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功績堪比文景二帝?

明宣宗朱瞻基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功績堪比文景二帝?

明朝宣德年間,皇帝痴迷鬥蛐蛐,朝廷每年向民間催徵蛐蛐。有一年,一個農家小孩不小心將全家視若珍寶的蛐蛐弄死了,出於驚恐自責,他跳井自盡,死後竟化身為一隻蛐蛐,幫家裡度過一劫——這故事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促織》。

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裡有記載:

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促織》是蒲松齡受到呂毖的《明朝小史》記載經過改編來的。

明宣宗朱瞻基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功績堪比文景二帝?

兩個故事寫的都是“蛐蛐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單從文章裡看皇帝為了鬥蛐蛐,搞得民不聊生,這不玩物喪志嗎?難道是朱棣看走了眼,選錯了皇位的繼承人?

話說誰還沒點愛好呀,朱瞻基不僅僅是酷愛鬥蛐蛐,還喜歡各類運動,在書畫方面也有頗高的造詣。

真實的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不僅英俊還是一位有才的君主,從小就深受朱棣的喜愛,不僅給他請最好的老師,還親自教導他,對他悉心栽培,朱瞻基自然也沒有讓爺爺朱棣失望,他在位時一系列舉措,使得宣德年間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凡是他經手的事情也都完成得十分漂亮,他和父親明仁宗統治時期合稱為“仁宣之治”。

明宣宗朱瞻基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功績堪比文景二帝?

洪熙元年(1426年),朱瞻基正式登基。一年之後,他的叔叔漢王朱高煦謀反,平定叔叔的叛亂之後,削藩問題得以解決,政局趨於穩定。

朱瞻基採用了爺爺和父親的政治方針,保留了父親時期的政府架構,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內閣地位,最為著名的就是內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還有夏原吉、蹇義,朱瞻基對這幾位重臣十分信任,他們提出的建議虛心採納,朱瞻基曾說:“漢、唐諸君,文帝、太宗能納諫,文帝幾致刑措,太宗致貞觀之治,亦皆受善之效”,可以體現出君臣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

宣德六年(1431年)七月的一天,已是深夜時分,朱瞻基跑到大臣楊士奇的家中,就是想和楊士奇說說話,完全可以讓召他進宮,陪自己說話,可朱瞻基卻跑人家裡去了,弄得楊士奇措手不及,君臣關係肯定是十分融洽的,不然不會深夜造訪大學士家中,而且僅為了說說話。

明宣宗朱瞻基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功績堪比文景二帝?

宣德元年時(1426年),朱瞻基下令,設定“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為了方便他們能夠處理檔案和朝廷官員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提高朱瞻基溝通宮中內閣與外朝的效率,但也給明朝的未來帶來了很大的隱患。

朱瞻基宅心仁厚,寬鬆治國的理念下,整個明朝出現一片大好形勢,沒有黨派之爭。

皇宮裡有個畫家,叫邊文進,有一年向皇帝舉薦文藝人時,收取賄賂,這件事兒被有心之人告訴了皇上,朱瞻基聽了之後很生氣,說他因為會畫畫得到官職,竟然恃寵而驕。生氣歸生氣,但朱瞻基並沒有殺邊文進,只是將他貶為庶民了事,實在是仁厚。

明宣宗朱瞻基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功績堪比文景二帝?

在經濟方面,朱瞻基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經常外出巡查農田,看看莊稼的生長狀況,偶爾還會自己親自去犁田,告誡官員要愛惜百姓的勞動成果,也減免了不少災區地區的賦稅,百姓安居樂業。

對於邊疆的騷擾,他也都御駕親征,開戰之際他一馬當先衝入陣營,親自射殺敵軍先鋒,殺死三人,打得敵隊潰敗而逃,得以安寧。

撤兵安南(今越南),朱瞻基認為國中疲憊,遠征無益,決定立一位國王,之後安南每年都要向中國朝貢。

最為壯觀的是他派鄭和第七次遠航,人數高達兩萬多人,訪問的國家有二十多個,開闢了大明王朝與世界多國之間的交流,對中國歷史之後發展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可謂是史無前例。

明宣宗朱瞻基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功績堪比文景二帝?

沒有內外危機,以仁政統治,朱瞻基開創了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天妒英才,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駕崩於乾清宮,享年三十六歲,雖然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時間比較短,但確實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

相關文章