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諾頓瞄準器是二戰期間大量採用的轟炸機瞄準裝置,這種並不顯眼的裝置很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但是它對戰爭的影響力絕不亞於M4這些明星裝備,極大的提高了水平轟炸機的投彈精度,過去曾被人吹噓它能將炸彈投進“泡菜桶”裡。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諾頓瞄準器

擅長機械的諾頓跨界搞研發

諾頓是一個1880年出生於瑞士的工程師,他不僅精通交流電,而且繼承了瑞士在鐘錶方面的特長,對機械也有很深的造詣。

一戰時轟炸機的雛形開始出現,起初只是飛行員、機槍手等帶幾枚手榴彈上天,到敵人陣地上空丟下去發洩一下情緒,人們很快發現用承載能力更大的飛機可以運載更大重量的炸彈,這樣可以起到飛艇那樣的轟炸效果。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一戰時的轟炸機

不過那時候飛機雖然飛行速度不夠快,但是從幾百上千米的高空投放炸彈仍然沒什麼準頭,因為炸彈脫離飛機,要受到飛行速度、飛行方向、側風等一系列影響,實際命中率太低,只能對城市這樣的大面積目標發起無差別攻擊。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轟炸機

諾頓得知這一問題後開始著手考慮設計一個專門的轟炸機瞄準器,可以代替人力進行更加科學的計算,這就是諾頓瞄準器。

複雜的諾頓瞄準器

儘管諾頓在一戰時期就已經開始相關研究,但是這門全新的科技要想實現並不容易。研發瞄準器的專案很快也得到了軍方的支援,主要原因是美國確立了大型4發高空轟炸機的發展路線,同時美國的轟炸機路線與其他國家又稍有不同,堅持高空加精度轟炸,而不是對大面積目標無差別攻擊,因此美軍很看重瞄準器的研發。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佈置在機頭的諾頓瞄準器

經過多年研究總算有所成就,也就是一臺重約20千克的全機械裝置。這臺裝置有一個和軍艦炮塔一樣的穩定平臺,這樣可以在搖晃的飛機上精確瞄準。裝置下方有一個小型的光學瞄準具,也就是電影裡投彈手用來觀察的工具,另外還有一套由陀螺儀構成的精密儀器,主要是用來鎖定目標;裝置旁邊還有一臺機械式計算機,用來手動輸入高度、速度和航向等引數。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諾頓瞄準器

使用時投彈手先透過目鏡尋找目標,找到後將目標對準十字線上,然後開啟電源開關,陀螺儀系統開始工作,此時觀瞄裝置一直對準目標,同時投彈手開始手動輸入引數。這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飛機的飛行操控就交給諾頓瞄準器了,到投彈完成前都是如此,計算機會把各種引數進行計算,然後“自動駕駛”飛機飛向目標並投彈,理論上可以在7千米的高空將炸彈投放在地面標靶30米的範圍內。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佈置在機頭的諾頓瞄準器

諾頓瞄準器雖然看似普通,實則代表著當時的高技術水平,整個專案前後花費了約15億美元,就算放在今天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不過這些錢平攤在漫長的研製過程中就顯得少一些了,而且反覆的實驗投放炸彈等,有不少的錢都花在人力物力上了;相比之下“曼哈頓計劃”花費了30億美元,這樣一對比這個諾頓瞄準器還真是不便宜。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B-17轟炸機

因為它屬於高精尖裝置,在盟軍中是高度機密,機組成員尤其是投彈手,正式上機前要發誓不讓機上的諾頓瞄準器落入敵手,投彈手在緊急情況下要將它摧毀。

被神化的瞄準器

諾頓瞄準器的高精度是理論上的,實際操作完全是兩回事。實際使用中諾頓瞄準器因為太過於精密導致經常出故障,這個問題倒還好解決,畢竟一群飛機全部出故障的機率不高,可以臨時調整領隊飛機。整個二戰期間,盟軍還是依靠諾頓瞄準器對軸心國發起了大量致命的轟炸,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

二戰諾頓瞄準器,使用者宣誓用生命保密,造價直逼原子彈

炸彈要精確投放才有效果

根據實戰統計,諾頓瞄準器的投彈準確度只有10%左右,基本還是需要依靠機群密集投彈來滿足作戰需求。而且轟炸機需要在高空飛行投彈,往往還受到雲層的阻擋,最著名的就是空投原子彈的那次。

所以諾頓瞄準器並非那麼精確,至少還沒有達到把炸彈投進“泡菜桶”的地步,否則越戰期間美軍就不用焦頭爛額的研發精確制導武器了,以B-52就能攜帶普通炸彈取得理想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