500÷60秒=6根炮管75發/秒理論射速,持續3秒×75=225發/秒,225發/秒的攔截髮射量對於亞音速飛行的反艦導彈已經夠用了,但大多數情況下攔截亞音速反艦導彈都採用3000發/分鐘的射速,也就是6根炮管150發/秒的射速,持續1。5秒的射擊時間,畢竟彈鼓內的彈藥量是有限的,如第一次攔截不成,還有第二次機會。

但現在的反艦導彈已經以超音速為主流了,末端攻擊速度都在2。2~2。5馬赫再用射速4500發/分鐘的近防炮顯然是力不從心了,這就需要使用射速超過10000分/分鐘的近防炮,10000÷60秒=166發/秒的超高射速,持續2秒×166=332發/秒,如果是3秒×166=498發/秒了,即便是有1000發的系統備彈量也只能攔截2次。

軍艦近防武器備彈量只有幾百發,幾秒鐘就打光了,實戰時夠用麼?

那麼,一門炮的系統備彈量不超過1000分夠不夠呢?在1990年代以前勉強夠用,當時的大型巡洋艦或者驅逐艦通常要安裝2座近防炮、護衛艦安裝1座,比如:圖片裡的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就在兩舷各安裝1座,美國海軍是以航母為核心的,大編隊航行時構成了艦載機、遠端和中程艦空系統、“密集陣”這樣三層的防禦反艦導彈的體系,逐層攔截到“密集陣”負責的末端攔截也許只有1~2枚的“漏網導彈”了,所以“密集陣”的攔截次數還算是夠用。

軍艦近防武器備彈量只有幾百發,幾秒鐘就打光了,實戰時夠用麼?

當然,近防炮會有很多彈藥庫內備彈的,至少要有3000~5000發,系統備彈打光了要進行補充的,但是給供彈器重新裝填彈藥可是一個麻煩活,六七個人要忙活1小時以上才能重新填滿,而這個裝彈時間正好是防禦反艦導彈的空窗期非常的危險!

軍艦近防武器備彈量只有幾百發,幾秒鐘就打光了,實戰時夠用麼?

進入到21世紀後隨著技術進步反艦導彈效能在提高,各種型號的近防炮劣勢開始全面暴露了,主要就是攔截次數低、射程近、彈藥散佈大…這些固有的問題,從1990年的末大國開始研製更新的末端導彈攔截系統,它的好處就是多聯裝發射器至少裝8枚攔截彈,多的可以在20枚以上,如果以理論上兩枚去攔截一枚來襲的反艦導彈計算就可以有4~10次遠高於近防炮的2~3次,並且攔截彈射程普遍超過10公里,採用先進的紅外/雷達雙模製導,命中率也要比近防炮高的多,就是再裝填的速度也比近防炮快,所以近程防空系統目前是軍艦上主要的末端攔截裝備,近防炮退居次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